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阳光普照下的瓜蒌园,暖暖地香。日光的香味不经意地存在于宇宙间,你闻到了吗?而阳光不声不响、不急不躁、或热烈、或温暖、或安详、或明媚。此时,一个绰约柔雅、不惑年华的女子,着一件淡粉色羊绒大衣——披着晨光,呼吸着新鲜空气,迎着田野的风,她抬头望去,东湖村生态产业园基地一望无际,远处光伏发电站隐约可见。她站在偌大的瓜蒌地里独自赏景,青翠茂盛的瓜蒌藤欢快地争先恐后——爬满棚架,瓜架下,瓜蒌挤挤挨挨,一个个、一簇簇、有的熟成金黄、有的正在蓬勃、青绿色的瓜果则满腹希望地沉坠着….斑驳的阳光洒在地垄里,美不胜收。
这名女子是谁呢?只见她掏出手机,调整好镜头,不同的角度她拍了好几张照片,她满足地嘴角上扬——笑意荡漾开来。
“国枝,来瓜蒌园散步呢,这里空气清新景色独特,我也喜欢来这里走走看看,还是回乡创业好吧!”不知什么时候村妇联主任简爱从挂果的瓜蒌地里钻了出来。徐国枝应道:“嗯,好美,几十亩的瓜蒌都结满了瓜果,今年瓜蒌大丰收啊!”“是啊,现在大石乡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东湖村不仅荣获安徽省农村电商优化示范村,美丽乡村建设省级示范村、太湖县科普示范村、太湖县‘妇女之家’规范化建设示范点。东湖村还流转土地几百亩,建设光伏发电、种植、养殖等产业基地,解决了贫困户务工问题,带动贫困户增收,建档立卡贫困户,已经全面实现脱贫。你也是乡村脱贫攻坚战的参与者啊”简爱激昂地说。主任说的是,现在的东湖村今非昔比了,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徐国枝答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政策越来越好!徐国枝可以骄傲地说,她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创造并提供了就业机会,为脱贫攻坚奉献了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当然,她也是返乡创业扶持政策的受益者。当初自己和丈夫因忽遭变故,而毅然决然地返乡创业是正确的,现在终于有了成就,企业正在蓬勃发展,自己也是县里乡里村里的能人。可惜他已经不在了,她的心酸楚了一下,往事一幕幕…..
十几年前的一天清晨,徐国枝拉开堂屋大门,风呼啸着倒灌进她家的瓦房,冷嗖嗖的,她哆嗦着打了个喷嚏冲里屋喊:“快起来,再磨蹭就赶不上去宁波的汽车了。”“好了,马上,我多收拾几件衣服,省得花钱去买。”“拿那么多行李都够呛,衣服带差不多就得了,出去打工哪有那么多讲究,走吧。”“来了来了,催死了。”丈夫忙不迭地答道。
汽车到宁波的时候快到下午两点了,徐国枝斜跨着一个黑褐色的皮革包包,双手拎着大包小包衣服鞋袜等零碎的东西。丈夫肩上扛着一个硕大的鼓鼓囊囊的蛇皮袋,里面装着被褥脸盆毛巾之类的生活用品,一只手拉着一个破旧的拉杆箱。两个人哐哐当当地走在熙熙攘攘的街头,与大街上的景色和人流格格不入。徐国枝的丈夫是个粗心大意的潦草汉子,对什么都无所谓,他快步流星地走在大街上,仿佛对一切视若无睹。夫妻两人性格互补。徐国枝则是个纯朴含蓄还有点羞涩的小女人,面对人们异样的目光,她躲闪着,尽量不去触视大街上的眼眸,她尽瞅街道两旁的旅馆。她想,得先把东西放下来,再去找工作。他们左找右找,终于在一条僻静的巷子里找到了一家小旅馆,小旅馆倒是干净,房费也不贵,就是房间小得像鸽子笼一样,除了一张狭窄的床可以睡人,其它什么东西都没有,他们只得把行李堆放在床沿的地上。
因为他们文化水平有限,辗转了几个地方都没找到工作,这时的徐国枝才真正体会到“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的真理。家乡太湖县百里镇尊师重教,而孩子们更是不比吃穿只比学习。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百里镇走出50名博士、150名硕士、2000多名学士,而且,还出现了一家四博士的现象。因此,百里镇被誉为博士村。她为家乡骄傲的同时,想到如果自己有文化,上了大学、大专,哪怕念了中专,学了一技之长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落魄——找不到工作。
夫妻两人辗转几天后,只得在宁波市郊一家橡胶厂里做最苦最累的活,橡胶厂工作环境恶劣,工资待遇低,干了半年,夫妻俩觉得难以维持生计,于是产生了另辟出路的想法。听说小吃很赚钱,他们便取出全部积蓄,报了一家烹饪培训班,租了一家沿街店铺,一家小吃店就这样开起来了。夫妻俩吃苦耐劳用心经营,小吃味道好价格公道,顾客吃了都竖大拇指,店里慢慢有了回头客。也许是老天垂怜他们,小吃店生意越来越好,常常爆棚。五年后,他们赚得盆满钵满,两人畅享未来,一个个计划在他们脑海中盘旋…..
那一年,徐国枝的小女儿出生,财源滚滚添丁进口,夫妻俩满怀希望喜不自胜。然而,下半年一场变故在悄然间扑朔而来。冥冥中注定你生命里出现的、停留的、远去的,或都是一种不可违的宿命吧!眼看梦碎了,但是,内心倔强刚毅的徐国枝偏偏不认命。
丈夫病倒后,徐国枝没有被突如其来的厄运压垮,她筹划着自己今后的出路,十岁的儿子正在老家读书,何不回去一家人在一起呢,既可以照料生病的丈夫又可以照顾一双儿女。但是,一家人靠什么维持生计?她绞尽脑汁,大胆地想到了创业,对,回乡创业?现在国家政策越来越好,对于返乡创业者,政府有创业补贴、扶持政策,贷款、财税、用地支持等。如果自己回乡创业开办工厂,用地和贷款都不是问题;招集乡里村里贫困的相邻到厂里就业,自己致富的同时,岂不是带动乡民一起脱贫了吗?她遐想着,心飞了起来,遂又心里暗自嘲笑自己,八字还没一撇呢!真是异想天开。
外表看上去柔弱谦卑的徐国枝,骨子里却透着坚毅和不屈不挠的秉性。她坚持自己的思路,丈夫有顾虑,他对妻子说:“你看我这病恹恹的身体,什么事都做不了,帮不到你,你一个人怎么创业?”她温柔地对丈夫说:“路都是人走出来的,船到桥头自然直,我不怕困难,也一定能克服艰难险阻。”丈夫摇摇头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你一个弱女子怎么单枪匹马去创业?”徐国枝坚定地说:“我可以去招集村里的姐妹一起干,有政府的政策扶持做坚强的后盾,我想,一定会成功”
回乡之后,徐国枝既要照顾病中的丈夫,又要兼顾好一双儿女。“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就像这句话一样“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从回乡的那一刻起,徐国枝就像绷紧的发条一样不停地忙碌着思索着,盘算着未来谋生的发展方向。她忽然想起自己做姑娘的时候喜欢刺绣,秀出来的东西惟妙惟肖。她大胆设想,何不尝试开一家刺绣作坊?这种小型作坊投资不大,利润可观。当今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多变。或喜新厌旧,或返璞归真,有人青睐于那种质朴、纯真、原始的东西,而商场上,几乎所有的商品都看不到手工制作的痕迹,机器制作代替手工制作!而手工制作的优势又在哪里?机器与手工没有交集,很多往复循环的事物永远没有解答题。未来时代发展的趋势谁也无法预料。所以,手工制作就显得格外难能可贵,其商品及其制作过程——最值得推崇,也是最朴实可信的。
徐国枝在新闻里看过这类宣传报道节目,云南某大学生回乡创业,云集了一大批农村妇女一起学习刺绣,最后走向辉煌….女人们青睐和感兴趣的刺绣类手工制品,很多商品颇受欢迎,甚至出口国外。
乡村振兴,返乡创业,乡村扶贫产业带动和帮助贫困户脱贫就业。国家政策吸引人才返乡创业就业等等,契机摆在面前,不要纠结,有些机遇稍纵即逝,何不抓住机会去尝试尝试呢!说干好干,从小做起。徐国枝游说撺掇几个村妇一起干,在她的鼓动下,有四五个妇女陆续加入进来,在村里一户闲置的民房里,徐国枝开始了她的创业之路。
一转眼,半年多时间过去了,该交的学费都交了。人们都在成长,但人生总是有变数,计划和变数,永远不是一条直线,不可控的曲线虚张声势,快刀斩乱麻,有些事情必须推翻重来。失败是成功之母,人生曲折,几经磨难,彼岸总在前方。自欺欺人也好,自我安慰也好,徐国枝只能这样宽慰自己。她发现手工制作太慢了,作坊里完工的刺绣成品中几乎没有满意的,要在短时间内掌握技巧谈何容易,再说这地方绣娘也不好找,凭自己的刺绣技术培养绣娘岂不是纸上谈兵;招聘刺绣技工也不现实,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说,由于诸多现实原因及问题的存在——亟待解决,所以,她没有时间等,也等不起。换一种思路,天空依然蔚蓝;不管是手工刺绣还是机器刺绣各有千秋吧!主要看产品质量和卖相、人们的购买倾向和喜好,还有价格的优势,决定刺绣商品的生存空间——不是简单的事。那么,她想,如果比速度,手工永远比不上机器。
决定后,她立即付诸行动,在师傅的带领下开始学习缝纫技巧。网络销售的刺绣家纺商品种类及式样繁多,对于初入行的徐国枝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遇到困难她从不言放弃,咬紧牙关坚持着。白天她要照顾家人料理家务,参加学习,晚上继续挑灯夜战,对着网络视频学习刺绣技巧,时常忙得忘了时间,有时候,当她趴在缝纫机上打了一个盹醒过来时东方已经出现了鱼肚白。她觉得自己像陀螺一样不停地运转,骨头都要散架了,浑身酸疼,但她咬牙坚持着。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徐国枝从一名门外汉迅速成长为缝纫刺绣能手,产品质量逐渐得到市场认可和客户的青睐。订单越来越多,为了应付与日俱增的订单数量,徐国枝决定将原来只有四五个人的加工作坊扩大。她找到东湖村书记宋继根,跟宋书记说了自己的想法。宋书记说:“村里扶持返乡创业者是应该的,你放心,等我们村委开会研讨报批后,有了结果就通知你,有什么要求提出来,只要符合政策规定,村里绝对支持你”
在当地政府的扶持、支持和鼓励下,徐国枝将一处村里闲置的仓库改为生产车间。她的刺绣家纺加工厂逐渐扩大,几年后,她的加工基地内已经能够容纳近百名技术工人和数台大型印刷制版制造机器设备。
几年前,徐国枝的丈夫因病情恶化而去世,饱尝人生艰辛的她在悲痛之余也深切地体会到,家庭的完整与幸福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和珍贵。为此,在平常的企业管理中,她处处体现人性化,将心比心,照顾那些遭遇生活境遇困顿的家庭,尽己之力为周边困难的相邻提供一个好的就业机会。徐国枝说,在外打工的辛苦,我深有体会,照顾贫困户来厂里就业,他们的收入与外出打工的工资差不多,甚至超过外出打工的工资,他们脱贫了,我就高兴。我现在就想怎样把这个厂子经营好——更上一层楼,带动所有的姐妹有事做,让她们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既照顾好了老人又带了孩子,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在一起才是真正的幸福。
在徐国枝的加工厂里,她一共照顾了几十名贫困户,其中大多数都是家庭妇女。厂里的贫困户对徐国枝感激不尽,她们说没有徐总就没有她们今天的好生活,不用出门打工就能挣到可观的收入,在照顾家庭的同时,还可以挣钱养家,真是一举两得。徐国枝真诚地说,创办电商企业,帮助生活困难的村民——让他们就业脱贫,我就有成就感。她接着说,力所能及地从行动上支持和辅助东湖村有效实施帮扶计划、使贫困户脱贫,为脱贫攻坚做力所能及的贡献也是自己创业的初衷。为此,再苦再累我都心甘情愿。
如今,徐国枝的家纺加工厂被誉为扶贫车间。国枝家纺公司发展逐步走上规模化,产业化道路,她逐投资了六七百万元建厂房,光机器设备就投资了两百多万。国枝家纺所属行业迅速扩展为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经营生产地毯、丝圈地垫、客厅地垫、商务地垫、防尘布、桌布、洗衣机罩、空调罩。家具布艺生产、加工、批发、零售等电子商务。近千种款式和颜色的商品琳琅满目,在电商平台、国枝家纺销售店、或加工车间等销售处都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各种商品应有尽有。实现了线下生产,线上销售,物流发货一体化发展。所生产加工商品第一时间在国枝家纺直播间电商平台推广运营,阿里巴巴淘宝销售的非常可观。公司去年实现年销售额4000余万元。富起来的徐国枝不忘家乡政府的帮扶和支持,不忘东湖村父老乡亲们的厚爱。2021年3月9日,国枝家纺向东湖小学捐赠了价值不菲的学生书桌垫180套。
徐国枝感到非常欣慰,如今,大石乡在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及精神文明的同时,还成立了大石乡诗词学会、诗词书画学会,文集和刊物内容百花齐放,有诗词、有诗歌、有图有景、有历史文化、有产业介绍等,充分展现了农村振兴的新面貌新气象新格局。有一句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受文化气息的熏陶,忙碌之余,徐国枝尽量抽出时间学习文化知识。不管多忙,看书学习,已经成为她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当然,她主要看有关纺织行业的书籍,比如:《纺织材料学》《纺织工艺与设备》《织物结构与设计》《纤维复合材料》。循序渐进,接下来她看《纺织图案设计》《纺织品及服装外贸》《纺织机电一体化》等书籍。看不懂,她就逐步学习、琢磨、推敲和理解,百度是最好的老师,然后她慢慢吃透….
徐国枝忙碌的身影穿梭于车间、厂房、销售直播间、仓库,国枝家纺电商企业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1930年大石岭农民暴动)大放光彩,在太湖县家喻户晓,甚至在安徽省乃至全国声名远播。
如果有人问徐国枝,您已经成功了,您是否满足于现状?她会说,前方还有很多路要走,自己还有远大的抱负要去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