生活感悟

张杰民:请得清风入室来

作者:徐进成   发表于:
浏览:60次    字数:1679  电脑原创
级别:文学秀才   总稿:57篇, 月稿:0

  一台“旋风”牌电风扇,布满了岁月的沧桑,陪伴我走过了40多个春秋。风叶外面的铁罩已经生锈,开关键曾经失灵,多彩小夜灯不再闪烁,但它像是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一直默默无闻地奉献,年年夏季为我们送来了凉爽。

  中间曾经几次搬家,我舍弃了不少旧家具,或送人,或当作垃圾处理,但是这台电风扇始终与我如影随形。因为这台电风扇,曾装点过我的生活,带给我快乐,它已不单单是其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问题,而是凝着岁月的深情,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印迹。这种老物件的美,或许只有懂它的人才可以发现。

  上世纪60年代,广大农村没有用电,照明用的都是煤油灯,更谈不上电风扇及其它电器的使用。炎炎夏日,村民们降温纳凉,只能靠蒲扇,热得实在受不了,就跑到河塘里洗洗澡。那时,村民们温饱都成问题,很多人家舍不得买蒲扇,常常几个人合用一把。一到夜晚,村民们带着席子,拿个单子,或是到村口的树荫下,或是到大桥上,或是到打麦场里过夜,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恩赐的风凉。虽然劳累一天,很多人到了一起仍有说不完的话,唠嗑能唠到半夜。

  1970年,我参加了工作。那时,公社里已经用上了电,但是电很不正常,有人开玩笑地称电是“尿泡电”,意思是一到晚上就停电,等到半夜起床小便时,一拉开关,才见来电。虽然有了电,但电风扇却是个稀罕物,在公社大院里,只有公社党委书记配备了一台电风扇,主要用于接待上级领导、客人以及其它工作需要,看到转动的扇叶送来徐徐清风,其他干部很是羡慕。

  20世纪80年代开始,电风扇在中国普及,它们多以金属为主要材质,非常笨重,在控制方面也比较呆板,只有风速档位、转头、多彩小夜灯等。一个电风扇价格约200多元,而我一个月的工资只有30多元,买一台电风扇需要半年的工资。为了家人不受炎热之苦,我狠狠心,于1981年买了一台“旋风”牌电风扇。这台电风扇,掂着沉甸甸的,风力超强,放在桌子旁,或放在大床边,给我家带来了许多幸福。在铁质叶片特有的“嗡嗡”声中,夜里能睡个安稳觉,白天工作也有了精神。之前,由于天热,大人、小孩身上出满了痱子,瘙痒、疼痛难忍,如果用手挤破,很可能成疮。有了这台电风扇之后,痱子在我家已消声匿迹。

  对这台电风扇,我倍加珍惜,经常维护保养。使用时,开机一段时间就让它休息休息,以免连续作战烧了线圈;电风扇上面有个油孔,我隔长不短地往孔内加点机油,尽量减少机械磨损;每年不用时,我卸掉风叶罩,把整个台扇擦了又擦,然后放入纸箱内。

  由于使用次数多,三年前有个开关键失灵,而且是个常用键,将键按下去,键就自动弹起,不通电了。于是,我找了几家维修店修理,几个师傅异口同声地说:“早就没有这样的配件了,这电风扇也没修的价值了。”但是,这台电扇是我的心爱之物,我怎舍得丢弃,又把它裝上电三轮,带回家中。回家以后,我仔细揣摩,搞了个小发明,把按键按下,用牙签插在两按键中间,不让按键自动弹起,这样电风扇就能正常工作了。

  用牙签插入,解决了燃眉之急,但非长久之计。去年,我在沙河南岸又碰到一个电风扇修理门市部,修理师傅土里土气的,屋里放着一堆旧电风扇、旧电视机,我想这样的修理部可能会解决一些“疑难杂症”,于是,又带着电风扇找他们修理,师傅看了看说:“这样的开关键没有,给你找个替代品吧!”我说:“可以,只要管用就行。”修理以后,因为开关键不配套,那一块的表面遭到了损坏,但是开关键已能正常使用了。

  在空调普及的今天,电风扇似乎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无论是降温还是凉感控制,电风扇都远远不及空调效果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空调能够完全取代电风扇,电风扇能促进室内空气的流动,对于空调是有益的补充。另外,蒲扇柔韧有度,扇风有力,尤其是可解停电之急。故,如今我们过夏天采取的模式是:“空调+电风扇+蒲扇”,在百十平方米的房间内,安装二个空调,除这台“旋风”牌电风扇以外,又添了两台塑料材质的电风扇,外加几把蒲扇,这种模式可能更适合我们养生的需要。

  一段岁月凝聚一份感情,一件旧物承载一份记忆。这台“旋风”牌电风扇,是时光的见证,是一种弥足珍贵的情感寄托,更是让人依依不舍。

【审核人:雨祺】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91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生活感悟

查看更多生活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