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

张万忠|想吃点啥

作者:柚子   发表于:
浏览:55次    字数:1158  电脑原创
级别:文学秀才   总稿:56篇, 月稿:0

  “儿呀,今天晚上我们吃点啥?大孙子你要吃啥?”我想这句话对于有儿孙的人都不会陌生。

  被问过的人,都是健忘的。

  我就不记得我的爹妈问过我这样的话。也许这句话太过平常,也许这句话说得太多了,反而丧失了记忆。

  可是,可以毫无怀疑,作为老人,肯定都对着他的儿孙问过这样的话。虽然我小的时候家里很贫穷,但父母的爱是不会因为生活艰难和贫困而减少的。

  前几天,我正在做晚饭,心里突然有一个声音冒了出来,似疑问,似质问,似责问!“你为你的爹妈做过几次饭?你做饭的时候想过你爹妈喜欢吃什么,问过他们要吃什么了吗?”这好似当头一棒,我有些懵了,我的心立马乱了,我甚至不敢抬头直面那个质问我的声音。

  我一直以为我是一个尽责而有孝心的儿子,为父母养老了,送终了,在他们的晚年过上了他们这一辈子最舒心的日子。所以自己的心里也是安然的。

  现在我也老了,身体的感觉,精神的感受,心里的需求与渴望,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这变化有多少是不能对外诉说的。人老了,对物质的需求少了,温饱足矣。可是,他的精神需求却因为日渐衰老而增加。这些精神需求有社会层面的,也有家庭层面的。

  可是这些,自己过去知道吗?想过吗?想过父母最低的生活需求,那就是吃一口烂乎的,可口的饭菜吗?想过他们的精神需求吗?没有,这些都没有过。

  我也知道,过去的老人,他们的精神需求,要比现在的老人简单得多,少得多。有衣有食,更有儿孙绕膝就足够了。他们也从来不会为自己的将来考虑,有儿有孙,那是他们的事,和自己无关。自己只管活只管死。现在社会变了,现在的老人这点福利待遇是没有了。尽管丰衣足食,但多数老人的内心是空虚的,凄凉的,焦虑的。所以更显得现在的老人精神需求的更多与更重要。

  记得父母还健在的时候,有一次我炖了个大豆腐,父亲吃了,直说好吃。可是以后我却没有想到多做几次。更没有过做饭的时候想到父母的口味,或为他们单独做点啥。有的时候,做饭水放少了一点,硬了一点,我们吃着没大的感觉,可是父母牙口已经不好了,他们吃着肯定有些不舒服,可他们从来没说过。喜欢多吃一口,不喜欢少吃一口,这就是父母。一点点都不想给儿女添麻烦。

  现在明白了,知道了这些,可是一切都晚了。老天是不会给你纠错的机会了。

  忏悔已无济于事,痛心也免不去自责。

  再多说一句:不是为了给自己免责,也不是为自己开脱。而是说一个人性本质的东西:知道忏悔、反思与痛心的人,是有心的人。是对父母的奉养上尽责的人。对于无心的人,父母活着不管不问,几乎和自己无关的人,是不会去想自己有没有尽孝的。所以他们也从来不会受到自己内心的谴责,更不知道什么叫痛心。

  “想吃点啥”,这句话永远不会过期,而且多数是上对下的。但愿下对上也能多一点:爹、娘,你们想吃点啥?(责任编辑:胡彦江)

【审核人:雨祺】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25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生活感悟

查看更多生活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