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不到黄河不死心。逝者从刚断气的一些时间里,胸口还是热的,人们会说其心还未死,只有到了黄河时才会彻底死心。这种说法虽有些不实际,但证明了人们一直以来对母亲河的敬畏与眷恋。也是从逝者断气之时起,家中的亲人晚辈是不能使用铁器家什(工具)的,据说亡魂怕铁器,为避免惊扰到亡魂,故而不能使用铁器,烧火做饭、劈柴挑水等一系列家务琐事,皆由家下(本家族)邻居帮忙完成。逝者的儿子们有去谢孝的;有去请道士先先的;有去舅舅家报丧的。如果逝者只有一个儿子,那事情就一样样去做;首先是谢孝,由家下(本家族)中的长者带领其去向家族中的每户进行谢孝。到其家门口时,会有人出来照面而迎;孝子头戴白帽布(孝布),向其打一拜并且说道:我爹爹(或母亲)多谢了。被谢孝的人会回答道:不必多礼,再保佑你平安发财。谢孝的目的是为了通知家下们去坐夜:也是为了感谢家下们一直以来对父母的关心和帮助。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家庭(也指家族)。也有另一句说法:亲不得一世,慢不得一线。
谢完孝后,再去请道士。这时道士再忙也会前来,因为有好多事要做。道士来到其家中,将挎包放在桌上,拿出相关物件开始做事。道士接过事先准备好的白纸,白纸作起课书之用。所谓课书,相当于举办丧事的流程表;上写某家先考或先妣亡故,亡故在什么年份;什么月份;什么日子;什么时辰;有告知前来吊唁者,是什么岁数的人要作回避,以免与逝者死亡的时间相冲带来不祥。还要写明经过推算的关殓日子和出葬日子,也是通知相关人员到时前来参加。课书写好后,以斜角形式贴在墙上供人员观看,以免谁会忘记关殓与出葬日子。接下来是挂阴藤花(招魂幡),道士把事先准备好的茅竹杈去掉小枝,竹杈成了秃枝,把阴藤花捆在秃枝顶头,阴藤花上写有“招魂童子”字样,然后将做好的阴藤花插在头边饭上。课书起好,道士将一小张红纸对折,再用剪刀把红纸剪成规整的小长方形,对折好的红纸一边用粘糊(面粉、米汤的粘稠物)粘齐整,以红纸的一面为正面,用毛笔在红纸正面的周边画线,画好后成位牌状,正面左右两边写:晨昏三叩首,早晚一柱香。中间写:某门堂上某人位牌字样。这些弄好了,再用两支没点的香绷紧红纸位牌的两边,香脚插入头边饭上的前方。紧接着是开咽喉,据说不与死者开咽喉,死者来世会成哑巴。开咽喉时间有些长,主要是道士要唱念经文,这个仪式也算是一个小道场,是丧葬事宜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
俗话说:爹死只管埋,娘死外氏来。外氏就是指娘姓,也是指外公家。爹死了谢完孝就不用去谁那里报丧了,亲人长辈那里通知一下就行了,他们也会自行前来吊唁。而娘死了,外甥必须要去舅舅家报丧,有人陪着去报也行,外甥一个人去报也行。去到舅舅家报丧,至亲堂舅那有几个算几个也是要去报丧的,因为是母亲的叔伯(堂)兄弟,也是亲的,生死一次,最后一面,必须是要敬重他们的,这称“树从根起”。报完丧可即刻返回,舅舅与家人们随后也会赶来。此时家中已准备好了禾杆(稻草),禾杆捆成把,铺放至离家十几米的地方,家中直系晚辈,全部要依次跪在禾杆把上行跪礼,跪迎舅舅们一行人的到来。母亲娘家人的长者是不来的,因是长辈,有“白发人送黑发人”之嫌,总不太好。众舅舅一行人到了跪迎之地,跪迎的直系晚辈们要弯下腰前额贴地,如此跪迎以显敬重。舅舅们会依次去扶住晚辈们的手臂,让他们起来,并说:礼到了,你们的孝心我们知道的,老死顺行,这是没办法的事。说完这些,晚辈们由舅舅们轻提手臂站起,然后一同归家。
到了家中,桌上由相帮人员倒好了热茶,摆上了干货点心。当然,舅舅们一行众人是不会去先吃茶点的,他们会直奔房中去看死者。死者的死相不一,有些死者的眼会没闭上,还是微睁,这现象被人们称为“死不瞑目”;有些不但眼没闭上,嘴巴还是张开的,好像还有什么心事未作交待。嘴巴张开的这种现象,还好是死者平躺仰卧在门板上,不然嘴里的“口含珠”都会滑掉出来。口含珠,我们这称“打口眼珠”,意思是喉咙口上放了一个珠。就是死者在断气后换好衣服被抬到门板上,死者不论男女,家人会在其嘴里放一枚硬币(以前是放铜钱),称“口含珠”。死者有眼不闭,嘴不合的现,家中亲人会认为是其还有什么事情牵挂,或是还有什么想念的人还未到来。如果是父亲,儿子会在他面孔上从下往下捋,并说一些宽慰的话,让父亲闭眼合嘴莫在有心事牵挂,安心上路。如果是母亲,儿女们会等舅舅他们来,让他们为母亲捋顺嘴、眼。舅舅是母亲的同胞兄弟,最亲的人,他会母亲耳边忍着悲痛轻声地说:莫再牵挂什么,安心地去,朝前走,莫回头,儿孙自有儿孙福。说完泣不成声,此情此景,谁见了能忍住不流泪?虽说孩子是女人的唯一;但对于娘家,是女人一生的亏欠。终了时,能听到兄弟的宽慰话语,也算是灵魂深处得到的最好慰籍。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限临头各自飞。相守一辈子的夫妻,临了不论是丈夫先走,还是妻子先走,晚景都是凄凉的。男人相比女人虽说坚强一些,但到这时眼泪也是不争气的;只见他坐在门板边上,默默地看着妻子,双手捂着她的手,喃喃自语:再冇人弄(烧)饭我吃了;再冇人给我洗衣裳了;再冇人跟我哇事(说话)了。说着说着,只见眼泪在眼眶中打转,就是流不下来。真是:伤心莫过无言。嘟囔的这些家常小事,非是男人自私,而是平常中显真挚,是对生命另一半的无比依恋。女人死了丈夫,她会大声痛哭出来,想到自己从此失去了生命的依靠,灵魂没了伴侣,仿佛身体被撕裂,夜深人静失去了可依靠的臂膀,怎么能忍住无尽的伤悲!只听她哭道:爷佬(一种父亲的别称,旧时女人哭丈夫要用这个称呼,属三从四德的遗留);你怎么舍得丢下我哟,让我一人在世上,叫我怎么办哟,你再是一了百了图清闲,再有么事噻,向谁去商商量量诺,爷佬。女眷们发自内心的哭声,这哭声乃人间至情,使听者落泪,山河同悲。凡事总有两面;如果是逝者日子死的丑(不好),道士会劝导家人女眷不能哭丧,以免犯忌,家人至亲也会照做,只好强忍住悲痛不哭。
黄泉路上无老少,黄泉路上无贵贱。古往今来,无论年龄大小,也不论身份的高低贵贱,都逃不过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民间有种说法;说有出双棺的人家,其后代会兴旺发达。也确实有这种情况,早上父亲过世,下午母亲也随着过世了,家里会摆双棺并一同出葬。这种情况很是少有,所以才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才会人们传说的邪乎。言回上述,舅舅及一众娘家晚辈吊唁完毕便出来喝茶,不去喝茶怕会委了外甥的一片心意。比母亲小的舅舅会把带来的财子被,交给外甥女或外甥媳妇。财子被,寓意有财有人,至亲小辈和晚辈要备与逝者盖身。第一层盖的是长子的财子被,上面再依次盖之,儿子、女儿有几个算几个必须要有财子被为逝者盖身。如果孙子有成家立业者,以孙辈为先盖第一层,故财子被又称“子孙被”。为逝者盖财子被必须逢单不能逢双;也就是说要单数不能成双数,如果盖了双数最上面一层要拿掉,所以,每次为逝者盖层财子被,都会去算一下以免逢双。
前来的家族人员、至亲邻居、亲朋好友吊唁事宜完毕,道士先先也做好了阶段性的相关事宜,大家依次就坐便开始吃午饭。由于是逝者过世的第一天,也是头七的开始,午饭相帮人员准备了七样素菜供大家食用。要喝酒的人可以喝酒,菜就这么多。当然,这是先传后教的规矩习俗,大家都不会介意什么。吃这类饭时,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是老人过世,吃饭时的气氛还是轻松的,大伙可以聊天和相互劝酒。因为老人死亡,人们会说这是白喜事,属老死顺行,老龙归山的自然规律。如果是吊唁少年亡(年青人死亡),吃饭的气氛是沉闷而悲伤的,人们悄悄的,不发出声响地低头吃着,以表达对死者的惋惜和对家属的尊重与宽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