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天柱山的向往,最初源于李白的“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清宴皖公山,巉绝称人意”。后来,当我知道不仅李白愿“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苏轼也有“欲卜居为终老之计”的愿望时,更是毅然踏上旅程,去一睹古南岳一柱擎天的倾世风采。
当汽车进入蜿蜒的山路,一律是青青的山,高高的树,并无奇特之处。但突然,一座石山兀然出现在眼前,不由惊呼!那山果不寻常,山是山,石是石,远远望去,群山围拱中,天柱主峰峻拔高耸,直插云霄,势如擎天之柱,山如翡翠盘,石似白玉柱。刘禹锡盛赞洞庭山水是“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里的山石则恰如“翡翠盘里一玉簪”。
待靠近,从山底乘坐缆车到达半山腰,就几乎全是巨石了,于是我也有了余秋雨在《寂寞天柱山》里一样的感慨——“在这里随便选一块石关搬到山外去都会被人当作奇物供奉起来,但它就是不肯匀出去一点,让外面的开阔地长久地枯燥着,硬是把精华都集中在一处,自享自美。”是啊,造物主真是一个偏心的人呢!这些巨石有的造型奇特,双乳峰宛如女性的双乳,形态逼真,令人称奇;皖公神像则威严肃穆,象鼻石憨态可掬,真是惟妙惟俏;最令人称奇的,首推主峰区的飞来峰,其峰顶有一巨石横卧,状如牛眠、虎卧,又似一顶大帽子,仿佛是天外飞来之物。有的看似朴实而笨拙地堆砌在一起,却形成了许多洞谷,尤其是号称花岗岩洞第一秘府,有“天柱一绝”之称的神秘谷,全谷巨石交错,危洞幽深,神秘莫测,穿梭其中,疑无路时便是路,看是路时却迷途,如梦如幻,令人陶醉。
天柱山的奇峰怪石,似从天庭洒落,当云雾缭绕时,仿佛披上了一层轻纱,若隐若现,有的傲然而立,有的舞步翩跹,有的单手负于身后,有的轻抚拂尘,恍惚之间,真觉“仙之人兮列如麻”。
如果说山无云不媚,那无水则不秀。这里的水清冽碧澈,滋养了群山秀木,给巨石林立,尽显阳刚之气的天柱山增添了几分秀气。甘露泉的泉水如山间精灵,从山间石缝中涌出,汇聚成溪,一路跳跃奔腾,时而轻抚岩石,时而穿过丛林,带来悦耳的声响,活泼而灵动。炼丹湖则静若处子,碧绿如玉,微风拂过,湖水荡漾,波光粼粼,仿佛是山间的明镜,倒映出蓝天白云和青山翠竹,好不清幽!
李白诚不欺我!清宴皖公山,果真巉绝称人意。又名皖公山的天柱山集雄壮与秀美于一体,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人间仙境。于是又想起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等文人墨客了,想必他们漫步于此,山风涤荡满身风尘时,终老之计便油然而生吧?
在天柱山的云海仙境中,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古人一同沉醉于这片山水之间,以至于恋恋不愿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