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疫情过去五年了。我给我的学生讲了五年伟大的抗疫精神,希望他们不要忘记以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等为代表的、用生命守护生命的一批批逆行者。前两天再次翻看当年的手稿,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场景历历在目,眼泪忍不住一次次模糊双眼。
——题记
“快点,我要出去买菜!”“快点,我要去上班,赶时间!”“我要赶火车,来不及了!”“你们这是干什么!这是我们的小区,进进出出是我们的自由,你们无权干涉我们!”“我们小区又没有确诊患者,搞那么紧张干什么!”“是不是我们小区出事情了?”……
时间,2020年2月1日,早上8点20分左右;地点,御水尚都小区出口。长长的车队前,一群居民情绪激动,现场一片嘈杂,埋怨、愤怒、吼叫交织在一起。
眼看居民越聚越多,一位男子站了出来,大吼一声:“大家别吵了!你们知道吗?这些老师,今天早上五点多钟天还没亮,就在这里值班。他们牺牲寒假休息时间,大冬天的为大家守门,为的是我们小区居民的安全,为的是我们大家的生命健康。你们还在这里胡闹!”他是小区业主委员会的一名工作人员。也许是他的嗓门很大,也许是大家听说是老师,也许是大家突然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瞬间安静了下来。
“啊?老师?真的是老师吗?”惊讶、怀疑、赞许,各种眼神投向眼前守住路口的老师们。正在查看路障设置情况的李老师听到吵闹声赶了过来,他摘下口罩露了露脸,说道:“各位居民,大家好,我们是定南三中的老师。根据县防控指挥部的安排,今天早上6点开始,全县村(居)委实施临时防控,我们学校被安排在这里值守。我们也是昨天晚上10点多才接到通知,昨晚已经把通知发到小区业主群了。请大家理解我们,支持我们,我们也是为了大家的健康,为了大家的安全。请自觉排好队。现在防控形势非常严峻,没有特别特别重要的事情,没有非必要的事情,请不要出门。呆在家里,就是对自己、对家人最好的保护,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支持。”
“真的是老师啊!”“是哦,这是李老师,我认识,我们同一个小区的。”“是老师,快点排队排队。”“老师,我不出去了。”“我家的事情也不是很要紧,我也不去了。”或许是出于对老师的尊敬,或许是认识老师,或许是家里有孩子在读书,总之,因为听说了“老师”,大家纷纷排好了队,或者干脆回去了。
到今天为止,老师们已经值守了10天。这10天里,他们顶着寒风,冒着细雨,不顾自身的安危,每天早早来到卡点,逢车必查,逢人必测,丝毫不敢懈怠。由于工作不能间断,有时忙得只能吃泡面对付。面对少数群众的不理解,甚至埋怨责骂,他们尽量做好安抚工作,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众志成城,共抗疫情!为了大家的生命健康,为了不辱使命!
1月31日晚上,县教体局传达全县疫情防控工作布置会后,我们第一小组工作人员立即和业主委员会、小区物业公司取得联系,商讨临时防控相关事项,初步商定了防控方案。学校领导和工作队员一起从学校搬来不锈钢护栏和防撞护栏,当天晚上12点半,完成了小区3个路口的障碍设置,总长度超过100米,只留下一个出口。在商定好2月1日的防控值班任务后,大家回到家已经是凌晨1点。睡个囫囵觉,5点多钟起床,急急忙忙赶往小区防控点。
由于是第一天防控,很多人没有看到通知,大多数人也没有意识到危险可能就在身边,也有的人想着去商场抢购生活用品,于是出现了8点多钟那个出行高峰时段的不和谐声音。
我们学校防控的御水尚都小区是县城较大的小区。1月31日统计数据显示,小区入住998户,约5000人,其中很多是来自农村的留守老人,安全防范意识相对较差,有的住户总是找各种理由要出去。按照县防控指挥部的规定,每户每两天只能有一人外出购买生活用品,每天就有500人要进出,经过卡点便是1000人次。上班族大约200人,他们每天早上出去,中午回来,下午出去,晚上回来,经过卡点就是800人次。防控从早上6点到晚上12点,平均每分钟有1.7人次经过卡点。查验身份、测量体温、登记造册,由于程序较多,路口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
为了减少人流量,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劝导住户,引导他们尽可能在小区内的小超市错峰购买生活用品,或者由上班族下班时顺便捎带生活用品回来。这样一来,人流量减少了将近一半。
小区内有12户外地回来需要居家观察的居民,为了照顾好他们的生活,小区防控工作组指定教师一对一专门跟踪,负责每天上门测量体温,接送柴米油盐等生活用品,捎带生活垃圾。
小区里面有一个小超市,因为居民不允许外出,这个超市就成了人员聚集的地方。为了减少人员聚集,我们耐心做好宣传,引导居民错峰进超市。超市业主买不到体温枪,我们主动从县防控指挥部争取了一把,并协助超市业主进行防控和测量体温。老师们贴心的服务,赢得了居民的点赞。他们自发给卡点送来口罩、消毒液、一次性手套、毛巾、暖手袋等防护用品,以及矿泉水、泡面、面包和水果等食物。虽然工作组好意谢绝,但居民们放下东西就匆匆离开,都没有留下姓名。有的居民进出时还不忘叮嘱我们工作组的老师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
为了进一步做好防控工作,我们想方设法争取各方力量。工作组在值守的第一天,就请物业公司提供了住户台账,确保不漏一户,不少一人。为做好宣传工作,我们利用业主委员会的力量造势宣传。该小区业主委员会有22人,每栋楼都有楼栋长。防控工作组编好短信,请各楼栋长在小区微信群连续发布县政府《通告》,第一时间让全小区居民知悉防控时间和内容,形成全民防控态势。为让防控更严密,我们邀请业主委员会成员和物业公司保安人员参与防控。每班安排3—5名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人员一起值班,借助他们熟悉居民、易于劝导的优势。上户摸排时,由楼栋长陪同引导,避免了住户不开门的尴尬。
这个小区三面环山,小区内有两股山泉水,很多居民(包括小区外的)常常到这里灌装山泉水,小区居民还从山上引下自来水,安装了专门的洗衣棚,很多居民在此洗衣服。这些生活上的便利却造成了人员聚集,劝走一批又来一批,有时甚至引发言语冲突。考虑到这些设施都是居民自筹资金建设的,担心引发误会和冲突,防控工作组与业主委员会联系,业主委员会在微信群发出通告,征得居民同意之后,切断了水源,减少了两个聚集场所,减轻了防控难度。
2月3日晚9点,我们穿着大棉袄还觉得瑟瑟发抖。工作人员紧盯着每一个进出居民。一名中年男子骑着摩托车想进小区,工作人员拦下摩托车上前测量体温,闻到此人一股浓烈的酒味,感觉此人形迹可疑,不像小区住户,于是请业主委员会成员上前沟通,确认他不是这个小区的。但这位居民醉得连自己家在哪里都不知道了,大冷天的,只穿双凉鞋。值守的老师耐心和他交流,他却骑着摩托车想走。老师们拦着他,告诉他酒后不能骑车,他却坚称自己没醉,在身上摸了许久,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出入证,却是其他小区的,歪斜着身子醉醺醺地说:“走错了走错了。”老师们赶紧叫他打电话让家人来接。他掏出手机,拨通了号码,电话那头是他弟弟。没想到,他弟弟正好就住在我们这个小区。老师们连忙让他弟弟过来帮忙。不多久,他弟弟匆匆赶来,看到老师们帮忙照顾哥哥,连连点头:“谢谢老师,谢谢老师!”
2月6日晚上10点,老师们正在收拾资料,准备交班。就在这时,一个小伙子急匆匆地冲到卡口,情绪激动地想要出去。他没有戴口罩,嘴里还嘟囔着“透透气”,可眼神里满是倔强。老师们赶紧拦住他,耐心地劝说,可他就是不依不饶。正在僵持不下,一位老师走了过来,轻轻叫了一声:“某某同学。”老师摘下口罩,微微一笑。小伙子愣了一下,抬头一看,原来是自己曾经的老师。小伙子的脸瞬间红了,不好意思地叫了声:“老师。”原来,他和父亲吵了一架,一气之下跑了出来。老师们围了上去,轻声安慰他,还悄悄联系了他的家人。一句“同学”,一声“老师”,在这个寒气逼人、形势逼人的夜晚,阻止了一次不必要的外出。
被老师们的精神所感动,小区居民纷纷申请做志愿者,希望能和工作组一起参加防控。出于安全考虑,学校谢绝了他们的请求,劝导大家尽量待在家里。学校里很多老师,特别是党员干部,纷纷主动报名参加值守。有的老师前期没有安排,还专门请求学校后期安排他们值守。他们说:“困难时期,我们都愿意分担。”最让人感动的是,学校退休教师党支部的老党员们也纷纷行动起来。他们主动给学校打电话,请求到一线支援值守,并在第二天派代表把捐赠款送到学校。他们说,看到在职教师平时上班辛苦,现在寒假还要起早摸黑冒着寒冷值班,他们希望能加入进来,分担工作,尽一份力。有一位老党员甚至说:“我都这么大年纪了,我不怕死!”学校同样婉言谢绝了他们的请求,告知他们在家保重身体就是对防疫工作最大的支持,通过手机短信、微信群劝导亲朋好友、街坊邻居尽量不要出门,也是对防疫工作的大力支持。有一位老师在值守第三天向带班组长递交了《入党志愿书》。问他为什么,他回答:“前两天看到党员教师不顾安危、挺在前面,很受感动。”
十天已经过去,学校征求工作组老师们的意见,要不要调整一批老师过来。工作队的老师们一致表示,工作上都已经很熟悉了,坚持吧!朴实的话语,折射出的却是疫情面前勇担重责的无畏,灾难面前身先士卒的可贵。什么是以身立教?什么是言传身教?什么是为人师表?战斗在防疫一线的老师们,用实际行动做了最好的诠释。走下讲台,他们依然璀璨夺目。
写于2020年2月11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