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鹌鹑养殖基地已经好多天了,那些小生灵们复杂的目光却一直还留在我的脑海里。
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我们受邀参观几十公里以外的一个鹌鹑养殖基地。当一行人在翠竹掩映的大门停下车,鱼贯而入时,一排整齐醒目的养殖大棚出现在眼帘。我们在接待人员的引领下,一起走进热乎乎的大棚。
幽暗的环境下生活着一群群可爱的小机灵。听到我们进来,这些小家伙们先是机警地抬起头来,用圆溜溜的小眼睛打量了我们一番,随即就露出欢愉的表情。它们拥挤着集合在铁笼边,个个仰着小脑袋,身子前倾,用尽全身力气,紧紧挤着铁笼,它们一个个小头从铁笼网格中间探出来,挤成一堆的身子趔趄着,似乎想趁乱挣破牢笼,也似乎想证实它们的存在,看得出这些小家伙是极力想靠近我们。它们的眼神中透露着一些光,喜悦的、友好的、期待的或者是兴奋的能意外带走它们的光芒,它们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七嘴八舌抢着表达着什么。
记得儿时,我跟着父亲去南坡犁地,田埂上偶尔会落下一两只灰褐色、长着花纹的小鸟,它们的身体圆乎乎的,比麻雀的身子大且体圆。
我问父亲那是什么鸟?父亲告诉我是鹌鹑。我当时就感觉这个鸟的名字很洋气,它不像麻雀,民间叫“喜虫”,也不像“野鸡”,民间叫“崖鸡”。所以我就偷偷观察它们,它们一边在田埂上跳跃,一边低头啄食着什么东西,或许是小虫子?或许是小草屑?啄来啄去还时不时会欢呼雀跃着戏逐一番。它们的身体圆润,毛色光滑,体态丰满,在田间地头一蹦一跃的样子可爱极了!
从那时我就认识了鹌鹑。多年之后再听到关于鹌鹑这个名字就是在菜市场,在超市。买食材时会选到鹌鹑蛋,至今四五十年了,但我再也没有在田间地头见过鹌鹑,也许是我几乎没有再去过田间,再去过南坡的缘故?
再看眼前的这些小生命,它们的确是鹌鹑,但是它们一个个毛色稀少且混乱,用我们的土话说,完全是丝毛古乱的样子啊(或许现在三月份,正值动物们脱毛的季节),除了它们眼睛里透露出来的光是明快、跳跃的,它们的身体,确切说它们的衣着实在不如我小时候见过的鹌鹑整齐光滑和圆润。迎着它们寓意丰富的眼神,我内心翻腾起五味杂陈的感觉,一种负罪感和歉疚之情袭遍全身。
我生怕打扰到它们,带着心底的感伤慢慢靠近,看得清它们的羽毛稀疏,头顶的羽毛呈爆炸状,透过炸起的毛发空隙还能看到覆盖着幼毛的头皮,它们身体上的羽毛也是散乱着的,也许再靠近点,同样能看到它们的皮肤。但所有的散乱完全遮盖不住它们的可爱、它们叫声的热烈。如果不是铁网的阻隔,我真的想伸出手,轻轻抚摸一下它们炸毛的头顶,如果还允许我再接近它们,我还想把它们托在手心,用双手捂着,让它们感受到我的体温,我的温暖,我的心情。
观察完这群小可爱,我们的视线就齐刷刷投向基地解说员。他告诉我们,鹌鹑的产蛋周期和产蛋量受多种因素影响。一般来说,母鹌鹑从出壳到开始下蛋的时间大约是40到45天左右。在开产后,鹌鹑能够维持较高的产蛋率,正常情况下,勤劳的小鹌鹑一年可以产蛋约300枚,但不同品种的鹌鹑其产蛋率会有所差异,产蛋量在8到10个月后会开始下降。鹌鹑蛋的大小不到鸡蛋的四分之一,但鹌鹑蛋当中含有的蛋白质和维生素A是鸡蛋的两倍左右,是虚弱病人、老人、小孩儿的理想补品。所以在民间,人们称鹌鹑蛋是动物制品当中的人参。
野生鹌鹑的寿命在3到5年左右,人工养殖的鹌鹑寿命更低,一般是两年,如果按照非自然死亡来算的话,人工养殖的鹌鹑其实只能活一年。过了产蛋期的小鹌鹑就会被批量送到饭店和餐馆,它们的身体就会变作餐桌上的一道道美食,一只鹌鹑的一生也会就此终结。
听到这里,我不禁对这些小生命产生敬畏和怜悯。一个小小的身体,从出壳的那一天就注定了要为人类贡献毕生,乃至自己的躯体也要化作美味佳肴。
此刻,它们蹦蹦跳跳、天真无邪的可爱又一次出现在我的脑海,还有那多种滋味的目光每一天都会在我脑海里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