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散文||山水淘出的风采

作者:沧海   发表于:
浏览:59次    字数:5959  手机原创
级别:文学秀才   总稿:63篇, 月稿:0

  好人,交往过是不会忘记的,因为那人的好铭记心中;好书,阅读过是不会忘记的,因为那书的好留存脑中。沈从文的《边城》就是这样一本好书。文革结束后我才知道有沈从文其人,此前好多年包括《边城》在内的沈从文作品被屏蔽,难得一见。一九八一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出版两册的《沈从文小说选》,有幸购得一套,那时我在家乡县城工作,信息闭塞,得好书爱不释手阅读。从此知道边城茶峒,知道沈从文乃湘西凤凰县人氏,心心念念,想去茶峒和凤凰看看。

  《边城》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茶峒一条通大河的溪,有渡船。守着船送人过渡的,是七十多岁的爷爷和孙女翠翠。翠翠清纯美丽,掌管水码头又为大河上来往船只排解纠纷的“船总”顺顺,他的大儿子天保和二儿子傩送,都喜欢上翠翠。天保央求父亲找媒人提亲,老船夫爷爷是乐意的,但翠翠之前偶然见过傩送,不中意天保,老船夫把话给天保:媒人提亲的“车路”走不通,你就走“马路”唱歌感动她吧。天保不擅长唱歌,把心思对弟弟傩送说了,傩送坦率地告诉哥哥:自己也很喜欢翠翠。天保颇感失落,第二天出发下大河行船,水性极好的天保竟然落水“淹没了”。老船夫想促成翠翠与傩送亲事,“船总”顺顺难排解失去大儿子的忧伤,不愿松口应承。傩送为哥哥的死而心怀内疚,也远走他乡行船,傩送与翠翠阴差阳错几次痛失互相表白的机会。老船夫爷爷怀着对孙女翠翠的不舍和为她未来忧虑的满腹心事离开人世,翠翠伤心欲绝在孤独中怀着似有若无的希望等待,那个远走他乡的傩送也许会回来,也许再不会回来……

  这是个凄婉的故事,凄婉的故事被沈从文先生用绵绵、徐徐、柔柔、切切、悠悠而又不失悬念的手法叙述,令人痴迷心醉,那葱郁的山,清澈的水、纯朴的人,那渡船那黄狗,那悱恻曲曲心事幽幽的爱情,让一代代读者感动,想去,去看看那令人神往的一切。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去过一次湘西,走龙山、永顺、花垣、张家界(当时还称大庸)到吉首,边城茶峒在花垣境,没能去,也没能去凤凰县,留下遗憾。遗憾留久了,想弥补的念头更急迫,今年春上到湘,友人问我还想去哪里走走,我脱口而出说,去边城,去凤凰,我早想去看看。感谢友人周到的安排,更感谢同行的邵博士,邵博士说他自驾遊到过茶峒和凤凰,让我喜不自胜。我们晚五点多钟上高铁列车,九点许到吉首。透过车窗往外看,高楼林立,马路纵横,全然不是原先模样。我印象很深,吉首产好酒,原名“湘泉”,后改名“酒鬼”,招待所的大池养个头特别大的娃娃鱼,路过时突然听见婴儿啼哭般的叫声,吓得同行女同胞直往人背后躲。我恋旧,想寻觅旧迹,但日程安排紧,第二天早起驱车去边城茶峒。记得花垣到吉首的路特别难走,要经过天险矮寨,当年我是一路握紧靠背椅扶手提心吊胆经过的。如今全程高速路,穿过一处隧洞时,开车的土家族汉子说“前面就是有名的矮寨大桥”,我一下来精神,恳请说“师傅!能不能停车,在桥上照张相?”“那可不行,桥上不准停车”,开车师傅一口回绝。车轮滚滚,瞬间驶过矮寨大桥,我心中怅然,想,高速路好走,快,要论看风景历险要,还是走原先弯多弯急爬坡上岭的路体验得更真切。眨眼间车驶离高速路,嘎然停车,师傅说:“边城茶峒,到了。”

  一座高高的牌坊,上书“茶峒”两个大字,是那令人神往的地方么?是读过《边城》后梦牵魂萦的边城茶峒!穿过牌坊,走过不长的街道,到河边。一河清澈的碧水,不停息地流淌,明亮碧透映照出景物和人的影像,微风吹拂泛起细细的水波仿佛在叙说生活的涟漪曲折,我忍不住称赞“啧,好水!”近水有一级级青石板台阶,我站在临水的一级台阶,身旁蹲多位大姑娘小嫂子在清洗菜蔬衣物。河岸一溜吊脚楼用斜撑的木柱承受重力,吊脚楼内的铺面整洁又各具特色。许多船只沿河停泊,也不时有船驶过,吱吱呀呀的摇橹似在唱一首熟悉的歌。是的,是这样,一切都宛若是沈从文笔下描写的画面。

  邵博士说,他上次自驾遊来此,对岸的小岛还保持原始风貌,有大大小小鹅卵石铺就的沙滩,有青翠葱郁的树林,有来去逡巡的黄狗,“那还真像翠翠和她爷爷居住生活的地方,很有点味道。”可现在岛上堆了个水泥怪物,粗看不知是啥,邵博士解释“是一本摊开的书”,我细细辨认才恍若看见水泥怪物角落处有“边城”二字。也不知谁出的馊主意,败兴,沈从文九泉有知也会对如此糟蹋他笔下的景物和他的名作而深为不满的。

  我们去上游码头乘船,到下游一座桥下折返,来回几公里,沈从文在《边城》开头这样写,“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蒿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都可以计数。”我们领略碧水清风,心陶醉了,灵魂似经受一次洗涤;然后到“啦啦渡”上岸,一条连接两岸的缆索,船上人攀缘缆索牵引渡船过河的模式,仍如旧时;从“啦啦渡”沿河岸前行不远,到了“一脚踏三省”的标界处,大石头上立着半米高三角体水泥界桩,每面分别写有湖南、重庆、贵州,下面赫然落款“国务院 1997”,顿时让人觉出这地界不可小觑。

  匆匆遊过茶峒,按行程安排得抓紧时间赶往沈从文先生出生地凤凰县,我仍恋恋不舍,那清澈的水,那葱郁的山,让我一步几回头想多看几眼,心中萦绕一个问题:沈从文先生为什么选择茶峒为背景写作《边城》?茶峒有何等魅力能激发沈从文先生喷薄而出的创作激情?诚然,沈从文先生在花垣生活过,他成年后迫于生计在割据湘西的土皇帝的部队当过抄写书记,对当地的风土人情传说故事了解甚多,为他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 ,但这不足以解释沈从文先生的灵感从何触发,何以能把一个普通不过的爱情故事写得那么温婉凄美。想来想去,我觉得还是只能向眼前的水眼前的山寻求答案,水是世间少见的清澈,山是世间少见的葱郁,沈从文先生钟爱这一片山山水水,净化灵魂,陶冶情操,文思如潮涌澎湃,下笔如神力相助,名作出世,成就卓绝风采。沈从文先生在《从文自传》中说,“我爬上一个山,傍近一条河,躺到那无人处去默想,漫无涯去作梦,所接近的世界,似乎皆更是一个结实的世界。”恰好印证我对沈从文创作之路的猜度。

  离茶峒,一个多小时到凤凰县城。如今的凤凰是著名的旅遊胜地,人气很旺。然而,凤凰县能如此出名,很大程度得益于凤凰出了沈从文,沈从文写出极具地方风情特色的作品,人们读这些作品,愿意来看看沈从文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我们到凤凰,第一等要事当然是去看“沈从文故居”。沈从文先生的祖父沈洪富参加湘军立下军功,任过云南昭通镇守使,又任贵州提督,后因创伤回家死去,《从文自传》说“这青年军官死去时,所留下的一分光荣与一分产业,使他后嗣在本地方占了一个优越的地位。”沈从文的侄子画家黄永玉明确记载“表叔的家在道门口边往南去的巷子里张家公馆斜对门”,并说后来沈家没落是租房住的。现在的“沈从文故居”显然是先前的住处并认真修缮过,颇具格局,大门上方高悬“沈从文故居”匾额,大门一侧墙壁上贴一块黑大理石镌刻烫金字体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牌。进门见“沈从文先生简介”,开宗明义说“沈从文先生是我国著名作家、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他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又说沈从文自出生到十五岁以前,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然后简介沈从文先生一生行状、主要著作和贡献。这简介言简意骇,无虚言浮夸,该称赞。说沈从文是“著名作家”,作品摆在那儿,谁也否认不了。说沈从文是“史学家、考古学家”,也有骄人的成果摆在那儿,“他晚年的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填补了中国文化生活史上的一页空白”,同样谁也否认不了。不过,沈从文放弃写作,转而专注于古代服饰等史学课题研究,背后却有令人心酸的故事。沈从文1948年受到猛烈批判,缘起复杂的背景和因素,如沈从文讥刺过郭沫若不会写小说,郭在“斥反动文艺”一文中说“沈从文一直是有意识地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1949年初,沈从文承受不了政治压力而自杀,经抢救大难不死,但文学创作就此中止,“人事关系”也由北京大学转到历史博物馆,后几十年不从事文学创作而潜心于历史考古研究。就文学言,这令人痛心,如果沈从文不被迫放弃创作,他会贡献出更多好作品,但另一面看,若没沈从文转行,谁坐几十年冷板凳填补空白,写《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这类煌煌大著?得失之间,似乎又是鱼与熊掌的悖论。

  凤凰另一名人是当过民国总理的熊希龄。熊希龄的父亲熊兆祥也是湘军行伍之人,对长子熊希龄寄予光耀门庭的厚望。熊希龄不负期待,十四岁考中秀才,几年后中举人,二十五岁中进士,入翰林院,人称“边楚蛮荒,前无古人,才华之高,乃三湘有为之士”。熊希龄不仅才华学问“誉满三湘”,还是支持、参与维新的风云人物,“湘行札记”第一篇曾讲到他参与筹办湖南时务学堂并被任命为“提调”(校长),那时的熊希龄称得上少年得志,敢做敢为。百日维新失败,熊希龄遭“革职永不叙用,并交地方官严加管束”处分,他匿迹“闭门读书”。熊希龄后得多方人士赏识与荐举而复出,他办学,办实业,亲历晚清历史上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五大臣出洋考察各国政治”,熊希龄被荐举为随员同行,他承担负责起草考察东西洋政治的所有书面报告、条陈和奏折。回国后赴东三省任多项要职。辛亥革命爆发,熊希龄由奉赴沪,拥护共和并加入中华民国联合会。先后任南京临时政府顾问、财政大臣、热河都统等职。1913年熊希龄出任内阁总理兼财政部长,组成“第一流人才内阁”。袁世凯图谋称帝,找“过失”攻讦熊希龄,他被迫辞职。此后,熊希龄投身慈善事业,赈济灾民,创办香山慈幼院等慈善教育机构,多有绩效。“九一八”事变后,熊希龄积极宣传抗日,淞沪抗战爆发,熊希龄组织“卫国阵亡将士遗族抚育会”,对抗战多有贡献。

  熊希龄故居比沈从文故居格局小些,没有规整的石块砌成的台阶,也没有列入国务院文物保护单位的硕大标牌,是那种旧时两湖山区常见的子瓦木板房,门前有硕大的水缸,想来是为防火灾用的。堂屋正中挂着熊希龄头像,花白长髯及于胸前,面目慈祥和蔼可亲。屋内展品多是一些旧时居家使用的物件,倒是熊希龄与他最后一任夫人毛彦文的照片引起我的关注,我对邵博士说:“这照片倒涉及些有趣的故事。”邵博士问:“什么故事?”我笑而未答,并不是故弄玄虚,实在一两句话说不清楚。

  毛彦文是留学女博士,才貌双全。讲到毛彦文,不能不提另一个人——吴宓先生。吴宓留学美国时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是有名的才子,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先在东南大学任教授,又曾负责筹建名声显赫的清华国学研究院并担任主任,吴宓还被国民政府教育部聘为首批“部聘教授”,“部聘教授”皆饱学之士。吴宓留学时有人给他介绍女友陈心一,吴宓因陈心一而结识毛彦文,他虽与陈心一结婚,但“真心爱的是毛彦文”。后来毛彦文被男友抛弃解除婚约,吴宓近乎疯狂地向毛彦文发起“攻势”,他为毛彦文写了几百首情诗并把部分情诗刊登在报刊上,一时闹得满城风雨。毛彦文慢慢有些心动,吴宓反担心能否与毛彦文婚后和睦相处,毛彦文在郁闷中去美国读博士,有天接吴宓电报,要毛彦文去巴黎,说“想清楚了”,要与她在巴黎结婚,毛彦文赶到巴黎,吴宓又变卦,说先只“订婚”。毛彦文伤透心,决定独身一辈子。

  婚姻累遭挫折的毛彦文终于遇到真爱,真爱来自熊希龄。原配夫人病逝后,熊希龄托自己的侄女朱曦向毛彦文提亲,年龄、辈份、地位悬殊,毛彦文不肯答应。熊希龄态度坚定要娶毛彦文,连他身怀六甲的女儿熊芷也来说合,终于让毛彦文首肯。1935年66岁的熊希龄与33岁毛彦文在上海慕尔堂结婚,来祝贺的各界名流将慕尔堂挤得水泄不通。牵线说合的朱曦、熊芷都与毛彦文同过学,两人又是熊希龄后辈,婚礼上有人送幅贺联“旧同学成新伯母,老年伯做大姐夫”,调侃得颇有趣。

  毛彦文向熊希龄提出的唯一要求是“婚后远离政治,不搞学术,只做慈善”,熊希龄照办了,俩人相亲相爱,幸福快乐。1937年熊希龄偕毛彦文取道香港回湖南时他突发脑溢血去世,毛彦文说“熊希龄给了我三年的安稳生活,我已经心满意足了”。此后毛彦文全身心投入慈善事业,1999年毛彦文在台北病逝,享年101岁。相较之下,吴宓则倍受磨难,文革前吴宓已被从清华大学调到西南师范学院,文革中被打成“黑帮”,后被“下放”到四川梁平“劳动改造”。岳南先生在《南渡北归》一书记述,1972年已79岁行将就木的吴宓被允许回重庆养病,住9平方米黑屋,工资扣发每月仅30元生活费,且受尽流氓宵小的虐待、恐吓、欺骗、勒索,勒索的手段之一就是要吴宓用钱赎回原本由他自己保存的《吴宓诗集》,吴宓一生酷爱书籍,何况《吴宓诗集》中收录有“吴宓苦爱毛彦文”的情诗,流氓宵小榨干吴宓全部钱财,吴宓的妹妹来接生活不能自理的吴宓回陕西老家,“所有的钱竟只有枕头下的七分硬币”。不久,吴宓满怀悲苦,在孤独与惊惧中气绝身亡。毛彦文得善终,吴宓受尽折磨而死,二人先前的选择注定后来的结局。毛彦文选择熊希龄,经历过人生跌宕起伏的熊希龄钟爱毛彦文并引领她走博爱众生的从事慈善之路,也算一段佳话。

  熊希龄少年得志,中年有为,晚年得真爱,人生极具风采。熊希龄是政界名人,为人处事自有其洒脱豁达豪爽宽容气质,但他对故乡一直有难于割舍的眷念之情。在热河任职时,他写过一首“壬子热河行宫感赋”,词中写了行宫的“云山万叠”“流水小桥”“争献颜色”,但落脚处说“心在故乡,风景依稀无别”。据此,似可以说,熊希龄也靠湘西美丽的山山水水滋养,钟灵毓秀,才造就他出众的风采。

  凤凰还出过许多出色人物。如前面提到沈从文的侄儿黄永玉,不仅是当代著名画家、豁达机智的“鬼才”,画作幽默风趣,常让人捧腹,笑过后又会有许多感悟,而且文笔也极具特色,他写的《比我老的老头》,与他的画一样很有特点,值得一读。凤凰县城目前还没有黄永玉“故居”一类纪念场所,但穿城而过的河上建有一座颇具特色的“虹桥”,据说外观造形是黄永玉设计的,黄永玉今年已作古,那矗立的“虹桥”展现黄永玉幽默有趣的风采,是最好的纪念建筑。

  到凤凰县,除探访名人故居遗迹外,当然要看风景。风景着实不错,那流淌的河水,河水推动大轮子的水车,高处的水流下来几乎要漫过低处河床上有序摆列当“过河桥”使用的石磴,两岸傍河而建的吊脚楼,河面上穿梭来往的遊船,一切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入夜,华灯齐放,流光溢彩,有人间仙境的感觉。这些成“凤凰古城”标志性画面,常常出现在电视和各类画册中。名气大,来的人多,也带来被称为“过度的商业化开发”的怪象,精心包装难掩低俗的侵蚀,更掩盖不住充斥泛滥的铜钱味,让仰慕秀美高雅圣洁之名而来的一部分人不适,甚或感觉失落。

  湘西之行,紧凑有趣,全赖邵博士周到安排。唯一遗憾处,邵博士本是最好的导遊,他讲礼行,再请位“导遊”,这“导遊”不关心怎么遊,心思全用在如何把我们弄到某个店买“旅遊商品”,价格不菲,我买两样,“导遊”仍絮叨。我见识过遊客“得罪导遊”,遭其侮骂受辱怄气,于是尽力敷衍,以免不快,终至行程结束,挥手笑别,也算一桩幸事。

【审核人:雨祺】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64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