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散文

由走近文英到走进文君

作者:钱朝铸   发表于:
浏览:0次    字数:3765  手机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7篇, 月稿:7

  2002年,我从县地税局调任姥桥分局局长。工作期间,因与镇直各单位频繁往来,人际关系日益融洽,也结识了不少新朋友,其中就有姥桥中心粮站站长王文俊和姥桥工商所的王文兵弟兄俩。不久,也知晓了王文俊的妹妹、王文兵的姐姐王文英的一些情况。

  王文英,1967年9岁时随父亲由县公安局下放到姥桥,在油坊一所村小读书,得到恩师高建德的精心栽培,为其在诗歌启蒙和书法方面打下了童子功基础,培育了一颗诗心。初中毕业后,她在陈秀清和薛从军等老师的亲切教诲下,以优异成绩被姥桥中学留任,做了一名教授数学和音乐的民办教师。

  1979年,她被县人民医院录用,成为一名护理人员;1983年,她带薪求学,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学校护理专业;1991年,她从县人民医院调入历阳镇幼儿园,担任保健医生。

  2004年,我在和县镇淮楼宾馆召开的县作协成立大会上,第一次见到了王文英。她身材娇小,乌发卷曲,神采奕奕,双眸明亮,鼻梁高挺,嘴唇红润,皮肤白净,衣着时尚。面带微笑,轻声细语,朴素大方,有一种邻家小妹的亲切感。

  2013年9月初的一天,我意外接到王文英的电话,她邀请我参加在和县陋室宾馆举办的《真水无香》诗词集研讨会。这让我颇为惊讶,因为在和县作协的圈子里,很少听闻她写诗,如今突然出版古典诗词集,不禁让我怀疑,格律诗岂是轻易就能创作的?莫非这只是一场人为炒作?然而,当月14日上午九时许,王文英一出现在研讨会现场,并与与会者一一握手时,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她的发言热情洋溢,温和大方,措辞精准,条理清晰,令听者很受鼓舞。后来通过与她不断联系,才逐步了解到她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

  王文英女士(右)

  2004年底,因耳疾失聪,她提前从历阳镇幼儿园病退,前往北京定居;2005年,凭借深厚的文学功底,她被“非洲投资网”聘为网络编辑;2007年,受中国驻马达加斯加大使馆李树立大使和陈参赞委托,在广州中国大酒店主办中非贸易对接会;2008年,受商务部委托,代表非洲投资网在厦门举办中非贸易洽谈会,同年被《中外交流》杂志聘为国际部非洲区域主任;2009年,在南京联合南京农业大学举办“走非洲求发展”交流会,助力中国企业家开拓非洲市场;同年,以非洲投资网总指挥身份,配合文化部在北京举办促进中非文化发展的交流会,联合国秘书长、15个国外驻华大使及全国数百家企业领导齐聚一堂,她为中非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也正是这一年,她与北京诗词界的印象老师及同仁组建了最早的古诗词学习创作群组,踏上了探索中国古典国粹文化的征程;2010年,她担任《非洲杂志》市场部经理,多次前往非洲各国,积极传播中国文化,并撰写了大量散文、游记,发表于《国际商报》旅游版头条、《中国贸易报》《中国纺织报》等正规报刊。

  王文英还积极搭建了一个向非洲传播中国文化的交流平台,带领中国企业家参加非洲马达加斯加和苏丹的国际博览会,将中国的贸易与文化产品推向非洲,多次受到中国驻外使馆大使和部长们的接见与支持。她受邀前往毛里求斯采访天利集团,赴埃及参与文化商务活动,带领中国环保团前往南非学习,创作了众多关于中非文化与贸易交流的优秀文章,有力地推动了中非在各个领域的交流合作。

  此外,王文英除了潜心钻研诗词文化外,还刻苦学习中国画。先后师从闫品、徐鸣、张伟平等大师,画技飞速提升。2018年,她凭借诗书画三结合的作品,入选香港国际名联诗书画展,并荣获诗书画组合金奖;同年,在华夏徽商高峰论坛暨徽商精英品牌年会暨慈善义卖活动中,她将一幅山水画的拍卖所得,全部捐赠给安徽宿州的贫困失学儿童……

  和县的枫林禅寺

  可见,她的每一次前行,都伴随着艰辛的付出。然而,正如一句格言所说:“机遇和成功,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是的,王文英多年来的心血付出,终于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认可,收获了诸多荣誉与成果,有着丰厚的回报,着实令人钦佩。作为和县老乡,我更是倍感骄傲与自豪。

  从这次研讨会后,我们相互走近了一大步,互留了电话,都说要保持联系,但转身又被工作和生活所缠,各自都忙得不亦乐乎,很少联系,只能偶尔听闻一些关于她的消息,却始终没机会再深入了解她,更无法走进她的内心世界。

  2025年4月18日,我再次收到王文英的邀请函,邀我于26日上午与和县其他诗书画友一道,赴马鞍山参加她举办的“情系故里笔写梦澜王文英诗意画展”。我欣然应允,特意在25日下午从南京(带孙子)赶回和县。26日上午七点半,我准时赶到和县桃花坞广场,与陆续赶来的近50位诗书画界的好友一同乘坐大巴,跨过长江,直驱马鞍山。

  上午九时许,蓝天白云,阳光灿烂。我们提前抵达了马鞍山市文化馆(展览馆)门前广场。广场舞台正中的高悬着一道彩色幕布,上面印着:“情系故里笔写梦澜”八个草书大字,其下印着“王文英诗意画展”一排小字,红底白字,非常醒目。来自全国各地的诗画界嘉宾齐聚一堂。不一会儿,一位长发帅哥、有着艺术家范儿的主持人在首开热情的开场白后,隆重邀请了王文英女士上场致辞,她身着一袭宝蓝色真丝裙,很自信地闪亮登场。其即兴致辞极富诗意,可谓妙语连珠,如清泉般流淌。接着,她便亲自表演了一个自编自导自唱的歌伴舞节目,歌曲是以《洪湖水浪打浪》为主调的新词,深情地歌颂故土,赞美家乡,并将对故土的眷恋融进美妙的音符与灵动的舞步之中,立即赢得了台下的热烈掌声。她用动听悦耳的歌声,诉说着漂泊在外的辛酸、拼搏奋斗的坚韧和取得辉煌成就的喜悦,让来自家乡的亲朋好友无不为之动容,大家激动万分,纷纷抢拍她在舞台上光芒四射的艺术形象,眼中满含惊喜和自豪的热泪。

  端木礼海先生

  开幕式上的另一亮点,是王文英的特别嘉宾——和县绰庙人、97岁高龄的我国著名画家“江南一枝梅”端木礼海先生。老先生身着藏青色西服,系着赤色领带,满头银发,红光满面,声如洪钟。他向观众热情介绍并高调宣传了“诗画合一”的关门弟子王文英,将现场热烈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看完演出后,大家移步书画展厅。王文英的共96幅作品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为了不打乱她精心布置的展陈思路,便按照五个主题展厅——故园墨迹(家乡厅)、疏影冰绡(梅花厅)、丘壑心象(山水厅)、尺素乾坤(小品厅)、翎羽芳痕(拍卖厅)依次欣赏。马鞍山广电台的一位现场报道记者对着镜头介绍道:“家乡厅的写生作品,是她对故土山川的深情长歌,每一抹色彩都晕染着儿时记忆与乡愁的温度;梅花厅的17幅画作,以梅为笺,借梅的高洁风骨,书写人生的傲然与坚守;山水厅的15幅作品,是山河的壮丽诗篇,峰峦叠嶂、流水潺潺,皆在笔墨间流淌;小品厅的30幅图文交织,用简洁笔触勾勒人生哲理;拍卖厅的16幅作品风格各异,所得款项将全部捐赠给马鞍山特别教育学校,为折翼的天使们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最打动人心的,还是关于家乡的山水画。因为她虽常年身在京城,却一直不忘家乡的养育之恩,所以为家乡写下了近百首诗词,如《西江月•乡愁》:“楚水千层叠浪,天门远隐鸿霄。烟霞捻彩贯天桥,欲度夕洲沙鸟。寂寂何关风月,清愁还问江潮。何时柳岸泊萍漂,许我一眠春晓。”《七绝•伫大青山》:“留云锁雾李家山,笑看天门浪起烟。淘尽英雄多少梦,风流依旧是谪仙。”《七绝•谢公池》:“恨不青山学谢公,高吟醉驾紫云骢。一生低首清池月,不向权门鞠一躬。”《五律.•天门山》:“紫气天门引,归帆水墨开。红枫擎玉露,翠柏立亭台。扶醉江州柳,嗔痴太白才。漂人愁百绪,到此不言哀。”等。

  难怪她的恩师、和县文化研究会第一任会长薛从军老师,在现场激动地口占五绝一首:“昔日豆蔻女,今朝丹青手。遥祝金秋雨,华章增君寿。”并在返乡不久又即兴创作了一组七绝《赠文英画展》,阅后令人心潮澎湃。在“文君诗书画友”群里,类似薛老师这样才情横溢的诗人有很多,他们都文思泉涌,纷纷亮剑,所有的赞美之词像一股暖流涌向了文君妹子。

  文君热爱家乡,始终对家乡人民有一颗赤忱之心。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同辉。她在画作《出水荷花》上题诗道:“半是含羞半倚涟,清风隐语诉缠绵,谦谦心比玲珑玉,一捧琼珠到客前。”用拟人化的手法,将一位有着冰洁纯净之心的荷花仙子,奉献给家乡人民。此时此刻的我,内心也无比激动,不禁感慨万千。啊,当年曾经朴素无华的文英妹子,如今已华丽蜕变为诗画俱佳的文君先生。在艺术的浩瀚星河中,她以独特的笔触和诗心,构建起一方令人沉醉的天地。她是诗人,亦是画家。原全国政协常委、深圳市委书记厉有曾评价她说:“诗之严谨,画之精彩,内容和知识之全面,人生阅历之丰富多彩,语言表达更是难能可贵。”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国家特贡专家薛衔天称赞赞她道:“她以娴熟的旧体诗词技巧,抒发当代人的情感,风格婉约而不失豪放。”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先生也亲自为她的《文君诗词赏析》作序,在京城的60多位专家教授都分别进行了热情点评。其规模之大、影响之广皆是当代之最,真的令人刮目相看,由衷钦佩。

  马鞍山这场难得的诗画联展,宛如打开了一扇通往王文英内心世界的大门。她用笔墨敞开心扉,勾勒和晕染出一幅幅世外桃源的佳作,充分表达了她对家乡这片故土爱得深沉。这种巾帼不让须眉的旷世才情和生花妙笔,令中外无数文朋诗友都陶醉其中,使我身心受到一次洗礼,深感三生有幸。

  通过此次零距离接触,使我由原先的走近文英,变成了如今的走进文君,走进了她用心营造出的诗画世界,看到了她的诗画天地,更洞察到她的温柔美丽,体会到她的顽强坚毅,感受到她的博爱精神,享受到一场美轮美奂的艺术盛宴。

【审核人:雨祺】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68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叙事散文

查看更多叙事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