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散文

缕缕粽子香  悠悠端午情

作者:黎译鸿   发表于:
浏览:0次    字数:1491  手机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5篇, 月稿:36

  一阵骤雨,带来初夏湿热纷乱的躁动。农历的五月,雨后潮湿沉闷的空气里,总是带着薄薄的竹叶香气,随着端午节脚步的临近,大街小巷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粽子香,仿佛能穿越时空的长廊,勾起心中那份对往昔岁月的深深怀念。奶奶熟悉而亲切的笑脸在脑海中的印记依然清晰,她瘦小而轻健的身影却仿佛隔着五月的雨雾,朦胧而遥远。

  奶奶是七月初七出生的,也许是乞巧节出生的缘故吧,我奶奶心灵手巧,是七里八乡出名的绣娘,她的针线活非常了得,记得村子里谁家姑娘出嫁时嫁妆新被子的刺绣或者是小孩满月时戴的新帽子的绣花,都是请奶奶去帮忙的,每次奶奶奶去帮忙回来,总会有热情好客的主人家往奶奶的袋子里塞满白糖糕、花生和糖果,我小时候家里从不缺零食,所以邻居家大人常调侃我,谁想通过一颗糖把我骗走很难,她家从不缺糖吃,说我这个“落斗蛋”是掉进蜜罐里的老鼠,很幸福。

  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那里的习俗是包粽子,熬艾草中药汤洗澡。包粽子是奶奶最擅长的手艺,也是我们最期盼的事情。我家因为奶奶的缘故,总是村里最早有粽子吃的,包粽子是门技术活。准备浸泡了一夜的糯米、新鲜的粽叶、瘦肉花生以及裹粽子的薄竹篾。粽子分为有肉的和没肉的,灰水粽和糯米粽,咸味包括肉粽、蛤蒌等,甜味则主要包括各种豆子等,糯米中添加些许调料增加风味。接下来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步骤——包粽子。取一片或两片粽叶,卷成漏斗形状,添加适量糯米和馅料,将多余的粽叶收拢覆盖漏斗开口,剩余粽叶沿四面体边缘收紧,竹篾线系紧,一个个可可爱爱的粽子就完成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蒸煮,剥开绿叶,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味,尝上一口鲜美软糯,妙不可言。我记得我们黎屋有一位差不多一百岁的辈分很高的十三公,每次过节做好粽子,奶奶总是叫我先给十三公送去一盘煮好粽子,我们小孩才能吃,我不解问奶奶,婶娘家也做粽子,干嘛要给他送去呀,奶奶说十三公是我们家族里德高望重的长辈,是我们黎屋家族的大福星,我们后辈一定要尊敬关爱他才有福气,从奶奶的身上我明白了长幼有序,尊老爱幼的意义。

  小时候,奶奶一边包粽子,一边给我们讲端午节的来历,讲屈原的故事,常常让我们听得入了神。长大后渐渐了解到端午的来源和意义,才从吃的层面转换到思想层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就是这样一位心忧家国、情牵百姓的爱国诗人,面对政治失败、楚王昏庸、国家灭亡,最终在汨罗江纵身一跃,以身殉国,以死明志。民间流传着有这样一个古老的传说,当时楚国人不舍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施救,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不见踪迹,为寄托哀思,便荡舟于江河之上,此后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而百姓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便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后来吃粽子变成了表达对屈原的崇敬与怀念。

  如今,已经为人妻为人母的我早已不再熬草药汤泡澡,对粽子也没有了幼时的期盼。但每到五月端午,看到这些东西,我就会不可抑制地想起奶奶,奶奶的一颦一笑似乎仍在我眼前。“淡淡粽叶香,浓浓亲人情,根根丝连线,切切情意牵”。原来,在每一种物品背后,都有一份思念,一份牵挂,一份浓得化不开的情怀。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端午,在岁月长河中经历千年浸染,其自然属性向历史人文属性不断升华,已经成为重大的民族节日。端午,这个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与民族情感的节日,不仅仅是对屈原忠贞不渝精神的纪念,更是家家户户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的温馨时刻。端午,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更像是一条纽带,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连接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缅怀先贤,传承文化,珍惜与家人共度的每一刻时光,让爱与希望如粽香一般,悠长而绵远。

【审核人:雨祺】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42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节日散文

查看更多节日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