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母亲: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在这思念如潮的日子里,想跟亲爱的母亲拉拉家常,给您写一封信。
记得您最喜欢读我的信了,给您写的第一封信是上中专时的第一学期,到校之后马上写信报平安,那也是我第一次离家,第一次给您写信。信写得洋洋洒洒,其中有思念、有不舍、有牵挂,缱绻之情溢于言表。您一遍遍读着,不忍放下,时而眉舒目展、时而眼眶湿润,我姨来串门您就拿出来和她一起分享。等信,在那四年中成了您生活的一部分,成了您的期盼,尽管您家务繁忙,杂事纷扰。我也把学校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给您,您指引着我一路成长。
毕业后工作的地方离家很近,节假日都能围绕在您的身边,每次回家您都做可口的饭菜,我们吃着说着笑着,原来幸福就是这样子的。可好景不长,这样的日子戛然而止。在2006年春寒料峭的一天,您终不抵病痛的折磨,放下沉重的负荷,永远地弃我们而去了。您的离去不是一场暴雨,而是漫长的潮湿,我始终困在这潮湿中,在每一个特别的日子里,就会汇流成河。
您这一辈子任劳任怨,在那个物质条件匮乏的年代,为了供养四个子女上学婚娶您节衣缩食,没有享过一天福。您那么的热爱生活却没有享受生活。记得那时条件刚有所好转,给您做了套西服,可您还没来得及穿;那年单位刚实行奖金制,我把当年为数不多的奖金给您作零花钱,可您却一分都没舍得花,用手帕包好,您走后父亲原封不动地还给了我,我嗅着手帕的气息,感觉您的体温还在;还有好多的没来得及......
那时子女们刚成家,日子过的紧巴巴,您走后大家的生活慢慢发生了变化。我简单地向您作一下汇报:受国家大环境的影响,您的两个小儿子出去打工凭体力赚钱,日子过得踏实,我和哥哥您就更不用惦念了,我们有固定的收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家家都住上了高楼,再也不用像您那样掏灰烧炉子,烟熏火燎地做饭了。孙儿们也都长大,您大孙子成家了,您有了重孙子,虽然他只有三岁多,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脑子里全是“智慧”,聪明可爱得很。您小孙子和外孙女也都学业有成,朝九晚五地上班了,就是找对象不太积极,很让我们头疼。小孙女正在考编的路上,相信不久就能上岸了。
现在日子好了,有能力孝敬您了,可子欲孝而亲不待。多想带着您去吃特色美食,多想带着您去看大好山河,多想给您穿上锦衣、多想给您戴上玉镯,多想多想……相信您现在也一定过得挺好,因为三年前父亲去陪您了。
时光荏苒染白了我的鬓发,岁月有痕镌刻在我脸上的每个角落,它们记载着生命的旅程和沧桑。昨晚下楼想去给您寄点纸钱,走了两个路口,每个路口都有城管的扩音喇叭在喊“此路口禁止烧纸”,我默默地回来了,心里湿漉漉的,以此方式表达一下哀思吧,您长眠,我常念。
唉,不知不觉絮叨了这么多,先说这些吧,以后有时间再聊。
想您的女儿
2024年清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