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散文

云水禅心四月天

作者:连清霖   发表于:
浏览:19次    字数:3958  电脑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33篇, 月稿:33

  宿雾初散之际,莆田南山广化寺宛如一位从岁月深处走来的智者,悄然揭开了天青色的神秘帷幕。寺宇的檐角高高翘起,仿佛要划破这澄澈的天际。千年古刹的石柱静静伫立在淡薄的雾气之中,周身氤氲着历史的厚重气息,宛如沉睡于晨光里的青铜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蕴藏着穿越时空的雅乐遗韵。

  檐角悬挂的铜铃,在微风的轻抚下,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宛如《诗经》中“钟鼓喤喤,磬筦将将”的雅乐余音,悠悠扬扬地飘散在空气中。放生池边,垂柳依依,嫩绿的新芽正从纤细的枝条上奋力探出脑袋,像是在好奇地张望着这个神秀乾坤。枝条轻柔地垂落在水面上,引得池中锦鲤纷纷游弋而来,它们追逐着飘落的绯色花瓣,穿梭其间。那锦鲤身上闪烁的鳞片,在阳光的映照下,竟似敦煌壁画中灵动的金莲,每一片都折射出《华严经》里“一即一切”的深邃偈语,让人不禁感叹生命的奇妙与宇宙的奥秘。就在这时,一阵悠扬的钟声从藏经阁悠悠传来,刹那间,惊起满林栖息的鸟儿。它们扑腾着翅膀,发出簌簌的声响。那振翅声仿佛穿越了八百多年的悠悠时光,与当年韩愈南谪时听闻的梵呗之声,在荔城温润潮湿的空气中交织、重叠,奏响了一曲跨越时空的和弦,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

  大雄宝殿前,那株千年苏铁依旧郁郁葱葱,焕发着蓬勃的生机。羽状叶片上垂落的颗颗露珠,宛如晶莹剔透的珍珠,在阳光的折射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这其中似乎蕴含着《妙法莲华经》中“譬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的神秘玄机。一旁,扫地僧手持竹帚,缓缓划过青石地面,沙沙的声响轻柔而有节奏,仿佛在与《金刚经》中“如露亦如电”的禅意默契呼应。竹帚扫过的痕迹,在地面上勾勒出若隐若现的“应无所住”四字真言,让人在这平凡的场景中领悟到佛法的高深智慧。

  回廊之下,年轻的僧侣们手捧着陶钵,虔诚地接引着从山间流淌而下的清泉。清澈的泉水在陶钵中汇聚,水面上倒映着天光云影,恰似朱熹在武夷精舍写下的“半亩方塘一鉴开”所描绘的那般澄澈宁静。这倒映着天空和云朵的水面,也映照着程颢“万物静观皆自得”的理学精髓,让人在这一方小小的天地里,感受到宇宙万物的和谐与统一。原来,佛法的精妙玄机,就隐匿在这晨钟暮鼓的声声回响里,藏在露珠坠入潭心的瞬间,那泛起的层层涟漪——那涟漪既是《周易》“无平不陂”的卦象,亦是禅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顿悟。

  绕过药师殿,不经意间,几枝白玉兰映入眼帘。它们斜倚在古老的院墙上,宛如亭亭玉立的佳人。花瓣边缘透着淡淡的青绿色,恰似尚未干透的水墨在宣纸之上自然晕染开来,又仿佛顾恺之笔下那“春蚕吐丝”般细腻柔美的线条,充满了独特的艺术韵味。看着这盛开的白玉兰,不禁让人想起弘一法师圆寂前写下的“悲欣交集”四字,原来美与哀愁就如同生命的双生花,相互依存。正如《涅槃经》中所言“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世间万物皆在不断变化之中。当花瓣缓缓飘落,一位老居士正手持竹帚,小心翼翼地将落英轻轻聚拢在一起。他微笑着说:“这是给春天一个美好的归处。”竹帚扫过的痕迹,看似简单随意,却暗合了《坛经》中“本来无一物”的高深禅机。佛经有云“一花一世界”,此刻,满地的落英铺就的,又何尝不是一条通往觉悟的菩提之路呢?每一片花瓣都仿佛镌刻着《心经》“色即是空”的深刻微言大义,让人在这落花缤纷中领悟生命的真谛。

  午后,细雨如丝,悄然飘落。雨滴打在琉璃窗上,顺着玻璃滑落,形成一道道晶莹的水帘,将大殿分割成一片片斑驳陆离的光影,仿佛是永嘉玄觉禅师“一性圆通一切性”的禅偈具象化呈现。藏经阁前,那棵百年榕树在雨中舒展着繁茂的枝叶,无数气根从树枝上垂落而下,沾着晶莹的水珠,宛如菩萨宝冠上华丽的璎珞,又似《山海经》中那“建木通天”的神秘通灵之物,充满了奇幻与神圣的色彩。眼前的这一幕,恰似《华严经》中“菩萨清凉月,游于毕竟空”所描绘的美妙境界。雨滴轻轻敲打在贝叶经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与广化寺僧侣们低沉而虔诚的诵经梵唱交织在一起,在殿宇之间编织出一幅立体的曼陀罗画卷——这曼陀罗,既是佛教神圣的坛城,象征着宇宙的秩序与圆满,又如同张衡浑天仪般,蕴含着古人对宇宙的深刻认知和独特理解。原来,这无常的雨季,正是证悟“诸行无常”的绝佳道场,雨帘中的每一颗水珠,都映照着《周易》“穷则变,变则通”所揭示的天道轮回,让人在自然的变化中领悟生命的哲理。

  黄昏时分,我静坐于放生池畔,静静欣赏着天边的晚霞。晚霞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将寺墙染成了醉人的琥珀色,那色彩的渐变如同顾恺之笔下“传神写照”的丹青妙笔,细腻而生动。池中,锦鲤欢快地游动着,它们时而吞吐着水中的云影,身上的鳞片在晚霞的映照下闪烁着五彩光芒,与宋代画家郭熙笔下的《早春图》产生了奇妙的共鸣,仿佛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鱼尾摆动时划出的优美弧线,暗合了《考工记》中“天有时,地有气”所阐述的造物法则,展现出自然万物的和谐共生。池畔的石灯笼依次亮起,暖黄色的光晕柔和地洒在四周,吸引着无数萤火虫在其间飞舞。这些萤火虫闪烁的微光,让人不禁想起《法华经》中“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的深刻隐喻,又似《梦溪笔谈》中记载的“古人藏书辟蠹用芸”那般充满雅趣。从现代物理学的角度来看,萤火是生物发光现象,而在禅者的眼中,每一盏萤火都是娑婆世界中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的明证,它们虽微小却闪耀着生命的光芒,诠释着《华严经》“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伟大教义。

  夜雨初歇,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古井旁的老茶树上,凝结着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水珠,宛如《茶经》中所述“其沸如鱼目”时那精妙的瞬间。我轻轻采下这凝聚着“天地精华”的水珠,用来烹煮武夷岩茶。看着茶汤在粗陶碗中慢慢舒展,茶叶在水中翻腾、舒展,仿佛八大山人笔下的游鱼,带着一种“白眼向天”的孤傲风骨。茶烟袅袅升起,在殿宇的飞檐间缓缓缭绕,勾勒出一幅如梦如幻的山水轮廓,恰似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中那绝妙的留白意境,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当茶汤入口的刹那,八百年古刹的晨钟暮鼓、清晨的露珠、傍晚的晚霞,都化作舌尖上的丝丝甘洌与悠长回甘,恰如陆羽所言“啜苦咽甘,茶也”,这不仅是品茶的滋味,更是对生命的一种深刻领悟,让人体会到苦尽甘来的人生哲理。

  子夜时分,巡更的僧人手持灯笼,缓缓走过经幢。灯笼的光芒映照在经幢上,“无垢清净光”几个大字映入眼帘,字体刚劲有力,犹如颜真卿《祭侄文稿》中的书法一般,充满了神韵。月光如水,将塔影清晰地投在放生池的水面上,微风吹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塔影在波纹荡漾处若隐若现,竟奇妙地显现出《心经》中“色不异空”的微妙禅机。那涟漪扩散的轨迹,似乎与爱因斯坦的波粒二象性理论有着某种神秘的契合,让人在这古老的寺庙中感受到现代科学与古老哲学的奇妙交融。忽然,墙外传来悠扬婉转的南音,那熟悉的“咿呀”声穿越荔枝林,飘进古刹。这声音仿佛带着唐宋时渡海而来的蕃客乡音,在时空的长河里泛起层层涟漪,让人仿佛置身于《韩熙载夜宴图》中,看到那流转的烛光和热闹的场景。原来,最深奥的佛理,并非遥不可及,而是藏在这市井烟火与晨钟暮鼓的和谐共鸣之中,正如朱熹所言“理一分殊”,世间万物虽各具特色,但都蕴含着共同的真理,这是一种对宇宙万物的深刻观照。

  清晨,我不经意间发现青石缝隙里钻出几茎嫩绿的新芽。它们顽强地生长着,向着阳光奋力伸展,那倔强的姿态恰似郑板桥笔下的竹石图,充满了生机与力量。这一抹盎然的生机,让人不禁想起莆田梅妃故里的古荔树。那些古荔树即便根系盘绕在石缝之间,在咸涩的海风中依然能够顽强生长,结出甘甜的果实,这恰似《齐民要术》中记载的“橘逾淮为枳”所蕴含的生命智慧,告诉人们无论环境多么艰难,都要学会适应并绽放生命的光彩。广化寺的晨钟再次悠扬响起,回荡在山谷之间,满山的龙眼树新叶在风中翻卷,犹如无数绿色的经幡在风中飘动,仿佛它们也在齐声诵念“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宏大誓言。或许,真正的春天,并不在那温暖舒适的温室花房里,而在这样充满生命张力的古老庭院之中。就如同王阳明所言“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当我们用心去感受这古老庭院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时,便能发现其中蕴含的无尽生机与深刻哲理,这一哲学命题在此得到了鲜活而生动的印证。

  暮色笼罩下的大雄宝殿,更显庄严肃穆。飞檐下的铜铃在晚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清脆的声响,那声波的震颤频率仿佛暗合毕达哥拉斯的宇宙琴弦理论,在这古老的寺庙中奏响着宇宙的和谐乐章。晚课的僧侣们身着袈裟,踏着万历年的莲花方砖缓缓走过,砖面因岁月的磨砺而略显磨损,那一道道纹路里,不知印刻过多少双求法者的草鞋痕迹。每一道凹痕,都仿佛是《金刚经》中“过去心不可得”的具象化书写,见证着无数修行者在求法道路上的坚定脚步和深刻感悟。放生池畔,一只白鹭忽然掠过,它洁白如雪的身影在瞬间没入古榕那浓郁的绿荫之中,恰似永嘉玄觉禅师顿悟时的偈语:“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这充满流动禅意的画面,让这座八百年古刹的四月天,成为了人们心中永恒的精神道场,如同柏拉图洞穴寓言中投射的真实光影,引领着人们探寻生命的真谛和宇宙的奥秘。

  当我双手合掌,向这千年古刹辞别时,山门外的晚霞正将古刹染成一片耀眼的金色,那绚烂的色彩宛如张大千笔下的泼彩山水,大气磅礴而又充满诗意。在归途之中,我经过南湖公园,看见一位年轻的母亲推着婴儿车,缓缓走过荔枝林荫道。车中婴孩的眼眸清澈明亮,瞳孔中倒映着《千里江山图》般的青绿山水之美,那是一种未经尘世沾染的纯粹之美。此时此刻,我忽然明白,所谓的人间四月天,不过是由无数个这样美好的瞬间串联而成:古刹钟声里的顿悟,市井街巷中的生机,晨露暮云间的禅意。就像莆田的龙眼树,总在仲夏奉献甜蜜,却把最动人的时光留在抽芽的四月,恰如《牡丹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的刹那永恒

【审核人:雨祺】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14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抒情散文

查看更多抒情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