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张德祥:父亲的精神,母亲的魂(组诗)

作者:美文苑   发表于:
浏览:0次    字数:2900  原创
级别:文学秀才   总稿:1006篇, 月稿:918

一一母亲节,为父辞世25周年,母辞世70周年而作。

  《高堂在上》

  太原,西山黄坡烈士陵园

  一块圣洁的风水宝地。

  上有山岭以及高速环绕

  下有,金水银桥。

  昼间一片片白云,飞舞吉祥

  夜里有星星月亮相伴

  父母亲和继母一点不孤独

  三人终生一起相依相守。

  生活本来就不该寂寞

  况且,坡下不远处还有我。

  我在坡上父母宅前

  老早购下的两人居住的宅子

  虽说暂时空闲,可是

  我心却一直牵挂三位亲人

  团聚那是早晚的事情

  高堂,永远在上

  《二月二父亲的生日》

  二月二。是父亲的生日

  也是继母的忌日

  父亲在过七十岁生日的时候

  为了祝贺父亲大寿丶长寿

  继母居然

  将自己68岁的生命作为厚礼

  眼睛都不眨献给了父亲

  从此二月二,就这样成为

  我心里永远悲喜交加的日子。

  每年二月二

  我心里都特别犯嘀咕

  不知道该怎样过,才算合适

  两种情绪应该如何表达

  父亲已经登上天堂25年。

  25年我虽写下很多纪念诗文

  且广告九州,广告于天下。

  可无论《九州诗文》的3千字

  《鸭绿江》的130行长诗

  都没有倾尽我的哀思

  因我只写过父亲属相为马

  一生为马

  为筑路曾经走遍海角天涯。

  也写过父亲生于龙抬头的日子

  一生为龙,为筑路

  万水千山,五湖四海图腾

  可不知为什么,我就从来

  没有考虑将龙与马融为一体

  一次,全面书写表达

  父亲一生筑路的“龙马精神″

  《母亲见过大世面》

  母亲,已经谢世七十年了。

  骨髓与精魂

  已经喂养,一波接一波的螃蟹

  一茬接一茬的水稻

  盘锦水稻,还有晋祠水稻。

  母亲虽不到四十岁离开我们

  可母亲,若是

  与乡下同龄女人比,并无遗憾。

  脚虽小,却见过大世面

  居然北漂到北大荒打过工呢

  见过五湖四海的人

  母亲,从没离开过大平原

  辽河平原,松嫩平原。

  不止,见过大江大河大东北

  还见过齐齐哈尔

  见过东北最大的城市。

  曾经有幸坐过中国的绿皮火车

  大虎山沈阳齐齐哈尔讷河

  几乎,往返

  奔跑过,几千公里的铁道线。

  铁路信号红绿黄白蓝

  曾把母亲喜欢得眼花缭乱

  东北最大的日式火车站

  沈阳丶齐齐哈尔都曾经留下

  母亲的三寸金足。

  据听说,中国现在约有

  十亿多人,还没坐过绿皮火车

  没坐过高铁的更多

  这样比较,母亲更无遗憾了

  还以她的一生乡愁

  打造,一个铁路大家族

  《母亲遥远的粘豆包》

  我曾以散文的形式写过

  从前父母亲与粘豆包的故事。

  由散文加工的粘豆包

  已在《黄河》里发酵了十多年。

  可豆包,还是原来的豆包

  不止保持原有的金黄色

  还一点没有变形发霉。一直

  原有的亮度温度丶粘度

  今年,母亲离开我整整70年。

  我从《黄河》翻岀原来的豆包

  又重新细读70多年前豆包里

  母亲,慈母般的味道

  北大荒冬夜漫长寒冷的味道。

  我们,由一群

  小学生,组织起来的儿童剧团

  手提刘胡兰的“人头″,还有

  《白毛女》的一些道具

  十里八村走,徒步宣传演出

  北大荒,冬夜星月寒冷。

  我才仅仅十一二岁的年龄啊!

  可每次深夜演岀归来

  我准能见母亲赶紧从锅里端出

  一碗热气腾腾的粘豆包来。

  豆包,包满父母的辛勤劳苦

  母亲慈母般的一颗爱心

  一碗豆包,像一篇经典作文。

  我每次蘸糖稀吃了之后

  慢慢品读,总要流出几滴泪水。

  对胡兰丶喜儿多了几分尊重

  对父母亲,不尽的感激

  《母亲与晋祠稻田》

  一次,在朋友的家里聚餐

  主人告诉我说: 太原晋祠水稻

  就是盘锦水稻。稻种

  是父辈们从盘锦买回来的

  餐后,我站在稻田地梗上

  望着风中起伏的稻浪

  闻着从稻田徐徐飘来的稻花香。

  似乎还闻出另一种味道

  那种味道,像是来自稻田蟹

  人们餐桌上的蟹黄

  七十年前,母亲

  永远留在,盘锦那片土地上

  后又无奈就地水葬稻田。

  我非常感谢,晋祠的稻田书院

  院长丶诗人张建新先生

  从前,在沈山线坐火车时

  每次无论上行下行

  我都要趴在车窗,向东张望。

  现在我只坐在卧室窗前

  朝向正南,或者偏西

  隔着晋阳湖那大片大片的湛蓝

  即可准确望到母亲的方向

  《太原,父母亲的福地》

  非常感谢次子。八年前

  我们,搬来太原长风商务区

  长风岛的西岸

  距离我已离世数十年的父母亲

  墓地,已经近在咫尺

  仰望西南方向

  远方,一片绿油油的稻田

  稻田北晋阳湖一片湛蓝

  稻田之南,有公元前十一年的

  全国,最著名的晋祠公园

  仰望西北方向

  乃是一片连绵起伏的山峦

  父母就住黄坡烈士陵园。

  坡上,一片郁郁葱葱的大森林

  坡下,波光闪闪的汾河湾

  太原,父母亲的福地。

  那里不止有,父亲的一盒骨灰

  也有母亲曾以血肉之躯

  七十年时间

  精心泡制过的,墓土和稻谷

  写于2025年5月11日母亲节

  作者简介:张德祥,辽宁盘锦人,现居山西太原,铁路知名诗人、作家。曾任中铁三局文联秘书长,山西省企业文联主席团委员,铁道部文学职称和文学奖评委会评委。在《新华每日电讯》《经济参考报》《世界通讯》《人民日报》(海外版)《工人日报》《中国企业报》《中国质量报》《中国文化报》《人民铁道》报《山西日报》《辽宁日报》《青海日报》《西藏日报》《人民代表报》《精神文明报》《山西政协报》《山西工人报》《山西晚报》《太原日报》《葫芦岛日报》以及《当代华文文学》《中国铁路文学》《山西文学》《城市文学》《都市》文学《首都文学》《鸭绿江》《黄河》《辽河》《火花》《九州诗文》《中国诗萃》《大众诗歌》《天涯诗刊》《当代诗人》《山东诗人》《新诗大观》《北岳风》《辽西风》《中华风》《渤海风》《香稻诗报》《诗潮》《诗神》《诗选刊》《长江诗歌》《夜郎诗歌》《中国诗歌网》《中诗网》《中国散文网》《中国旅游文化网》《东北作家网》《辽宁作家网》《大家文学网》《搜狐网》等近百家报刊和网络平台,发表新闻和文学作品近200万字。曾获第六届中国铁路文学奖、山西省文联创作一等奖。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曾多次获省部级和全国征文一、二、三等奖、优秀奖,以及最佳作品奖。作品入选50多种选本,其中,散文《诗飘大海情未了》分别收入《论<大连百年创作>》论文文献,以及《大海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丶中国铁路作协会员、山西省作协会员,二级文学创作员。传略被收录《山西作家名录》《中国诗人大辞典》《中国作家艺术家大辞典》

【审核人:站长】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40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