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梅开时节有清欢

作者:李光明   发表于:
浏览:5次    字数:1774  电脑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30篇, 月稿:30

  清晨,我踏着微光,步入故乡的梅园。这片清幽之地,梅花正肆意绽放,绚烂夺目,恰似明人唐寅笔下“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的盛景。梅花的香气,在柔和的春风中悠悠散开,眼前的梅花,既有寂静中的热烈,又有孤独中的坚韧。

  梅园里品种繁多,白梅、粉梅,还有黄绿色花萼的梅花,令人目不暇接。而花海中的“龙梅”尤为引人注目。“龙梅”又名垂枝宫粉梅,是梅花中的珍稀品种。梅枝生长茂盛,似柳枝自然弯曲下垂,枝条倒挂伸展交错,呈四出之势。其躯干虬曲苍劲,枝干上布满初绽的花蕾,花色有红、粉、白。梅花盛开时,宛如梅花瀑布,或如清雅的雪,或似翡翠般迷人。下垂的梅枝缀满花朵,或含苞欲放,或盛开怒放,或残美点点,正侧偃仰,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半开半合的梅林,竟有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古典之美。

  轻风拂过枝头,暗香涌动,花瓣簌簌飘落,如诗般洒在水面。悠闲的水鸭缓缓游过,水面泛起淡淡波纹。我心中突然滋生出一种艳羡水鸭的情愫。这些沾着金粉的梅花,细碎摇曳,能融化人们的倦意与内心的躁动,将人引入浪漫的世界。人们紧绷的心思,在花海中逐渐舒展,倍感惬意。

  携一缕春光,点亮春日,让人间温柔起来。有人说,梅花是飞往春天的鱼,一头扎进绿色海洋,又像是一条花河,令人沉醉。凝神细看这花河,花瓣娇嫩如玉,花蕊清晰,花苞点缀其间,花的枝干苍劲弯曲如游龙,有强烈的韵律与美感。行走梅园,恍惚坠入风雅的诗意画卷中,古时爱梅的文人雅士在我心头浮现。

  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喜爱梅花,据说他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集会时,将周围种满了梅花,以梅为友,以梅寄情。民间流传着梅花妆的故事,相传南朝宋武帝女儿寿阳公主偶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成五瓣之痕,宫女们觉得新奇,纷纷效仿。梅花妆将梅花与女性的娇美完美结合,赋予了梅花柔美的象征意义。

  南北朝时,北魏陆凯折梅寄南朝友人范晔,并附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赠范晔诗》中,诗人借梅花传递真挚情感,语言简练,技巧高超,开创了赠梅传情的文化传统。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有多重意象:隐逸之志、高洁之格、坚韧之性。从帝王将相到市井百姓,梅花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与外柔内刚民族精神的诗意载体,恰如白居易所言:“梅花香自苦寒来”,道尽千年文脉的真谛。

  到了隋唐时期,文人雅士便喜爱颂梅之风骨;到宋代,更是迎来了颂梅的黄金时代。文人墨梅的源头,相传是北宋的仲仁和尚。他以水墨写梅,不赋丹粉,留下了一卷珍贵的《华光梅谱》。北宋士夫地位尊崇,与苏轼齐名的黄庭坚极力推崇仲仁和尚,曾作诗赞美:“雅闻华光能墨梅,更乞一枝洗烦恼。写尽南枝与北枝,更作千峰倚晴昊。”

  墨梅最具创造力的,除了仲仁和尚,还有继承其衣钵的杨补之。他继承仲仁的技法,笔法简练,墨线圈花,重墨点蕾,泼墨画梢,所画梅花朴素而有雅韵;充盈着疏影横斜、暗香流动的诗意。对梅的老枝用笔时,注重枝叶疏密与空间留白,虚实结合,展现出斑驳、生动的艺术效果,赋予梅花人格化象征。据传,宫中张挂杨补之的梅花图在壁间,常招来蜂蝶集其上。他的“墨梅”,曾被文艺界的天才皇帝宋徽宗视为“村梅”,深得徽宗喜爱。

  元代王冕又继承了杨补之的画韵,其笔下的梅花层叠绽放,清润洒脱。杨补之的画作,赞梅之风骨,着重枝干,缩小花枝,嶙峋傲然。而王冕之梅,刻意放大梅花,既保留风骨,又展现生命的热情。

  王冕生于元朝浙江诸暨农户之家,少年时热衷功名,屡试不第后弃仕,曾下东吴,千里远游历览名山。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隐居在会稽九里山水南村,种梅千枝,筑茅庐三间,题为“梅花屋”,自号梅花屋主,以卖画为生,一生极富传奇色彩。

  王冕满腹经纶,能诗善画,博学多才,一生淡泊名利。他笔下的梅花,毫无士大夫的物化之气。这让人想起宋人蔡戡“世味横陈如嚼蜡,人生变灭似浮沤”的诗句,它道出世间滋味如嚼蜡般平淡,人生如泡沫般脆弱无常,让人领悟到生命的真谛:人生如梦,繁华易逝,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云烟。我们应学会珍惜当下,在喧嚣尘世中保持内心宁静,让生命在淡泊中绽放别样光彩。

  此时,我满眼只有这梅园的肆意与绚烂。不去在意任何隐喻与抒情,只在这美好的春日里,尽情欣赏梅花的盛放,感受生命赠予我的满心欢喜。春风有信,未来有期,梅花开后尽是浪漫,即便无人问津,有春风相伴,便已足够。

【审核人:凌木千雪】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94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