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抬头看看天,一层薄薄的阴云布满天空,阳光就从那里隐隐约约透过来。风吹拂在脸上,有丝丝凉意。早春的季节,乍暖还寒。
晨练回来,与往日一样,给宠物鸟清洁笼子,添食加水。发现漂亮的母鸟“牡丹”颤巍巍的趴在窝的顶部,眯缝着眼睛,羽毛松乱,翅膀耷拉,这是生病的状态。
今天没有阳光,把笼子靠在暖气片傍边,小碗中倒入温水,拿到“牡丹”面前,它喝了一口,不再喝。我把小碗放在它的小嘴下,它躲开了,它艰难的走到窝的另一边。它沉默安静的样子,看了让人格外心疼。我救鸟心切,戴上手套,拿起一条小毛巾,把“牡丹”从笼子里拿出来,想用小勺喂水,小勺还没到“牡丹”嘴边,只见它瞪着眼睛,嘴巴张的特大,顺间头猛一往下沉,眼睛一闭,嘴巴咬合,“牡丹、牡丹”我呼唤着,它没有象往日一样,睁着黑圆的大眼睛看向我,而是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想起“牡丹”来我家时的情景,它是历经曲折,我是历经周折解救了它。
五年前的某一天下午,大约两点左右,我听到厨房内有不同寻常的声音,轻轻走近厨房,那声音嗄然而止,我把冰箱,微波炉,橱柜的门打开检查,均未发现异常。难道是我耳朵听错了,正要转身离开,那“扑蹬、扑蹬”的声音又响起来,我循声观察,发现油烟机的塑料排气管在颤动,靠近一看,咦!啥时候管道上损坏了两个洞,一个如黄豆大小,另一个大小如花生米。仔细观察那个大一点的洞时,下了我一跳,洞内一只乌黑发亮的圆眼睛正看着我。
我从杂物间找出一个鸟笼,但是鸟笼的门很难对准圆形管道。情急之下,管道上系一个塑料袋,用剪刀剪掉一小块管道壁,小鸟的头钻岀来了。它比“小玉”的头大的多,头顶上是绿色和太阳红两种颜色的羽毛,白色的眼圈,大眼睛又黑又亮,红色的嘴似倒钩,眼睛下方、颈部是桃红色,漂亮的鸟头卡在那里直摇。我不敢盲目的去剪管道了,怕剪到鸟的身躯。我敲敲管道,对鸟说:“回去、回去!”鸟好像是听懂了我的话,它真的把头缩进管道内,我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剪掉一大块管壁,扑通一声响,鸟掉进塑料袋中,我立马把它放入鸟笼中。提到阳台一看,是一只色彩斑斓的牡丹鹦鹉鸟。红红的头顶,后面直达背部的羽毛是翠绿色,颈部呈桃红色,葱绿色的腹部,翠绿羽翼下贴身的锦羽呈现孔雀兰的色彩,尾部的舵羽有黑、白、红、绿、蓝组成,非常艳丽,而且此鸟体形健壮圆润,像美丽的牡丹花,我称它为“牡丹”.
想起“牡丹”与“小桃”初相识时的打打闹闹,到后来的温情相伴,也是厉经一波三折。“小桃”经受住了考验,改掉坏习惯,终于与“牡丹”喜结连理。
“小桃”是一只蓝色牡丹鹦鹉鸟,头顶的羽毛是烟灰色,粉红色的到钩嘴,眼睛也是黑黑亮亮的,颈部是银白色,腹部、背部、羽翼是海蓝色的,太阳光照射下,会出现紫色的光晕,尾部舵羽稍为黑色,体形比“牡丹”略小一些。它是我姐姐养的一只鸟,姐姐生病住院治疗,无法继续饲养它。我把“小桃”接到我家来,最初它还是在自己笼子里,很老实的样子。“小桃”的到来,使“牡丹”的鸣叫声一声比一声高,“牡丹”这是在震慑“小桃”。过了半个月,我感觉两只鸟熟悉了,便放入一个笼子里,谁知两只鸟天天打架,“牡丹”追的“小桃”支愣着翅膀满笼子里躲闪,啄掉的羽毛在阳台上到处飞扬。我又把它两分别放在两个鸟笼中,大概过了二个月的时间,把两个鸟笼的门打开,门对门的把两鸟笼绑在一起,为它们制造了一宅二院的环境。我发现渐渐的它俩互相走动窜门了,很少有打架的行为。后来,两只鸟形影不离,说在红色笼中都在红色笼中,要么又一起在蓝色笼中。我看情况可以了,便撤去了小点的蓝色鸟笼。“牡丹”和“小桃”越来越亲密,有时互相梳理羽毛,有时用嘴巴轻轻触碰对方,逐渐建立了感情。再后来我发现了一种现象,“小桃”啄食时,“牡丹”总是用嘴啄“小桃”不让“小桃”吃,我几次观察后发现了端倪,是因为“小桃”挑食,把不喜欢吃的东西用嘴衔出扔掉。“牡丹”啄“小桃”是在管教它,一段时间后“小桃”改掉了挑食的坏毛病。两只鸟的感情越来越浓,常常依偎在一起。
想起“牡丹”留下的“四只可爱的小鸟。那些惊喜,那份喜悦是“牡丹”用心血换来的。
记得第一只幼鸟出生,我和家人都不知道。1 1月的天气,阳台必较冷,把鸟提到屋内。12月份的一天早晨,老公对我说:“你又收养了一只鸟”
“没有呀”
“你去看看,笼子里又多了一只绿色的鸟”
我走近鸟笼一看,还是“小桃”和“牡丹”。老公说:“那只鸟进窝了,你离远点,看它还出来吗?”停了一会儿,果然一只长相与“牡丹”一样的鸟,跌跌撞撞地从窝里出来了,体形受长,比“小桃”略小一点。羽毛已丰满鲜亮,母鸟“牡丹”有时候还用嘴喂它,这只幼鸟的出现,给我们全家人带来惊喜,便为这只鸟取名“惊喜”。它如同它的妈妈一样神奇的出现在我的眼前,成了我夫妻俩讨论的话题,老公说:“前些日子,我听见笼子里有幼鸟啾啾的叫声,让你看看窝里有没有幼鸟,你说窝内都是些碎羽毛,没看到有幼鸟,啾啾声是“牡丹”撒娇的声音。我刚在网上查了一下,这种鸟孵化出来后,60天左右出窝,怪不得一出来就那么大了。”我说:“鸟窝是木质双层的,孵化室在底层,不好观察,当时真的没看见有幼鸟。“牡丹”和“小桃”不简单,冬天也能孵化出幼鸟”并养的那么好。
半年过去了,幼鸟的羽翼已丰满,“牡丹”追着幼鸟啄它们的爪子,这是“牡丹”窝里又有蛋了,它要准备孵化了,才驱赶幼鸟。我心里想着这次要是能孵化出一只象“小桃”一样的蓝色的幼鸟,名字就叫“蓝雀儿”。经过两个多月的等待,孵化出的还是一只绿色的幼鸟,名字不改了,就叫蓝雀儿。“牡丹”的基因真是强大,几窝小鸟都跟它一样是绿色的。“蓝雀儿”出窝后与它的哥哥姐姐们不一样,它的羽毛不丰满,颈部,腹部、背部还是些稀疏的绒毛。从中看出缺乏营养,“牡丹”的羽毛也失去了往日的光泽,看来“牡丹”为了抚养下一代,身体已被陶空,对疾病失去了抵抗能力。
一把黄土,又一把黄土,把“牡丹”埋在小区院内一棵四季常青的女贞树下。我感悟每条生命都值得善待和珍惜。抬头看着树冠上苍翠的树叶,也许,某年某月某日,这棵树上有一只鸟对着我歌唱,它定是“牡丹”。我仰望更高处,那是天空,阳光被一层灰蒙蒙的云遮挡,光线柔和而朦胧,大自然显得格外的神秘和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