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散文

伍如海:边城凤凰游

作者:灌水大王   发表于:
浏览:58次    字数:1363  手机原创
级别:文学秀才   总稿:55篇, 月稿:0

  临近端午节,我撇开手中沈丛文先生的那部《边城》,在“铁路12306”里排着挤着终于于深夜抢到了出发的票,只是,千赶万赶还是赶不上沱江上赛龙舟、抢鸭子、抛粽子这些独具特色、原汁原味的民俗活动。到了凤凰已是华灯初上。因为一部小说,我走进了不是边城的边城,走进这山那水,满眼的人们欢快地走在石板街上,仿佛在寻找自己向往的爱情故事。其实,这故事每天都在发生。

  看着周周繁踵的人们,五颜六色的灯光打在沱江的吊脚楼上,打在柳梢上,打在那些善男信女身上,让我有着瞬间的激动。于是把握不住心中的激动,走进那家“临江美食部落”要了二两女儿红,记不住什么菜不菜的,反正酒也辣菜也辣,辣完了还点上一支“土匪烟”牌子的香烟,吸进去吐出来的烟照样有着辣味。乘着夜色带着酒后的激动走进街巷,狭窄得不能再窄的街巷深处充诉着音乐房子、酒吧,还有个“私奔吧”,把人们的笑声语声喊声提高了几个分贝。喜欢流水的人们便租上一只小船,在江上游走,那是另一种心情。从跳岩一路往上走,走过虹桥,来到夺翠楼,看到了万名塔,慢慢向风桥靠近,一江十色尽在两岸之间。街巷深处的欢声笑语一直延续到深夜,让我留连忘返,接近零晨了,人们还在为自己找不回家的借口,这便是凤凰夜色的独到这处。

  回到吊脚楼的客栈里,听人们的语声,山景里的风声,江里的水流声,本是催眠的节奏却让我无法入睡。我何尝有过这样的休闲?只有在这里能听着语声、风声、水声,现实生活中听到的是来自大自然之外的声音,不外乎是骂声、吼声、带着假冒伪劣的叫卖声。我便是在这样的各种声音中失眠的入睡,也只有夜深处,凤凰的星空才回归短暂的宁静,留下的是我们一片片想象。

  早上天还未亮便被“鸡声”吵醒,两广人把“吹哨子”叫“吹鸡”,所以早上的“鸡声”不是鸡打鸣,而是那些导游在打鸣,他们带着一群群还没睡醒的游客,吹着男足比赛裁判用的哨子打着旗就差没唱着歌,便把沱江两旁吵翻了天。这哪是旅游?简直就是导游为游客打鸡血。不得已,我们只能换个角度看凤凰。趁着老爷爷老太太打太极的功夫,我们上了南华山。南华山就在沱江的边上,有趣的是这山被赋予的故事不少,刘伯温斩龙脉一说倒是添了几分嬉戏,但是,听说当年红军还经过此地一说却增加十分敬重。再回来,我们便虔诚地走进了沈丛文先生故居,想象着沈先生在那个年代那时的吊脚楼那时纯朴的人情世故,也许,我们生活中的城市里再无法找到。

  这一行,我们去苗寨看看,首先看到的是浓缩版的苗寨博物馆,看过才知道少数民族为什么都是在边远山区或山沟沟里。借着一股热情,我们还不辞艰难地进到“土匪窝”里去,才知道当年解放军湘西剿匪那种难不是一般的难,而是非常难。现如今,曾经的“土匪窝”变成了旅游景点,倒是一种教育新方式,我想,这寨还是那个寨,但是,人不是那些人,是一代代相传的后人,多少恩怨随着时光的流逝成了故事,后人之间把故事写在历史上,开拓着现在美好的生活,就像苗寨的村支书一样与时俱进搞起了农家乐,我们一路爬山涉水穿天梯渡暗河来到寨里时,村支书已把香喷喷的午饭准备好,诱惑着本已饥肠辘辘的我们,木桶里蒸出的米饭比电饭煲电出来的米饭香得多。走进寨里开的电商店,我们满是高兴地把他们自家酿的杨梅酒不用肩扛手提的直接快递回家。

  从凤凰回来,到家时快递已经把杨梅酒送到,斛上一杯,还是苗寨里的味道。

【审核人:雨祺】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50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写景散文

查看更多写景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