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散文

柯村,血脉里的山河守望

作者:杨光   发表于:
浏览:0次    字数:2205  手机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5篇, 月稿:0

  五月的皖南,恰似一幅被时光精心晕染的水墨长卷。饱满的油菜荚垂首低眉,宛如谦逊的诗人,将最后一抹鎏金般的绚烂,轻轻揉碎在温煦如酥的阳光里。我静立于黟县柯村村皖南苏维埃政府旧址斑驳的墙垣之下,指尖拂过那些深浅不一的弹痕,仿若触碰到了历史的脉搏。刹那间,八十余载前震耳欲聋的枪炮声,与祖父往昔在宁国河沥溪匆匆奔走的脚步声,在时空的褶皱里轰然重叠,恍若历史从未走远,依旧在耳畔低吟。

  风,似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掠过沉甸甸的菜籽荚,沙沙的声响,宛如历史与现实的私语呢喃。这声音,是时光写下的密语,在耳畔缓缓诉说着一个家族与这片土地血脉相连、跨越岁月长河的深情守望。每一声沙沙,都像是岁月的琴弦在拨动,弹奏着往昔的故事。

  怀着朝圣般的敬畏与好奇,我缓缓推开柯氏宗祠那扇古朴的木门。霎时,潮湿的檀木香裹挟着岁月的沧桑气息,如潮水般扑面而来,仿若打开了一扇通往往昔的时光隧道。柯绍林老师神情肃穆,他指着泛黄的文献档案,声音微微发颤,缓缓讲述:“当年红军医院条件之艰苦,难以想象,医疗器械皆是各方辗转筹措而来……”他的话语,如同一支神奇的画笔,在我眼前勾勒出那个艰苦卓绝年代的画面,让我真切感受到了当时的艰难与不易。

  我凝望着展柜里那把锈迹斑斑的止血钳,思绪如脱缰的野马,飘向远方。恍惚间,我仿佛看见祖父在繁华喧嚣的上海,毅然变卖祖产的身影。那是1937年,日军的铁蹄无情地踏碎了十里洋场的纸醉金迷与安宁祥和。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祖父义无反顾地带着全家溯江而上,在宁国河沥溪那青瓦白墙之间,筑起了皖南第一座守护生命的堡垒——平民医院。家中那本布满岁月痕迹与密密麻麻批注的《战地外科手册》,此刻仿佛被赋予了灵魂,扉页上“医者仁心,当与山河同寿”的字迹,在祠堂摇曳的光影里微微发烫,闪耀着祖父崇高无私的医德与坚如磐石的信念。

  祠堂后墙的裂缝里,野薄荷在风中轻轻摇曳,宛如一位位诉说往事的精灵。记得那年在河沥溪,祖居邻家的李阿婆坐在竹椅上,一边敲打着油菜荚,细碎的籽粒如珍珠般噼里啪啦地落在竹匾里,一边向我娓娓道来:“杨家妹子,你祖父的故事我们都牢牢记着呢。”她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摩挲着晒得发烫的油菜籽,眼神中满是怀念与崇敬,“那些年,河沥溪的杨家山总飘着白幡,他自掏腰包买下整片荒山,为无名烈士立碑。夜里做手术时,煤油灯的光透过窗纸,远远望去,就像天上的星星在闪烁……”李阿婆的话语,如同一帧帧鲜活的画面,在我的脑海中徐徐展开,让我对祖父的事迹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就在这话语飘渺之际,隔壁传来孩童清脆的笑闹声。几个戴着红领巾的孩子,如欢快的小鹿般举着油菜荚奔跑嬉戏,金色的阳光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一直延伸到记忆深处祖父掩埋忠骨的那片山岗。这一幕,仿佛是历史与现实的完美交融,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为这片浸润着红色记忆的土地,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我们一行人沿着蜿蜒曲折的山道,向着方志敏行居前行。路边的野菊轻轻颔首,似在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在展柜里陈列的革命文物中,一本保存完好的《皖南红军医院物资簿》如磁石般吸引了我的目光。泛黄的纸页上,工整地记录着1940年接收医疗物资的详细信息:纱布、碘酒、奎宁……虽然没有明确标注来源,但看着那些字迹,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了河沥溪。我仿佛看见,在同样战火纷飞的岁月里,祖父在平民医院清点药品时,对着仅存的物资长吁短叹,为物资的匮乏而愁眉不展;却又在听闻柯村红军医院的艰难处境时,毫不犹豫地默默将最急需的器械包好,想尽一切办法,穿越重重险阻送往柯村。那些跨越崇山峻岭而来的物资,即便没有留下名字,却一定带着医者之间心有灵犀的温度,承载着祖父的仁爱与担当。

  暮色渐浓,我登上柯村后山。晾晒场上,竹匾里的菜籽在夕阳的余晖下泛着黑亮的光泽,与远处祁门方向的山峦遥相呼应,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和谐的绝美画卷。祠堂方向传来孩子们朗诵《可爱的中国》的声音,清亮稚嫩的童声穿越八十年的光阴,与祖父当年在战地医院为伤员念书的声音重叠交织。这声音,是希望的传承,是信仰的延续,让我感受到了生生不息的磅礴力量。

  山风轻拂而过,带来油菜籽特有的清香,沁人心脾。恍惚间,我看见青年祖父背着药箱,穿行在杨家山的荒草之间,小心翼翼地为烈士整理遗容,他的身影坚定而执着;又看见柯村红军医院的医护人员,在昏暗摇曳的油灯下,用或许曾经过河沥溪的器械,全神贯注地全力抢救伤员,他们的神情专注而认真。不同的场景,相同的坚守,在历史的长河中交织成永恒的守望,成为了永不磨灭的珍贵记忆。

  柯村的夜,静谧而温柔,仿若一位恬静的少女。民宿老板娘笑意盈盈地端来一碗菜籽油煎的荷包蛋,金黄的油花在碗中舒展绽放,散发出诱人的香气。“现在游客都爱买我们的菜籽油,说吃得出老味道。”她笑着说道,“红色故事,传下来,永远不会凉。”老板娘的话,如同一股暖流,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柯村人民对红色文化的珍视与传承,以及那份对历史的敬畏之心。

  窗外,柯村的灯火如繁星般渐次亮起,照亮了晾晒场里沉睡的菜籽,也照亮了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希望。祖辈用手术刀与墓碑写下的誓言,早已化作皖南的血脉,在岁月的长河中代代流淌。这份跨越时空的守望,不仅是一个家族的精神传承,更是无数仁人志士用生命镌刻的精神图腾,永远闪耀在山河之间,如同一座不朽的灯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奋勇前行,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审核人:雨祺】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67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田园散文

查看更多田园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