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范公仲淹 知任饶州

作者:彭芳愿   发表于:
浏览:1次    字数:6921  电脑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34篇, 月稿:34

  范公仲淹,乃是北宋仁宗朝的一代名相。北宋仁宗皇帝在位42年,寿54岁,改元多至九次。两宋诸帝,要算仁宗享国最长。仁宗恭俭仁恕,出自天性,治国之术尚宽,刑律尚简。所用枢密诸臣,虽贤奸直枉,迭为所用,必竟君子多,小人少。朝中最得力的二相,就是名满朝野的韩琦和范仲淹。仁宗帝只要用上了韩、范二相,就可国事无忧。当时的老百姓说得好:“朝中有一韩,外寇闻之心胆寒;朝中有一范,外寇闻之惊破胆。”

  北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范仲淹,这位名满天下的一代名相,因遭宰相吕夷简的陷害,被贬知饶州。来饶州时,他是带着随从,便服潜行。到了饶州城后,既不通告地方官吏,也不惊动城内市民,而是暗中查访民情。经过数天的暗中查访,才发现整个饶州城里,管理特别混乱。城里淫盗之风盛行;神汉、巫婆,利用迷信欺、蒙、骗财;司法、行政,滥施刑罚;冤假错案,得不到昭雪;市场凋零,民不聊生;城内街头、弄巷,污泥、臭水熏天;市民百姓,苦不堪言。

  等到范仲淹将整个饶州城,查个一清二楚后,饶城的百姓和地方官吏,才知道一代名相范仲淹来到了饶州城。那些地方官吏得知后,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慌忙中,只好派出轿子,在饶城内,四处寻找范公。城内百姓知道为官清廉的范公来到了饶州城,家家都放鞭炮、点香灯,在家跪拜,感谢上天派来了青天大老爷。

  而那范仲淹带着自己的随从,在饶城内暗中查访了数天后,一早来到了饶州府衙。府衙内,却空无一人。经打听,才知道府衙的差人、衙役和官吏,都下到饶州城内去找新来的州老爷。范公得知后,也不去理会。自己带着随从,将府衙的里里外外全查看了一番。

  那些在饶城内抬着轿子寻找范老爷的差人和地方官吏,在四处寻找不见的情况下,才无奈地回到了府衙。他们回到府衙,才知道新来的老爷早已到了府衙。他们看到新来的范老爷以及同来的随从,都是便服,才知道这个范老爷果然名不虚传。

  范公看到衙内的差人和官吏,一个个都来到了府衙,就把自己来饶州的使命和暗中查访的情况,向大家开诚布公的说了一遍。说过之后,就详细安排衙内每个人的任务。

  范公安排的第一项急需要做的就是从重从快打击城内的淫盗之风,让百姓得以安宁。第二就是加强司法管理,严禁滥施刑罚;打击行私舞弊,平反冤狱,还百姓一个公道。第三、组织城内市民,清除街头弄巷的污泥臭水,清洁市面,改善城市环境,方便市民出行。第四、打击欺行霸市,开通商品流动,活跃市场经济,让利于民。

  为了从重从快打击城内的淫盗之风,范公从自己带来的随从和府衙内原有的衙役中,选出了五名武功高手,成立了专打淫盗行动队。

  专打淫盗行动队,第二天就开始了暗查行动。并且向民间招进了一些熟悉饶城情况、有正义感、又懂武术的年轻人,作为专打淫盗行动队的助手。

  专打淫盗行动队,经过几天的暗查细访,才知道那些在城内作案的盗匪,主要是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浮梁山里和鄱阳湖边流窜过来的盗匪作案;二是城内流氓地痞乘机作案。

  浮梁山里,有两个盗贼,一个姓商名虎;一个姓胡名中标。两人是表兄弟,胡中标年长,商虎是他的表弟。表兄弟俩,长年在山中打猎,跟着师父习得一身好武艺。特别是箭术出色,那可是百发百中。他们的师父过世后,两人在山中打猎,因为都有妻儿,实在难以维持生计。无奈之下,两人合伙抢了几次过路的客商,弄得了些银子,为家庭生活解了燃眉之急。自此以后,两人尝到了甜头,就一门心思干起了这行路打劫的买卖。不过,他们兄弟俩还有个不成规矩的规矩,即劫富、不劫穷;劫财、不劫色,不伤命。可见他们兄弟两人,还没有丧尽人性。而两人在那山中行劫,却很难找到下手的对象。后听说饶州城内富人多,是下手行劫的好地方。于是两人通过多方打听,才准备离开山里,前往饶州城,碰碰自己的运气。

  胡中标、商虎两表兄弟,各自安排好了妻儿后,起了早,经过一天的急行,晚上掌灯时分,到了饶州城。因为肚中饥饿,两人也顾不上找店住下,就直接来到东门口,走进了一家小吃店,坐了下来。正准备点菜喝酒,店门外突然进来了三个人。这三个人看上去,年龄都未超过30岁。因为店内已无其他空位,店小二只好把他们三人带到胡中标、商虎二人坐的桌旁。那三个人中,一个年龄稍长、个子稍高一点的,面带微笑,向胡中标、商虎点了点头。胡中标、商虎也礼貌性的点过头。如是三个人才坐了下来。

  他们五个人,开始是各吃各的菜,各喝各的酒。等到喝过数杯酒之后,这菜和酒都到一起来了。他们由原来的不相识,通过互相交谈,已成为相识相知的朋友。

  后来的那三个人,原来都是鄱阳湖上打渔的。那个年龄稍大一点、个子稍高的,名叫余四。另外的两个人,一个是他的二弟余七,一个是他的三弟余八。因为他们的父母早年亡故,所以两个弟弟一直都是跟着他打渔为生。现在兄弟三人都已成家,家里都有儿女。而这打渔的微薄收入,实难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无奈之下,他们兄弟三人,在这鄱阳湖上,抢了几次过往的商船。为家里的无米下锅,解了燃眉之急。可是这鄱阳湖上来往的商船却很少,他们很难找到下手的机会。于是三人就划着渔船,来到了饶州城,寻找下手的机会。

  余四三兄弟和胡中标两表兄弟,他们的家庭,以及所做所为,几乎是一样的。都是被生活所迫,而走上了为匪的道路。不同的是,一伙是山匪,一伙是水匪,但都是土匪。

  余四兄弟和胡中标表兄弟来饶城的目的都是抢劫,所认他们是对得上号的兄弟。他们凑在一起,那可是一拍即合。他们五人商量在饶城作案时,还把胡中标说的那不成规矩的规矩讨论了一下。余四兄弟,都非常同意那规矩。余四并且还说:“我们都是有家有眷的,是不能把事做绝。”

  余四兄弟三人,长年在鄱阳湖上打渔,不但练就了一套水上行船的功夫和水中潜水的本领,而且武功也习得很好。他们五人合在一起,真是如虎添翼。为了解决他们生活上的急需,他们那天晚上就在东湖边上,挑选了一家很有钱的店家下手作了案。盗到了银子后就不声不响地离开了店家,那店家一点也没有觉察。他们离开店家后,就潜入余四的渔船中睡觉。

  他们第一次作案得手后,见无人追查,后又作案数次。他们每次作案,都是按他们的规矩行事,劫富人的店,不劫穷人的财。劫财时,不劫色,不伤命。而东湖边的内街发生的盗劫案,却是又劫财,又劫色。专打淫盗行动队,来到案发现场,查找蛛丝马迹。把情况查实后,就在饶河边上和东湖内外布下了天罗地网。

  范公来到饶城半个月后的一天晚上,更鼓响过三次,饶河岸边的两只渔船的篷内,钻出了五个黑影。这五个黑影,三两下就窜到了沿河街边的屋檐下。接着,五个黑影先后穿过街巷,很快来到了东湖内街。当他们准备揭瓦入室作案时,早已等在那里的专打队员,抛出的网,把他们一个个套个正着。五个盗匪,一个不漏的被擒。

  五个盗匪被擒后,范公就升堂审理。在大堂上,五人都老老实实交待了自己的罪行。并且把作案的次数,以及每次作案的经过交待得清清楚楚。可是人犯交待的与作案现场发现的,有很多不同点。于是范公又派人到实地走访周边市民,经多方查证,才发现是饶城市内的流氓地痞乘机跟风作案。他们作案手段狠毒,既劫财,又劫色。特别是强奸案,全是他们所为。

  案情审清后,鉴于胡、余等五人认罪态度较好,再者,他们也是因生活所迫,而作案时只劫财、不劫色、不伤命,所以对他们进行了轻判。而对那些乘机跟风作案,手段狠毒的流氓地痞,进行了严判。淫盗案被彻底破获后,那些危害市民的盗匪,都受到了应有的处罚。从此以后,压在百姓心中多年的阴霾,一扫而光。

  东湖的淫盗被灭后,范公在加强司法管理、严禁滥施刑罚方面,对狱中的人犯,一个一个地进行重审、严查、细问。结果发现人犯中:有替人顶罪的;有误抓进来的;还有误判的。对此,范公都一一纠正。将顶罪的,误抓、误判的,全部释放。将原凶犯拘捕入狱,将介入此案、参于作假的狱卒和官吏,绳之以法。

  在改善城市环境方面,范公又组织饶城市民,疏通永平门外浮桥下的沟渠,清除街头弄巷的污泥、臭水,清洁整个市面。为方便市民出行,开通了饶城横街至东湖的一至九条巷弄。饶城永平门外,商铺鳞次栉比,经常发生火灾。范公了解情况后,又令百姓多挖水井,以防火灾。

  在市场整顿方面,范公对那些欺行霸市的奸商进行了严厉的打击。实行了买卖自由,活跃了市场,促进了商品的流通,让利于民。为了提高茶农种茶的积极性,范公上奏朝廷,免除了茶税,使大量的新茶流入了市场,带动了饶城市场经济的发展,让饶城百姓获利。

  数月后,饶城面貌一新,市民百姓,安居乐业;市场繁荣,歪风邪气,一扫而净。范公回顾几个月来,所办的几件事,自认为还对得住饶城百姓的时候,突然听说饶城北门外的古塔上,近几年闹蛇精。为了弄清这一传闻的虚实,他马上就派出他的贴身随从,专门去查实此事。

  范公那贴身随从,名叫周同春,是范公收养的孤儿。周同春,从小就习得一身好武功,为了报答范公的养育之恩,他是时刻跟在范公的身边,保护范公的生命安全。这次范公派他前往饶城北门外,查实古塔蛇精一事,他就立即带上佩剑,来到了北门外。他看那古塔,塔基两级,塔身七级,共九级。塔身砖砌八面,都留有大小不同的窗口。为了了解实情,他走访了附近的百姓。附近的百姓反映,这几年塔上有巨大的蛇精出现,并且是一公一母。此蛇精常从塔上的窗口中,伸出头来,吃塔下附近地面上的鸡和小猪。地方上的地保和管事的头人,每年都会让百姓筹钱,请来神汉、巫婆跳神除灾。并且献上童男、童女,让蛇精享用。那童男、童女都是从外地乡下花大价钱买来的民间孩子。那童男、童女,最后都被蛇精活活吞下。过后,有胆子大的人,偷偷地上到古塔的二、三层,看到那里有小孩和鸡、猪的遗骨,真是太吓人了。周同春听了老百姓反映的情况后,就回到了府衙。

  范公在府衙听了周同春的详细汇报后,知道那古塔上并不是什么蛇精,而是一对大蟒蛇。那地保、头人和那神汉、巫婆,是利用这大蟒蛇伤害人畜来迷惑百姓,好从中捞取民财。范公认为,此事不揭穿,蟒蛇不诛灭,将遗祸无穷。

  范公又打听到,这每年向蛇精献上童男、童女,都是定在八月十六日。也就是中秋节后的一天。一切情况查实后,离那八月十六日刚好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为了揭穿地保、头人和神汉、巫婆的骗局,灭掉那一对祸害百姓的大蟒蛇,范公从那专打淫盗行动队里,选出了几个年纪轻、武功好的队员,练习箭术。后来,范公又听说那关在牢里的胡中标、余四等人不但武功好,而且个个精通箭术。要灭这大蟒蛇,弓箭是唯一的兵器。因为缺少弓箭手,范公就令人将胡中标、余四等五人放了出来。并且设宴招待,亲自为他们斟酒。席间,要求他们五人戴罪立功,为饶城除掉那一对祸害百姓的大蟒蛇。五人听了范公的话后,都表示愿意为民除害,戴罪立功。

  胡中标等五人答应了范公的要求后,加上专打队员中选出的四人,一共九人。范公就令他们九人集中起来,利用这仅剩下的一个月时间,天天习练箭术。这些人在周同春的带领下,经过这一个月的艰苦习练,人人都有长进。特别是胡中标等五人的箭术,更是精中求精。

  一个月后,中秋节一过,就到了那八月十六日。范公带着他的府衙师爷、衙役和那九位灭蟒壮士,早早地来到了饶城的北门外。登高一望,只见那古塔下,人山人海,到处都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紧靠古塔下的一个宽敞的场地上,在挤满了人的中间,搭起了一个高出人头的台子。台上面的两个木柱子上,各绑着一个年龄大约三、四岁的孩子,那就是神汉、巫婆弄来的童男、童女。柱子前面,放了一张长桌,长桌上点了香灯、蜡烛,摆满了果品。过了一会儿,那神汉、巫婆一同来到台上。一个舞剑,一个烧纸,口中不停的呼喊。两人在台上折腾了一番后,就停了下来。接着,又是那地保、头人登台,两人先后说了好长时间的话。下面看热闹的人,根本就没有人听他们说话,而是一个劲的往前挤,要看那绑在木柱子上的童男童女。

  地保、头人说过话后,就下了台。下面又是神汉、巫婆登台舞剑、烧纸,跳神、作法除妖。就在神汉、巫婆狂舞得最兴奋之时,范公就带着他的随从、衙役、以及那九位除蟒壮士,来到了台下。范公令差人很快将台上的神汉、巫婆拿下,那九位壮士也早以将那台下的地保、头人捉住。这时,台下看热闹的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正在疑惑之中,范公登上了台。他高声地对大家道:“饶城的父老乡亲,这塔上的蛇精之说全是骗人的,塔上藏的是两条大蟒蛇,不是他们所说的蛇精。请父老乡亲相信我,我是皇上派来的,今天晚上我已安排了九位壮士,一定要灭掉这两条大蟒蛇,为民除害。”下面看热闹的人听了之后,才知道又是新来的范老爷,为他们饶城的百姓除害来了。于是,那看热闹的人都跪了下来,嘴里不停地呼喊:“感谢范老爷,感谢青天大老爷。”

  范公在台上说过之后,就令人将那地保、头人,神汉、巫婆等都押上台,全都一道跪在台上,让饶城百姓都来认认这些骗人、害人的坏人。

  等到看热闹的人群散去之后,范公又令人将那跪在台上的地保、头人、神汉、巫婆,押回府衙。将那早就准备好的两个布做的童男童女,换下那绑在木柱子上的童男童女。那换下的童男童女,不知神汉、巫婆给了什么药吃,都一直昏睡不醒,范公只好让差人抱回府衙。后再令那九位壮士各自找好自己的位置,隐藏在古塔的四周,专等那害人的畜牲出现。

  那被抱回府衙的童男童女,后来范老爷找到了他(她)们的家人。原来那童男童女是人贩子骗来卖给神汉、巫婆的,范老爷审问神汉、巫婆后,找到了人贩子,并将其关进了牢房。让那童男童女,回到了自己的父母身边。

  再说那九位壮士,在古塔四周隐藏下来之后,直等到三更过后,那两条害人的畜牲,才从塔的顶层窗口,伸出了血盆大口。然后快速的滑下,从塔顶窗口一级一级滑到了塔的底层。最后,两条巨蟒的头,同时伸向了台上两个木柱子上绑着的布做的童男童女。就在这时,九支神箭,几乎是同时射向那两条巨蟒。两条巨蟒都被射中,其一条母蟒身中五箭,因射中了要害而当场死亡。另一条公蟒身中四箭,可能没有射中要害,带伤逃入了东湖。九位壮士,追到了东湖,发现那受伤的公蟒已游到了东湖湖心。于是九位壮士,又向那湖心中的公蟒,各射出了第二箭。

  到了第二天,只见死在古塔下的母蟒,而在整个东湖却找不到那受伤的公蟒。据九位壮士说,射出的箭,箭头上都涂了毒药,只要巨蟒中箭,那是必死无疑。东湖找不到它的尸首,可能是逃入了饶河,进入了鄱阳湖,其尸首就成了湖中鱼的美餐。

  两条蟒蛇被灭,饶城的老百姓非常感谢范公和九位壮士,为他们除了大害。这件事一直在民间流传,到了后来,就有了几种不同的九箭射东湖的传说。

  蛇精之事被揭穿,巨蟒被灭,范公严惩了地保、头人和神汉、巫婆。对那九位壮士,分别进行了嘉奖。周同春等四人,上报朝廷记功;胡中标等五人,上报朝廷免罪释放。他们免罪释放后,都要求留在范公身边当差。范公看他们五人都诚心改邪归正,又个个武功高强,就暂时安排他们五人在府衙当差。范公调离饶州后,他们五人因忠于职守,所以一直都是在饶州府衙当差。这是后话。

  饶城北门外古塔蛇精风波结束后,范公对此事进行了深思。他认为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的愚昧无知。由此,他又想到了教育的重要。只有办好了教育,让人们掌握了文化知识,才不会被迷信所骗,也就没有了蛇精之说。

  所以范公一生中,最看重的是教育。他无论到那里为官,都非常热心举办学校,培养人才。他面对饶城这么大的一个州府所在地,除了几个落第秀才办了几所私塾外,连一所象样的州学都没有,真是太落后了。范公想到这里,他决心在自己的任上,要在饶城办一所利国利民的州学。为饶城的发展,培养优秀的人才。

  为办州学,范公一连想了好几天。有一天早晨,他带着他的师爷、随从,来到饶城西边的芝山,登上了山顶,俯视了整个饶州城。范公知识渊博,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而且对风水学也很有研究。他俯视了整个饶州全城的地势,看了东湖北边的督军台,西边的妙果寺,就倡议在东湖之滨建立州学。并且充满信心地说:“以东湖为砚,以督军台为印,以妙果寺为文笔,建学于此,20年后当出状元。”和他一同来的人,都表示赞同。后来,州学办了起来,20年后真的出了彭汝砺状元。这是后话。

  范仲淹在饶州任职期间,不但重视培养人才,而且对读书人,对人才也特别敬重。有一天,饶州城里,有一位很有文才的穷书生,求见范仲淹,请求帮助。叙谈后,范仲淹立即出具文书,令随从陪同书生前往荐福寺,拓印欧阳询的碑帖,前往京城售卖,每年可获1000钱。书生与随从来到荐福寺,说明来意,书僧应允第二天给书生拓印。不料当晚雷雨大作,雷轰碑裂。范公的好心帮助,但书生却没有得到收获。所以后来就有了典故中的“运去雷轰荐福碑”的诗句。尽管书生没有得到收获,但对于范公敬重人才的高尚品质仍可反映出来。

  范公为了崇尚贤能,激励来者,还组织修葺州内先贤祠,以纪念其功德;将长沙王吴芮庙迁建于十八坊毛家巷高阜内,并定时祭祀;在城内延宾坊竖立陶母湛氏故址巨碑,上镌“延宾坊故址”,以供人们瞻仰。

  北宋仁宗景佑四年(1037)十二月,范仲淹奉旨离开饶州赴润州上任。

  范仲淹在饶州任职仅18个月,却做了很多为民众所称颂的大好事,深受饶州百姓的爱戴。

【审核人:凌木千雪】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18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历史故事

查看更多历史故事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