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清明又至,这个承载着厚重思念的节日如往年一样,牵引着我和家人前往墓园,祭扫逝去的亲人。
一路上,暖阳透过车窗洒在身上,可车内的气氛却凝重而安静。窗外,田野里的油菜花金黄灿烂,像是大地织出的金色希望,与车内的肃穆形成鲜明对比。我望着那片花海,思绪却飘向了远方的墓园——此刻,对爷爷的怀念异常强烈。
抵达墓园,入口处摆满了售卖鲜花和祭品的小摊。比起以往的鞭炮香烛,如今更多人选择用鲜花寄托哀思:洁白的百合、淡雅的雏菊,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在诉说着思念。我们也手捧鲜花走进这静谧之地。
爷爷的墓碑在墓园的一角,周围的松柏常青,像是忠诚的守护者。走近墓碑,我看到碑上爷爷的照片:他依旧面带微笑,眼神慈祥,仿佛从未离开。我轻轻蹲下,用手帕蘸点清水,仔细擦拭碑上的灰尘,就像小时候爷爷为我擦拭眼泪一样轻柔。擦拭干净后,爸爸妈妈将鲜花整齐地摆在碑前。爸爸默默点燃一支香烟,放在碑台上,轻声说:“爸,您生前就爱抽烟,给您点上。”那一刻,烟雾缭绕,我仿佛看到爷爷坐在旧藤椅上,悠然抽烟的模样。
我站在墓前,双手合十,闭上眼睛——脑海中不断浮现爷爷的身影:他手把手教我下棋、在我跌倒时鼓励我勇敢地站起来……那些温暖的瞬间,成了我成长路上最珍贵的宝藏。“爷爷,我长大了,您放心吧,我会好好学习,照顾好爸爸妈妈。”我喃喃低语,泪水却不受控制地滑落脸颊。
祭扫完毕,我们慢慢离开墓园。回头望去,阳光洒在墓碑上,熠熠生辉。清明扫墓,不只是一种仪式,更是一场心灵的对话。让我们在忙碌尘世中,停下脚步,缅怀先辈,铭记那些从未远去的爱;带着他们的期许,勇敢向前。
评语:文章所看所为所思所感,句句饱含深情,细节描写不仅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读者。让读者深深感受到清明的意义,让我们永远铭记那些从未远去的爱和期许。不愧为一篇缅怀先人的佳作。(指导老师:陈亚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