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天为证 小说连载第四二六回
四二六 饱赏悠醇民俗
闹花灯的盛景里,猜灯谜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成为游人互动分享的全新焦点。父母长辈们满脸兴致,目光紧紧锁住一个个悬挂着的灯谜,眉头时而轻皱,时而舒展,认真思索的神态仿佛带着他们穿越回了往昔年少时光,周身散发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执着。而孩子们呢,恰似一群灵动欢快的小鹿,你追我赶,向着领奖处奋力奔去。当他们小手接过那些从未见过、新奇有趣的“玩意儿”时,眼眸瞬间被点亮,惊喜之情溢于言表。紧接着,便如脱缰的小马驹,在宽敞的院落中肆意地嬉戏玩耍,那银铃般清脆悦耳的笑声,交织回荡,将节日的欢乐氛围渲染得愈发浓烈。
院落中央,一群孩子正沉浸在“砍籽儿”的游戏中,玩得热火朝天。他们小脸涨得通红,汗水顺着额头不断滑落,却丝毫没有停下的打算,全身心投入在这充满童趣的游戏里。瞧那犄角旮旯处,两个小童趴在地上,身子一动不动,眼睛瞪得如同铜铃,紧紧盯着前方,小心翼翼地调整着手中“玻璃球弹”的角度,屏气敛息,只为能精准地将弹珠弹向目标,那专注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不远处,天真可爱的小妮儿寻了一块滑溜溜的地方,正饶有兴致地“抽嘎嘎儿”,手中的鞭子轻快地挥舞着,“嘎嘎儿”随着鞭子的抽打,在地上欢快地旋转,小妮儿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快乐的笑容。漂亮小丫则绕着院子四周,小心翼翼地“滚铁环”,铁环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演奏着一首欢快的童谣。廊厦前,几个小小子聚精会神地“扇码号儿”,小手熟练地挥动着手中的“码号儿”,眼睛紧紧盯着地上的“战利品”,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石桌上,小姑娘们玩“撮籽儿”,那双手灵活得如同翩翩起舞的蝴蝶,动作利落敏捷,令人赞叹不已。靠墙角处,小胖墩儿正用力地抖着“闷葫芦儿”,“闷葫芦儿”发出响亮的声音,仿佛在为这欢乐的场景呐喊助威。幼婴则依偎在大人怀里,好奇地摇着“拨浪鼓儿”,那叮咚悦耳的声音,伴随着幼婴笑眯眯的模样,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和幸福。
金跃昆及同仁们完全被这热烈欢腾的场景深深感染。那些熟悉又亲切的“老玩意儿”,如同开启记忆大门的钥匙,勾起了他们儿时一段段难忘的回忆。看着眼前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和欢快的身影,他们的眼神中满是温柔与怀念,情不自禁地纷纷加入其中,与孩子们一同尽情欢笑,共享这份纯真的快乐。
站在原卧龙巷孙得利家改成的六道院,金世矩望着孩子们酣畅淋漓地游戏,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忍不住脱口而出:“这与卡通、电动玩具、网络游戏相比,实在是太新鲜独特了!对孩子们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啊!老城、老宅、老玩意儿,处处透着原汁原味的魅力,真是太棒了,太有创意了!”他一边兴奋地说着,一边兴高采烈地与身边的家长们热切攀谈,言语间满是对这传统民俗场景的赞叹与感慨。
海外赤子们对瞻仰古宅原貌更是兴趣浓厚。当听闻金宅也坐落于博物馆院内时,他们满怀期待,热情地邀请金伯父担任导游,细致入微地参观起来。巷中各道院格局严谨规整,彰显着古人的智慧与匠心。那独具特色的砖雕,每一处线条、每一个图案都精美绝伦,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老城原貌的立体模型展示,栩栩如生地呈现出过去的繁华与沧桑。多个院落、房间内的生活场景,宛如“活化石”一般,真实地再现了往昔的生活片段。那古旧的老铜床、支炉、木壶套、座钟等物件,无一不让众人惊叹连连,对先辈们的生活有了更直观深刻的感受。
当来到金宅,看到精美古朴的八仙桌椅、条案,典雅大气的四扇屏、古董摆什,以及雕花隔断保存完好,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气息时,大家都不禁为之动容。尤其是了解到这儿的几千件文物皆为民间捐赠,金家人曾为保护这些珍贵遗产殊死抗争的事迹后,所有人都不禁肃然起敬,心中对金家人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对这份传承和守护文化遗产的精神充满了赞叹。
临近中午,龙主席、郑主任等各方人士陆续来到“老城古巷博物馆”,参加这场别开生面的“接地气”团拜会。看到金家父子携手海外有生力量积极参与重塑沽海家乡事业,龙主席满脸笑意,十分高兴,与大家亲切地相互寒暄,共同恭贺新春愉快。随后,众人一同来到后院办公室,体验蕴含着“合子加七八九(起发久)越吃越有”美好寓意的年俗联欢。为了此次活动,百饺园经理亲自精心送来特色三鲜馅及面团。大家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亲自包起合子,唠着家常,温馨和谐的氛围弥漫在整个空间。
百年老屋的灶台前,郑主任、金跃昆熟练地烧起柴火,火苗欢快地跳跃着,映红了他们的脸庞。龙主席、金世矩也融入其中,体验着这充满生活气息的“接地气”时刻。大铁锅里的水烧开后,众人将整盖排儿的合饺轻轻推下,瞬间,锅中仿佛盛开了一朵朵洁白的莲花,鼓涨的合子在水中上下翻滚。“熟了!”随着一声欢快的呼喊,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期待的笑容。眨眼间,人们已盘腿分坐在几间厢房的火炕小桌上。大家端起直沽老酒,轻轻抿上一口,再就着腊八醋,品尝着热气腾腾、美味可口的合子,边吃边聊,欢声笑语回荡在房间里,每个人都沉浸在这浓浓的年味和温暖的情谊中,心中满是愉悦、舒坦与满足。
享用过这寓意深长的合家饭后,在龙主席的带领下,大家马不停蹄地前往各道院及街上,为群众贺拜,感受着更为浓郁醇厚的年味。众人信步在古街,仅仅五分钟,便来到了“接地气”团拜的第二站——孔庙。
孔庙,百姓们俗称文庙。它始建于明朝正统元年,历经岁月的洗礼,是城市中规模最为宏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建筑群。金跃昆仰望着庙外东大街高耸的牌楼,思绪瞬间飘回到了过去。他若有所思地说道:“我上小学的时候,经常来这儿借书啊!记得里边的大殿曾经是市少儿图书馆,院子特别大。时间过得可真快,一晃几十年就过去了!”他触景生情,感慨万千,情不自禁地向身边的同仁抒发着内心的情感。
走进孔庙,这里过大年的团拜气氛愈发浓厚。许多书法、民俗、收藏爱好者早已齐聚于此,他们热情地与龙主席欢聚一堂,相互拜年,一声声“新春快乐”“吉祥如意”的祝福声此起彼伏,满是喜庆与欢乐。在龙主席的倡议下,沽海精心编辑了华夏首本描绘老城悠久历史的贺岁书——《沽卫喜庆过大年》。今日,龙主席特意携民俗专家亲临现场,参加首发签售活动,并表示今后每年都会出版,形成一套极具珍藏价值的系列书籍。家乡人听闻这一消息,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签售现场瞬间排起了一条长长的队伍,大家都满怀期待地等待着获得一本签名本,现场呈现出“签名本”一册难求的火爆景象。
历经六百年沧桑的宏大府庙,牌坊、万仞宫墙、泮池、礼门、大成殿、崇圣祠、配殿等建筑依旧保持着原貌,虽然年久失修,墙体风化,略显破旧陈旧,但却难掩其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龙主席凝视着这些古老的建筑,久久不语,随后,他满怀感慨地对海外朋友说道:“这可是亟待抢救的国家级文化遗产啊!长期关闭,仅靠政府出资进行小修小补已经难以解决根本问题。如此丰富优质的旅游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起来。我建议政府今后主要抓好监管工作,尽快建立起专家审定、社会资本开发运作维护的一条龙长效体系。只有这样,才能让投资者、老百姓以及子孙后代都从中受益,实现多赢的局面,这才是真正的出路啊!”
龙主席高瞻远瞩的真知灼见,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海外同仁们。他们环顾着从鼓楼、老街到孔庙的一路景致,由衷地赞叹,这条线路实在是绝佳,完美地体现了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带。众人当机立断,决定开发就从高端旅游产业切入。于是,金跃昆一行马上与龙主席、郑主任及有关单位领导围坐在一起,深入探讨可行的合作意向。大家坦诚交流,畅所欲言,在老城中心区设立大型国际旅游公司、合作参与孔庙复原大修工程等项目方案在热烈的讨论中初步得以落实。
金鸡报晓,带来吉祥如意的美好祝福;丹心至诚,仿佛鸿运也悄然降临。在祭孔大成正殿前,团拜的所有人士整齐排列,共同合影留念。这一刻,他们的笑容灿烂而真挚,记录下了这充满意义与希望的美好瞬间,也为这次难忘的民俗之旅画上了一个圆满而又充满期待的句号。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