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日记

唐德文:朱杨溪火车站的变迁

作者:张三   发表于:
浏览:287次    字数:1149  手机原创
级别:文学秀才   总稿:77篇, 月稿:0

  过去,不管是贵州省的赤水县,四川省的泸州市、合江县,江津县的石蟆整个区的群众要到重庆、成都,都要到朱杨溪火车站去座火车。那时的朱杨溪火车站可以说是热闹非凡,由于这里是长江与铁路的分路口,况且每天有近十趟火车在这里停下,等乘客上下车,有特快车、直快车、管快车,还有票价非常便宜的绿皮火车一一慢车(即每一个小站都要停。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人到这里上下火车。

  杨溪火车站当时还是四川天然气化工厂(简称川天化)和赤水天然气化工厂(简称赤天化)生产的化肥(尿素)和贵州上面生产的煤炭的集散码头。当时,车站边的饭店、旅馆各就有七八家。饭店从早到晚都忙个不停,24小时几乎没有关门。旅馆是经常爆满,有时不得不走近一公里路到朱杨溪街上去住。

  记得在八十年代初,我在当初的四川省重庆市江津县石蟆区委工作,任区委宣传干事兼任共青团石蟆区委书记,我们区委的副书记由于家里面人口多,承包地也多,早晚要干农活,所以,本来该他参加的会员,百分之九十都是叫我去代替他开。我们石蟆到江津开会,就只有朱杨溪火车站去座火车。本来半天会,却要近两天时间。第二天上午的会,头一天上午就要走近两个小时的路到二溪码头去座船到朱杨溪火车站去座火车去等火车,在德感火车站下车后再走近半个小时的路到德感河边去等船座到江津通泰门码头,然后上船再到当时的县政府去报到。第二天中午散会后,匆匆忙忙吃了午饭后,又急忙赶到德感火车站去赶火车回朱杨溪,到朱杨溪火车站已经是晚上十二点多了。晚上有时运气好,遇到人少,还可以住火车站旅馆,有时遇到人多,就只好再走近一公里远的路到朱杨溪街上去住旅馆,第二天很早就起来过河走近两个小时的路回单位来上班。

  长江里载人的人渡船最开始是人工用摇板推的,从朱杨溪火车站载人到对面的二溪码头。每天来回要载十多趟,真是太辛苦了。后来在九年代初才改成了机动船。从赤水、泸州、合江方向下来的大多数人都是座揽载船到朱杨溪火车站。

  后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条件也飞速改善,在短短的十多年间,从泥石路上通汽车到修起起四通八达的水泥路、高速路。人们出行也非常方便了。

  而今,昔日热闹非凡的朱杨溪火车站已失去了过去的繁华,冷清到了被人遗忘的地步。

  中秋节我到朱杨溪一亲戚家走人户,专门到朱杨溪火车站去转了两个多小时,昔日繁华的迹象完全找不到了,只能成为记意。过去载客的各种火车只剩下一趟每个小站都要停的绿皮火车了,它从重庆开到内江,然后又从内江返回重庆,每天往返一次。这趟慢车确实是慢,从朱杨溪到重庆,公共汽车才只不过两个小时,而这趟火车却要四个多小时。

  车站边的饭店、旅馆早已经关门了,整个车站几乎看不到人,从河边到火车站的那条小街的街面上长满了清台,走上去都怕摔倒。再以听不见过去那种火车呜呜的汽笛声了。

【审核人:凌木千雪】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26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成长日记

查看更多成长日记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