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责任心的溃败

作者:周博   发表于:
浏览:0次    字数:1321  手机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5篇, 月稿:0

  中午饭后小憩,我与邻单位一位熟识的局领导品茗闲谈。交谈间,他说起上月带队深入基层调研的经历。调研归来,他便安排一位干部撰写新闻稿件,本以为能按时完成,可三天过去,却毫无动静。他催促随队的科长,得到的回复只是 “快了”。又过了漫长的四天,稿件才姗姗来迟地送到他的办公室。局长大致浏览后,发现稿件完全偏离重点,即便修改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只好作罢。于是,局长再次找到当事人,要求结合科室工作撰写工作通讯。历经五天,稿件终于交了上来,但其质量却差强人意。无奈之下,局长只能亲自上阵,对稿件进行大刀阔斧地修改,随后又亲自将稿件发送至媒体中心。好在稿件第二天便被媒体平台采用发布。

  从撰写新闻稿件到创作工作通讯,从反复督促修改到领导亲自执笔。这本是该机关干部分内之事,却像挤牙膏一般,非得反复催促,最后还需要领导收拾 “烂摊子”。这究竟是工作能力不足,还是责任心缺失?这场稿件诞生的闹剧,撕开了当下机关单位责任塌陷的冰山一角;这种扭曲的职场生态,正如同黑洞一般,无情吞噬着行政效能。

  在部分机关干部的认知里,“完成任务”已然异化为 “应付检查”。领导布置的写稿任务,成了他们计算工作时长的筹码:只要拖够天数、凑够字数,至于内容是否契合主题、质量是否达标,早已抛诸脑后。这种 “交差主义”如瘟疫般迅速蔓延,从普通干部扩散到科长层级,甚至逼得领导不得不亲自出面“善后”。当责任链条一环环断裂,最终受损的,是整个单位的公信力。

  有人将这种现象归咎于 “大环境”,却选择性地忽视了个体在环境中的主观能动性。体制内的工作或许繁杂琐碎、重复性高,但为何人民警察能在烈日暴雨中坚守岗位,为群众保驾护航?为何白衣天使能日夜奋战,守护患者的生命健康?为何应急救援人员能枕戈待旦,随时担负应急任务?答案不言而喻:责任心绝非环境的产物,而是个人价值观的选择。那些仅仅把工作当作谋生“饭碗”,而非奋斗“事业”的人,即便换个环境,依然会重蹈懈怠的覆辙。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消极怠工的风气正在形成恶性循环。当认真工作的人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与奖励,当敷衍了事的人无需承担任何后果,“躺平有理” 就会逐渐成为一种群体共识。一篇稿件前后拖延十二天之久,充分暴露了部分人对工作时间节点的漠视。这种散漫的工作作风,不仅浪费着大量的组织资源,更在一点一滴中消解着群众对机关单位的信任。

  想要破除“躺平文化”,必须进行刀刃向内的改革。在制度层面,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真正做到“干好干坏不一样”,为责任心强、能力突出的干部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和应有的回报;在个人层面,每一位机关干部都应重拾初心使命,时常反思入职时的那份热忱是否还在,主动作为,努力把工作做好做实;在文化层面,要大力重塑职业荣誉感,让责任心回归成为主流价值,在机关单位营造出做事光荣、拖沓可耻的良好氛围。

  责任心,是职场的基石,更是为官者的立身之本。当每一位机关干部都能实现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思想转变,将工作标准从“差不多”提升到“高质量”,那些推诿扯皮、消极应付的不良现象,必将在责任的光芒照耀下无处遁形。毕竟,机关单位的高效运转,从来不是依靠某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无数责任心汇聚而成的强大合力。

【审核人:雨祺】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59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人生感悟

查看更多人生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