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的中秋之夜,我们几位曾经参加文师草寮高考辅导班的老同学欢聚一堂,品茶赏月,谈天说地,谈笑风生。怡情之余,总感觉到还有一种云牵雾绕的情愫,萦绕着每一个人的心弦,令人难以忘怀,久久不能平静。那是什么呢?那就是:文师草寮的灯光。这正是:挚友追绮梦,草寮写春秋。
岁月如歌,记忆犹新。那是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后的1978年仲夏,广东文昌师范的防震草寮里亮起了耀眼的灯光。这是文昌县(当时还没有撤县设市)组织品学兼优的历届高中毕业生在草寮教室里上高考辅导课。
当年被择优选进高考辅导班的历届高中毕业生有300多人。这些学生每天都把整个草寮教室挤得水泄不通,有的甚至还坐在草寮教室的外面聚精会神地听高考辅导课。他们孜孜不倦,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勤为径,苦作舟”的求学精神,多么的难能可贵。
当时负责授课的教师都是文昌中学和文昌师范的学高望重的名牌老师。他们负责辅导高考的课程分别是:数学科由广东文昌师范副校长吴祥贞(兼辅导班班主任)和文昌中学数学组长戴家宝和郑庭绪老师负责,物理科由文昌中学副校长、物理科组长尤国炳老师负责,化学科由文昌师范化学科组长潘正国老师和文昌中学黄录宝老师负责,语文科由文昌中学语文组长黎威仁老师和文昌师范教导主任周焕南老师负责。这些老师都是“文革”前名牌师范大学毕业的。他们刚大学毕业,就被分配从事“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岗位任教。他们知识渊博,解疑释惑,任劳任怨,倍受尊敬。他们也是当时文昌县教育系统数学、物理、化学和语文学科的响当当的领军人物。文昌县抽调他们担任高考辅导班授课老师,可见文昌县对恢复高考教育制度工作的高度重视。这也是对文昌莘莘学子求学出路的开明之举。博得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高度点赞。
曾记得,当时能力进入这个高考辅导班复习的考生都是经过文昌县布设东南西北中几个片区的中学考点经过严格的学科考试而择优录取的尖子生。
铺前公社参加县北片应考的有高中毕业生符健、蔡昌运、韩纶光、韩球衍、林兰金、林明晓等。应考那天大早,他们几位就约好骑着自行车从铺前赶去罗峰中学考点去考试。铺前至罗峰中学的路程近40公里,虽然他们骑自行车起伏跌宕,汗流浃背,但是,他们的心还是乐滋滋的。因为恢复高考的灯光照亮了他们求知欲谋出路的灼热的心。尔后,他们均被录取进入文师草寮高考辅导班。
这次经过严格的笔试,全县共录取300多名历届品学兼优的高中毕业生参加文师草寮高考辅导班。举办这样的高考辅导班,可以说是文昌教育史无前例的闪光一页。这些高考应考生夜以继日的读书劲头,如饥似渴的求学精神,确实使人叹为观止。草寮里的灯光日夜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辅导高考的老师,一絲不苟的任教精神,也确实令学生们肃然起敬,溢于言表。
文师草寮高考辅导班连续举办了两三年期,被全国各大中专院校录取的学生达480多人,为国家输送了一批文化精英和科技人才。这些被大中专院校录取的学生毕业后,均被国家分配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峥嵘岁月,人才辈出。43年弹指一挥间,时至今日,这些应考高校毕业生有的是厅级、处级和科级领导干部,有的是文化教育医疗科技界的专家教授和带头人,有的是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的行家内手。难怪人们都经常挠起母指称道,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后几年被考试录取的大中专毕业生,个个都是真才实学的精英,个个都是国家的栋梁。这正是:“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灯光闪烁,风华尤存。一晃43年过去了,文师草寮也早已不复存在了。但是,文师草寮里的灯光似乎都时刻照亮着莘莘学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奋力拼搏,奋发有为的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