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陈向东:短长书

作者:夜雨纷飞   发表于:
浏览:9次    字数:3236  电脑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5篇, 月稿:5

  一

  40年前在桐城大沙河老家,学生送我两斤咸挂面,手工的,老外婆用烧得滋滋冒烟的辣椒油,浇,拌,滋味千回百转,回味无穷,可眼前这面,怎么也吃不到当年的味道了。我知道,缺失了两种滋味——一个叫故乡,一个叫童年。

  二

  深秋,夜宿文都桐城,参加母校桐城师专一百二十周年校庆。是夜,我听到了40年前六尺巷深处村姑叫卖杏花声,见到了初恋——校广播站学生播音员“维纳斯”,忆起了那个雾锁龙眠山的清晨,我给并不相识的她奉送《安娜·卡列尼娜》小说集之窘事。当时慌乱得语无伦次,全身发抖。书名选错,追逐完输。安娜远去,“维纳斯”嫁作他人妇。我从梦中惊醒,泪水打湿眼角。

  三

  那些年,常跟前辈们去你的酒店吃饭。你喜欢在有客厅的客房安排我们吃饭。你说,这里就是家。吃客是江城八方神仙、各路新星小花,从夕阳西下吃到月上中天,你就这样升腾了,不知敬畏,不知今昔何年。今夜,你因债台高筑,似湖边落叶坠地,鲜血似鲜花怒放。前辈、神仙、小花们在哪?

  四

  我收藏有一枚“桐城县杨桥区杨桥公社渔业协会”徽章。某天突然想起,这不就是吾乡菜子湖、嬉子湖、破罡湖、石塘湖的渔业、渔村、渔民、渔歌、渔文化吗?

  五

  在台上和在台下看物是不一样的。看人亦然。

  六

  鬼是死去的人,人是活着的鬼。

  七

  仲秋夜,我似一页飘零的孤舟,停在大别山南麓,山城小站。

  夜空中有稻花香、蛙鼓。星光迷蒙。空旷月台上,仅有两个旅人——我和不知名的你。

  你身形蔓妙,细腰如柳,高跟鞋笃笃,似不远处湖水拍岸。

  你我都是夜行人呀。归乡何处?君欲何往?

  八

  舒婷说,一个人在途中,通往人心的路,总可以找到。

  我说,一个人在途中,四处流浪,给自己找点温暖。倘若这温暖还能温暖他人,岂不善哉?

  九

  中国最美医生陈斌和乡邻安庆网红杨老汉都酷爱八里湖的鸟。他俩常拍鸟,还经常为谁拍的鸟传神斗嘴、吵架。

  其实,每个老男人心中都有一只鸟。青鸟?黑鸟?鬼鸟?飞鸟?

  不是我说的,泰戈尔说的。

  十

  40年前,在桐城文庙边诗人陈所巨先生宿舍里见过现任安徽省作协副主席洪放,一手好字的你英气、才气袭人。后来,据说某个亮晶晶早晨,你和所巨先生去了西部,用青春火焰照亮先生梦中航程,而大漠的佛光普照了你,从此你就一发冲天,著作等身啦。可我,最喜欢的还是你的《南塘》,那是我的烟雨西山和桐城。

  十一

  高考日。想起汪曾祺老说的这句话:“我与我周旋之,宁做我。我与我比第一。”又想起汪老高邮旧居旁的那只黑鸽子。

  十二

  新年,祭祀日,在乡间,我看到父亲的无数扁担、无数箩筐祭牲品,看到了无数祭祖人的背影。

  他们好多人都是不远千里回乡的。疫情严峻,乡愁依然绵延。

  在乡间祭祀现场,我听到了稚童、青少年的呼叫声和奔跑的脚步声,听到一个族群聚集的隆隆脚步声,听到了春天的脚步声。

  你好,新年。

  十三

  5月21日,申城甜爱路。急行中,见一糕团店,随手拿了块前日出厂的桂花条糕。

  “给个袋包下吧。”“你现在就吃呀?”女店员问。“带给住院的老婆尝尝。”

  旁边另一神态嗲嗲的女店员迅即给换了条糕,一摸,刚从冷柜拿出来的,细看,早晨出厂的。看来,天下女人的心都是相通的哦,男人爱自家婆姨不会错。

  十四

  整理旧物,又见到安庆师大建校初乌以凤、吴东之、蔡景亨、潘蕴华、朱式蓉、石云孙、吴振洪、汪长晖、吴崇信、石钟扬等先生们的信札和手稿,见字如面,亲切温馨,手泽中见妙趣、睿智。当年师大红楼里那批老教授多可爱呀,那是一个时代最后的温情,是离我们渐渐远去的绝代风华。

  红楼有歌曰:红楼国物系,根固苗良,绿树檐荫兮,叶茂枝长。书声绕室兮,户出送香,春色满园兮,花开向阳。

  十五

  这张志愿战士在朝鲜丁字山战场阵地留影,丢在地上一本破旧相册里,我一眼就发现的了。“一枪打”的。卖家这回是老虎打盹了。

  资料说,丁字山之战是朝鲜战役最惨烈的一仗。我志愿军在阵地被敌炮火夷平30公分,仍以一个排的兵力战胜美军一个营兵力,战例经典。这一仗,把美国佬打痛了。双方又回到了谈判桌,不久《朝鲜停战协议》签订。

  有藏友出价不菲,要买这张照片。我说,不能卖呀,那么多英烈在天上看着呢。

  十六

  沪上春夜,探访老街坊里弄。沿苏州河边溧阳路到四平路,邢家山路,长春路,一城灯火,繁华旧梦,寻常巷陌,喧嚣中有幽静,有光怪迷离。良辰好景,春风撩人。晕晕乎乎间,一个人在想,如果此刻,有个旗袍美人陪着信步,美人散懒,舒张,目光迷离,柔若无骨,斜挂在你的肩头,“嘘,别说话,就这样走下去,走到地老天荒。”那是一件多么欢愉的事呀!

  十七

  高邮四日。和京城文史作家陈徒手先生共居一室,三夜情。徒手早年和史铁生一家过从甚密,连爱女的名字都是铁生给取的。他的《人有病,天知否》《故国人民有所思》分别持续出版发行9万余册,两本书真实还原特定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无奈和挣扎,令人震撼和唏嘘。徒手除了勤奋,敬业,还特温情,懂得礼让。临别那日,我因要赶凌晨六时的高铁,徒手从睡梦中起床,在厢底找出他的书,签名送我。那个春天真像春天。

  徒手是见过无数泰斗和巨星的人,胸中有故事。我想听徒手讲讲那些不能大声说的故事。

  十八

  这台“黄山牌”电扇,乃参加工作的第三个年头居单身汉宿舍时购置的。多少钱?价格不菲。转眼,它陪伴我三分之一个世纪了,外观如初,性能良好,开最大档,一点躁音都没有。电扇外壳全是铝铁的,实沉。那个年代的东西就是实沉,人亦一样。

  大前年,我觉得“黄山”老了,该歇息了,把它洗洗擦擦,用牛皮纸包起来,放在单位的柜子里,收起来。

  同事老王,有怪毛病,夏天见不得空调,一遇冷气,喷嚏连天,于是,一个人在那找呀找,把我的“黄山”拿了出来,一个人时“黄山”也在那转呀转,一用又是三年。前不久,我发现电扇外罩中心处带有“黄山”字样的商标铭牌不见了,老王找了好久也没找到。

  我说,老王,就那个标牌,够我们买一台电扇了。

  老王不信。问,真的?我说,真的。

  十九

  春天,料峭的寒风中,我好开心。我这只菜鸟终于捡了回漏——淘到了前安庆市博物馆馆长姚中亮的青春日记、信札资料。

  这是我和姚馆长的因缘。信的内容就不放了。藏家说,玩信的人就怕信被人拍照,一照,就不值钱了。

  姚馆长的这封信值钱。我一好友喜古20,这信能换一瓶。姚馆长是省政协委员、安庆文化名人。他的身后是政务新区美伦美奂的新博物馆,还有安庆悠久灿烂的文化。

  还有,这封信是写给当年的末婚妻,后来的孩子妈的。情书。

  哪个豪杰不多情?馆长说,开完会回来,很累。可一想到王飞老师,全身就有无穷的力量,他让在省城进修的王老师注意保护眼晴。眼晴瞎了没人要的。

  落款是“战友中亮”。感恩伟大的时代,让我看到了两个奋进、拼博、有为的“八十年代新一辈”的成功之路。

  那批”六0后”有几个差?资料中那张宿松的田野考古地形图应该是姚馆长亲笔绘制的。

  二十

  站在公交站牌前,有两个叫九塘、吴祥的站牌名,还有不远处那个社居委的名字竟是我从教入职的校名,这里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站,还有我不久前搬迁的新居。今天都是第一次发现。一切是那么亲切、温馨,一切是那么巧合、偶然!

  四合院式的校园,被一汪清清的月亮塘缠绕环抱着,9个教职工,3个公办,5个民师。老校长瘦得只剩了皮,人不坏,就是怪,有天很认真地找我谈话,“你为什白天喜欢把宿舍门关着呢?”

  我说,“为什么不能呢?”那年,我18岁,也怪。忽然想起那个情境:上海入海口,水天一色,江海渺渺。我的两位好友、作家魏兄和冯兄在滩头漫步,两个老男人微醺,勾肩搭臂的。

  冯兄说,老哥,走着,走着,我们就老了。

  魏兄说,冯兄,走着,走着,我们又回来了。

【审核人:雨祺】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70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