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纳斯,蒙古族语意是美丽富饶的地方。它就像一颗亮丽的明珠镶嵌在祖国西北阿勒泰山的中段。走进喀纳斯湖景区,眼界里仿佛尽是美不胜收的山水画卷;走进古老的村落,好像历史的足音穿越着时空轻轻地在耳畔叩响。
上天把淡水湖、大河、雪山、草原、森林恩赐给了喀纳斯,经过亿万年时光的洗礼,它的多彩品貌依然如同初始,自然天成,唯美而神奇。
山林草木近水,最适合生命生存繁衍。早在近万年前喀纳斯就有了人类游牧渔猎的足迹。天然的牧场、丰富的水资源,为古代匈奴人、柔然人、突厥人、蒙古人等多民族人口创设了适宜的生产生活环境,先人们的部落、族群散落在喀纳斯乃至阿勒泰的广大地区。据历史记载,隋唐元明清王朝都在阿勒泰地区设置了管辖机构。成吉思汗大军西征,阿勒泰地区是点将发兵的出发地之一。蒙古大军马蹄踏过的阿勒泰以及向西更广大的区域都是成吉思汗三儿子窝阔台的分封地域。如今,历史风尘淡去,没了征战,喀纳斯归于平静祥和,不同民族的后裔继续融合发展,在共同的生产生活中,他们结下了谁也离不开谁的深厚情谊。阿勒泰、喀纳斯蕴藏着发掘不尽的民族文化,它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成就了一片绝好的旅游胜地。
七月正是雨季时节,我们在绵绵细雨中来到了喀纳斯景区游客中心,广场上停满了车辆,甚至广场外的山坡等空地上也见缝插针地驻停了好多车辆。去往景区的专线道路上排着接送游客的长长车队。作为五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及国家自然保护区,喀纳斯的旅游业实在是太火爆了。
我在游客中心买票后,面对庞大的停车场和众多的车辆,竟然一时迷路找不到自己的车了。正在我冒雨步行东寻西找时,两位年轻人主动开车将我送到了自己的停车位置。雨中遇到相助,感到心里暖暖的。他们说,他俩都是哈萨克族,是民警,下班回家的路上遇到我找车,顺便帮一把,不用谢。
旅游旺季里,喀纳斯住宿紧张,没有预订,一房难求。我们和许多游客一样,就近在游客中心的广场上露营。雨雾中的夜晚灰蒙蒙的,雨点打落在车棚车窗上,听起来清清脆脆。天近黎明,乌云散去,雨停了,星星和月牙相伴,天空如同挂上了闪闪亮亮的灯盏。清晨,天边现出彩虹,阳光很快洒向喀纳斯的山山水水。蓝天白云、风和日丽,我们坐上景区观光车开始了一路游览。
喀纳斯景区好大,方圆一万多平方公里。我们按客服导引,有重点地游览了卧龙湾、月亮湾、神仙湾,喀纳斯湖和少数民族村庄。这些景点景观最具代表性,经典般地展现着喀纳斯的自然美和神奇。卧龙湾的山丘静卧在碧蓝的水域里,仿佛盘卧着一条龙。月亮湾呈S形状,一湾碧水沿着弯曲的岸畔流淌,景观就像一轮弯月。神仙湾云雾笼照,如同仙境。喀纳斯湖是核心景区,游人最集中。四十多平方公里的清澈水面周围与雪山、森林相衬相依,搭配绝佳。近水楼台,喀纳斯湖景区开发了游艇冲浪、皮筏漂流等水上游玩项目,引来很多游人尝试。我们沿栈道紧贴湖边漫步,最近距离地观看欣赏碧波荡漾的喀纳斯湖。为了观看喀纳斯湖全景,我们还登上了观鱼台,高台上看喀纳斯湖,几乎是全貌。群山环抱托举着喀纳斯湖,使它静卧在一千三百多米海拔的山地间。高山平湖,真乃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喀纳斯从古老的时光隧道走来,是多民族相融相依共生的牧场。我们走进白哈巴村、喀纳斯村,走进了哈萨克人、蒙古人等少数民族后裔繁衍生息的家园。古老村庄沿袭着木楞房的建筑形式,村民们保留着放牧、渔猎生产方式。传统在延续,生活在变样。无论老村新村,都在发展旅游产业。乡间民宿、民族风味餐饮、民族特色歌舞、喀纳斯纪念品……几乎应有尽有。我们寻着古老村庄的留痕感知历史、民族传统的延续和传承。小憩于哥萨克老乡的木楞民宿,觉得喀纳斯是慢时光慢生活的好去处,能在这样的地方慢慢地闲度时光,慢慢地老去,那该是一种难得的自由自在。
游喀纳斯需要两三天时间,我们来匆匆、去匆匆地走过看过。虽然还有好多地方不能踏足,好多景观不能目睹,但还是大开了眼界,很有感触。喀纳斯是祖国北疆的一块边陲之地,它风光奇异,景色多娇,蕴藏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底蕴,新时代里,它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