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

康建和:短文两则

作者:袁熙   发表于:
浏览:52次    字数:1622  手机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59篇, 月稿:0

  (一)听叫卖声看文化

  在廊坊油田矿区生活,晚餐后遛弯于夜市,街头水果摊位小喇叭高声喊叫卖西瓜,“笨甜笨甜”的西瓜,快来买,快来买,这叫卖声清脆好听顺耳。一句“笨甜”说明西瓜的甜度及质量,使遛弯人群有消费的欲望。使用“笨甜”来形容西瓜,我还是第一次听到,也许是不经常出门孤陋寡闻吧!

  “笨甜”的叫卖声,使我想起了宣化城摊贩卖西瓜的叫卖声。“卡甜卡甜”的大沙瓤西瓜,本地产的(宣化有个村庄叫刘家窑种西瓜)。言语是介入在普通话与方言中,听着干脆顺耳清晰。“卡甜卡甜”,的形容,在我小时候就已听到,后来经常到宣化听到“卡甜”的声音也不为奇。记得上世纪1976年,我姨姨带着表哥及表弟从宣化回老家代王城探亲,正是本地西瓜下秧之时,吃西瓜时表哥与表弟就用“卡甜”来形容。当时在代王城生活,我们形容甜度是“可甜可甜”或者是“绝法甜”。“可甜与卡甜”是可的发音有区别,也就是各地方言的不同。一句“卡甜”,想象这西瓜得有多甜?有甜度就可保质量,街头的行者就有欲望购买。

  想到这时又想起了家乡蔚县卖西瓜的叫卖声。“绝法甜”的西瓜,不甜不要钱,绝法甜。

  一声“绝法甜”,贴切地形容了瓜的甜度,一个“绝”字,再无更好。一个“法”字,无法形容。“绝法”在蔚县人的口语中,脱口而出。比如,“绝法香”“绝法好吃“绝法得好看”等等口头语。“绝法”二字的组合,更贴切地形容瓜的甜度及质量。

  喊卖也是一种文化,叫卖声清脆入耳到位,贴切形容商品,使行者停步有购物的欲望达到双赢。

  廊坊、宣化、蔚县三个地方卖同一水果,用不同词语形容西瓜的甜度,西瓜的质量,听起来都很顺耳,各有千秋,各有回味。若再细比较起来,我认为还是家乡的一声“绝法甜”喊的到位,再用特殊的口音更反映出了蔚州(蔚县)文化底蕴的深度。

  (二)拉磨的毛驴

  毛驴拉磨,在过去的豆腐房中是见怪不怪的现象,一块黑布捂住双眼,以磨的轴心为圆点,以一根磨杆为半径,只要主人需要豆浆,毛驴就不停歇地绕磨盘画圆出浆,一圈又一圈,一日又一日,一年又一年,直到主人不需要,才可停止歇息吃料饮水。若有一天干不动了,有可能被整死,剥其皮,剁其骨,炖其肉,毛驴结束了一生,驴的一生,是无穷尽的付出,也是悲哀的一生。

  毛驴拉磨画圆,它画出了驴的柔性,同时也画出了驴的犟劲,画出了驴勇往向前不知劳累的“精神”!

  现在驴不拉磨,其它活计做的更少,从出生到死亡时间更短,还不如以前的毛驴在世有所做用。在人间的生活中有天上龙肉,地下驴肉一说,是形容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驴肉鲜嫩上讲究,全身皆为宝,所以驴才有了这悲哀的一生。

  驴一身皆为宝,从内脏到毛皮没有一处人不在享用。驴皮熬的阿胶是大补的中药,驴鞭同样起着壮阳的疗效,它们价值高,价位都很可观。可毛驴的一生却在皮鞭之下干着活计,不仅仅是拉磨,还可驾辕拉小车载物服务农人家庭。

  毛驴的命运,按迷信之说,它们命该应该如此,是在“赎罪”,是在“还债”,才有这世的生活。不论是现实中的驴,还是迷信中“赎罪还债”的驴,它们皆有一个统称皆为牲口。

  有些人骂脏话,将他人骂作老毛驴和小毛驴。“看看你的驴像,看看你的驴脾气,看你个蠢驴等等话语”,将人比做毛驴。骂人者口无摭拦张口就骂,被骂者,若真有驴的犟劲,就有抗衡的驴性,与骂人者干起架来,有失也有得。若无驴的犟劲,多了驴的柔性,就像磨道的毛驴捂着双眼什么也不知晓,支棱起来的耳朵也是摆设。被骂者成了“牲口”骂人者心里是洋洋得意,还是气消喘息,这还得自解。我想骂人者即然将人比做牲口,那他也应该也得此名称。

  若真有“六道轮回”的话,人与毛驴双方若互换身份,人与人身份地位变换,“他们”与“它们”有知的话,该如何理处理各自生前的“恩怨”?我想,那就等待后世“投胎”吧!

  不论是人还是毛驴,活着干好自己该干的事情,是“赎罪”也好,还“债”也罢,活一世,人要有人性,驴要有驴性,才对的起一世为驴,一世为人。

【审核人:凌木千雪】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76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生活感悟

查看更多生活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