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日子特别不好过,疫情一波又一波,高热来袭,孩子也越发的叛逆,师兄师姐们说我太焦虑了,于是我决心还是来点自己的业余生活。和沈师姐他们约会见面聊了两次,在她的影响下,我也参加了合唱团。
最开始就是想着散散心,除了学习和工作,还可以有点自己的爱好。第一次参加练歌,是6月6日,一个周一的晚上。下班后,我急急忙忙回家,随便吃了点东西就出发了,结果还到早了,六点半就到了地方,上了16楼,练歌的地方是刘老师的家,他是某大学的音乐老师,这个专业的博士,非常厉害。他家里各处的布置都觉得非常舒服,一进门就看见一台钢琴放在客厅主要的位置,钢琴旁边各色的绿植长得葱葱郁郁的,发财树都能在室内养得那么高大,实在不容易,钢琴另一侧靠近空调的地方还摆放了一只非常有艺术感的花瓶,细高的个子,有着四边形的棱角,颜色是黑白相间,黑色的线条感很强,花瓶中插着的应该是银柳枝,我家里倒是养过一米五高的龙柳,可惜也就几个月的时间就变成了可有枯枝,完全没有了应有的古意。墙上的挂画也非常有艺术感,说不上画的是什么,其实也没有好意思仔细看,每次练歌也是来去勿勿,我就是感觉非常有调性,和装修的色彩搭配很合,后来才知道是他爱人画的,他爱人现在国外进修美术,真是一家子的艺术细胞啊。
北大合唱团练习唱的歌叫《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我第一次听这首歌。说实话,我并没有真正学过唱歌,我妈妈都比我唱得好多了。刚开始的时候,我并不知道合唱的技巧,总是用嗓子实唱,而且声音还挺大,觉得自己要尽力。通过刘通老师的点评才知道,我全错了,合唱就是大家用一个声音,要柔和,要用气息唱,他还教了我们很多如何练习气息的方法,每一句每一个字如何发声,如何唱出感觉,我第一次发现自己对唱歌的认知也太肤浅了,那种一字一句的打磨与锤炼,才是真正的艺术,让我沉醉基中。从六月至今,我受益匪浅,真的感觉自己以前都白唱歌了,经常唱不上去都破音了。这次终于找到感觉了。
事实上,这次参加合唱团,最令我感动的不是刘通老师,是我的一个个校友们,这里面有年长于我十多岁的师姐师兄们,也有小我十岁的师妹师弟们,他们各有各的工作与生活,就是在最繁忙中都要抽时间来练歌,这种热情我已经很久没有在我周围的朋友中看到了,更没有在我自己身上看到,现在不少情况下参加活动都是有目的有原因和理由的。据说明年就是北大四川校友会博雅艺术团十周年了,真不容易。我过去经常组织策划各类活动,所以非常知道公益性组织活动的难度有多高,快节奏的都市生活,每个人都很繁忙,于这份繁忙中能够每周抽一个晚上一起唱唱歌,感觉多好啊。
我其实也很忙,可再忙我都要坚持每周一下班后拖着疲劳的身体坐地铁到刘老师,即使我家人反对,觉得我不务正业,我也坚持着,每次唱完歌心情都非常舒畅。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啊!
更让我感触很深的是8月21日下午两点,迎新年会前最后一次所有节目联排,地点放在北京大学成都学院,因为限电只好找一个二楼的大露台进行练习,肯定没有空调,只有几个校友们带来的风扇,40度的高温下风扇吹出来的风都是热的,每个人都汗如雨下,无论是舞蹈队,还是合唱团,抑或是朗诵队,个个都很认真,没有辜负每一滴汗水,我相信这场晚会一定会很精彩的,为爱为付出。
我突然觉得我的生活打开了一扇窗,美好生活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