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9月至12月期间,我有幸参加了铁道部党校第二十一期的中青班学习。当时为适应转换企业经营机制需要,陆续从铁道部分拆出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铁路机车车辆总公司、中国铁路通信信号总公司、中国铁道建设总公司和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划归中央大型企业工委(即现在的国务院国资委)管理。这是铁道部人事司主办的最后一期由运输、工业、工程、通信、物资等几大系统合办的班级,全班有学员81人,班主任是杜老师。
党校位于海淀区北太平庄,四周绿树环绕,环境优雅。党校始建于20世纪的50年代,历经多次扩建与改造,如今已发展成为一所集教学、科研、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党校。说来也是巧合,此地也是我后来的单位在五六十年代时的办公旧址。彼时,这里是大师、专家云集,为新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振兴谋划发展。
党校在安排的规定必修课程以外,经常聘请专家、学者来学校进行专题讲座,开拓学员的视野。其中,有两次讲座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一次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受邀来党校做报告。厉教授的此次报告,不仅是面对中青班的学员,还吸引了分局长学习班的学员等众多听众,能容纳200人左右的阶梯教室座无虚席。另一次去清华大学,聆听经济学家魏杰教授的报告。厉老主要讲的是经济体制改革与股份制,魏杰老师主要是讲当前宏观经济发展中的若干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建议措施。两位先生的报告全程脱稿,逻辑严谨,语言通俗易懂,实例信手拈来,讲座内容深入浅出,令人叹为观止。他们不愧是著名的学者大家,让我们受益匪浅。
党校在邀请名师名家进行讲座的同时,也积极组织走出去的活动,安排学员前往大型企业进行教学实践。
党校组织学员们去燕山石化参观学习,燕山石化是石油化工领域改革发展的先进企业。工厂领导在给我们讲课时,谈到关于企业改革有两句话非常经典,时至今日我一直记得:做好国有企业改革就是两件事,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话语简单精练,充分揭示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主要内容。我深以为然,不管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国有企业的工作都是在做这两件事。
铁道部党校作为铁路系统的党校,其关注的焦点自然离不开铁路运输业的发展上。为此,党校安排学员赴有关铁路局、铁路分局学习考察。我所在的学习小组去了沈阳铁路分局。沈阳分局领导热情接待了我们,详细介绍了企业情况,并召集有关部门参加的座谈会,解答学员的问题,与我们面对面交流。沈阳分局当时管内运输搞得比较好,运量和运输收入均有所增长,这一系列做法赢得了铁道部和沈阳铁路局的高度肯定。回到党校后,我执笔起草了小组的调研报告,经过小组讨论通过后,代表小组学员在大会上作了交流发言,获得好评。
党校的纪律无疑是非常严格的。在学习期间,铁道部人事司安排干部,与每一位学员谈话,了解学习、生活情况。学校明确规定,学员间禁止相互聚餐宴请,对此规定学员们普遍表现出较高的自觉性。晚间,因事外出的同学回来晚了,门卫要询问并登记你所在的班级。有一件课堂发生的事,在学员中引起特别的重视。
在一次外聘专家讲课中,安静的礼堂突然响起了清脆的手机铃声,在老师中断讲课的同时,铃声迅速消失了,讲座继续进行。当晚,各小组传达校领导指示,各组在学员中自行摸排,是谁的手机上课时响了,排查清楚后,学校要严肃处理。去党校的学员一般还是有较高自觉性和素质的,这位学员知道自己犯了不该发生的错误,也后悔不已,很快去学校领导那里认领了“事件的主角”。鉴于学员主动认错,学校没有再继续追究责任,大会上不点名地通报了结果,在后续学习中,全班类再没有发生过类似事情。
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学员中,有多年不见的大学同学、校友,也有长期的业务合作伙伴,难免要有彼此间的感情联络。但是,党校对学员间的感情交往纪律有明确规定在先,既要保持必要的沟通,又要把握分寸,避免公款相互请吃。学员们对此普遍理解,能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大家在严格的纪律约束下,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保持着深厚的党校同窗情谊。
2000年9月的北太平庄党校,正处于改造修缮之中。我们这期学员的寝室楼,完全被施工围挡的绿布包围,室内没有空调和卫生间,浴池也停止了使用。正值9月,北京的天气仍带着暑热,学员们私下里难免有些议论。党校领导是很会从正面做学员工作的,大会小会反复讲:天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筋骨,劳其心志。用这样充满正能量的语言,鼓励学员们去克服短暂的生活不适。同时,学校也想了一些办法,加快工程进度,大约在“十一”前后,整个工程就竣工了。
学校每日安排学员出早操,学习太极拳。有一个有趣的画面,准时出现在早晨的校区。党校与有关院校合办了一期可以颁发传媒学历的大专班,学生们诵读最多的就是绕口令: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看着年轻、快乐、灵巧的学生们,中青班的有些学员也随口跟读,看看口齿是否伶俐,彼此比赛较劲,求得一乐。
党校老师的教学内容,有一些非常具有前瞻性。记得在讲到有关思维科学时,一位老师讲道:在信息时代,如何用一种机器读取大脑的信息,并输出到计算机,加以存储、利用。不曾想到,仅仅过了20年左右,人工智能突飞猛进,脑机接口技术已经进入大规模实用阶段。信息时代,真是奇迹层出不穷。技术的飞跃不仅重塑了生活图景,也深刻地革新了我们的思维框架。
党校是一座大熔炉,进入党校会对人生三观来一次新的锤炼。党校的严格训练、纪律意识不仅在知识上充实了我们,更在意志上磨砺了我们。走出党校后,历经生产经营、安全管理等实践的洗礼,有人渐露锋芒,于日常工作中熠熠生辉;有人则在复杂问题前大展身手,成为单位的中流砥柱。也有这样的人,很快忘记了初心,忘记了在党校的所学所知,走上了违法违纪的道路,最终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沉重代价,成为反面的教材。人生犹如大浪淘沙,历经无数考验,唯有持之以恒,方能不负青春韶华;唯有经岁月沉淀,耐得住风雨吹打,铭记教诲于心,慎独慎初,坚守信念不动摇,方能抵御诱惑,不为世间浮华所动。
多年以后,每次经过北太平庄路27号,经过党校的大门,我都会驻足片刻,感受那份特别时空的共鸣。党校的时光,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内心的坚守与执着,始终涤荡着心灵的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