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韵华章歌千载,与天地同久,桃李春风扬雅颂。
金声玉振化万民,共日月齐辉,成渝才俊领风骚。
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龙城诗社的大树就是泸县诗词楹联学会。我们的全称是泸县诗词楹联学会龙城诗社,我们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学会领导的关心指导下进行的。我们的办社模式是:老中青结合、新旧诗兼容、吟诵与创作并举,最终形成“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的局面。
扶掖后生,心无纤尘。2016年,渝蜀黔毗邻地区诗词研讨会在泸县举行,我参与了新闻报道,从而与学会结缘。2019年,会长屈强引我进入学会,副会长罗嘉荣、罗正伦不吝赐教,副会长章先后两次赠我词谱,副会长兼秘书长赠我诗词吾爱,良怀老师常题诗与相片,与我们唱和,无不展现出坦坦荡荡的君子之风。在此,对各位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吃水不忘挖井人。诗词的传承发展希望在中青年,然而泸县的中青年主要喜欢新诗的写作。参加诗联学会后,年过半百的我是最年轻的。于是,我萌发了成立龙城诗社的想法,提出“老中青结合、新旧诗兼容”,在老年人和中青年、格律诗和现代诗之间搭建一个桥梁,团结企事业、机关内中青年干部,当时,我是龙城诗社年纪最大的。当然也不排斥老同志,只要愿意,我邀请他们为我们的培训指导。
疫情三年,根据不宜聚集的要求,我们及时将线下活动转向为线上活动。特别是2021年,以范世彬为主龙城经典教育研修工作室的吟诵教师加盟龙城诗社,给我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我们提出“吟诵与创作并举”理念,成立龙城创作群、龙城吟诵群,开始诗词吟诵创作线下线上的活动。
2024年,我开展了“龙腾盛世 诗咏龙城”迎春诗会。诗词吟诵走进云龙镇学校和城西学校,200多位语文老师和学生参加培训。开展了暑假“川渝联动.诗酒飘香”和寒假“快乐吟诵.诗意新春”吟诵培训,吸引了泸州市泸县、江阳区、合江、古蔺、叙永、内江市、重庆市奉节、云南、福建、天津的教师和学生参加吟诵,700多名学生获得结业证书,泸州从事吟诵教学的老师已经有100多人。
龙城诗社倡导的“学吟诵 行诗教 育新人”,社会影响越来越大。泸州市评论家协会成立了吟诵与鉴赏专委会,泸州市诗词学会、泸州市评论家协会专程到泸县进行诗词吟诵进校园的调研,云龙学校和城西学校被泸州市诗词学会授予“中华诗词传承示范学校”。范世彬、王禹佳加入了四川省诗词学会吟诵专委会。从事吟诵的教师李霞、胡绍举、罗志平参加泸州市屈原魂诗词大奖赛获得了二、三等奖,吟诵教师王禹佳、宁顺芳、罗志平、罗怀均指导的学生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特别是王禹佳指导学生四名学生参加全市楹联比赛,全部获等级奖,其中获一等奖两名,全市共5名,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一名。范世彬、王禹佳等10名老师荣获全国第二轮“中华经典吟诵实验”项目优秀教师。
龙城诗社秉承“兼收并蓄、互补共享”的理念,与重庆奉节甲高诗社结成友好诗社,组织带领大家参加望岳诗社开展的功益培训,写作水平突飞猛进,2024有罗志平、李霞等10名会员成功加入中华诗词学会,占13个分会的半璧江山。
诗社搭平台.喜欢你就来。龙城诗社之所以有生机和活力,是因为我们抛弃门户之见,不分地域、不分诗体、不分诗社,只要你愿意到我们诗社群中来交流作品,我们都欢迎。目前,《诗咏龙城》微信群里有学会副会长罗嘉荣每月开展龙城大讲堂培训,副会长李良怀每日看图嵌句诗训练示范。有古风诗词爱好者王辉远、新诗爱好者孔雪枫、个体户官怀、牛滩分会的熊起才、金鳌风诗社社长刘忠高、退休干部范子文等老同志天天与我们一起写作交流。
2024年,龙城诗社微信公众号发表诗词专辑150余集,宣传文章30余篇,刊发诗友诗词新作5000余首。会员作品还被泸县书法家协会书法家撰写,展出、获奖。会员作品发表在《巴蜀诗词》《四川诗词》《蜀诗年鉴》《永川诗苑》《璧山诗苑》《泸州诗词》以及《龙城文艺》、《龙城翰苑》等刊物上发表,或在各类征文中获奖。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近年来,龙城诗社原副社长杨小春当选为县作协常务副主席、担任了奇峰诗社常务副会长;何苗当选为县作协秘书长;诗社原创作部部长罗怀均在喻寺镇牵头成立了衣锦诗社,吟诵部部长王禹佳成为百和镇鹿溪诗社副会长,为我县培育拓展基层分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把诗词植于校园,校园就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人文之都。把诗词植于校园,校园就是落英缤纷、莺啼燕语的尘世桃源。诗词吟诵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孩子带来自信、快乐。
春临冱水畔,诗诵蟾山巅。在这个寒冷与温暖交织而存季节。让我们用抑扬顿挫的诗歌,吟颂和谐富裕的生活,吟唱自己平平仄仄的人生。
这真是:千年古县美名扬,冱水蟾山焕彩妆。
结社吟笺留锦句,筑坛赋笔写华章。
龙城举帜新潮涌,宋韵流芳旧律锵。
更喜今朝倡雅聚,成渝融合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