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李郁葱: 萤火虫的光芒

作者:小昭   发表于:
浏览:64次    字数:1787  手机原创
级别:文学秀才   总稿:55篇, 月稿:0

  这是一种人们很喜欢的昆虫,因为它腹部小小的光源在夜色中宛如灯笼,它成为浪漫的代名词,这名字让人就有参与感,只是它现在越来越少了,一方面是光污染日益严重,另外它的生长环境比较苛刻,需要纯净的水源。

  在我年小的时候,在房前屋后,在河边沟畔,夜幕中见它们灿烂飞舞,仿佛灯盏舞动,如果落到衣服上,或者在手掌上,会有流动的质感,而飘到夜色深处的时候,一不注意,也会把它当作是流星划过,何况它本身就有流萤的称呼。

  “萤火虫,点灯笼,飞到东,飞到西,好像星星眨眼睛,好像盏盏小灯笼……”这样耳熟能详的童谣,大抵就是萤火虫最好的素描。和抓到蜻蜓一样,那时我也同样喜欢把萤火虫抓来后放置在蚊帐中,大概是喜欢那种闪烁的梦幻感,有着苍穹无限的意蕴。

  那个时候,被“鸡汤”所灌输,所谓的萤光映雪故事里的车胤很是让人钦佩。故事忘了是谁讲的,说古时候(晋朝)有个书生(车胤)家里穷,没有点灯的油,所以在夏天的夜晚,书生就用白丝绸做成透光的袋子,装着几十只萤火虫映照着书本,夜间接着当日白天地读书;冬天呢,就在雪地上对着雪的反光读书……后来,他成为了一位博学多才的人。

  小时候这样的励志故事听了很多,当时觉得这个书生好厉害啊,是不是应该可以仿效?但后来读小学高年级时,有一次突然想到这个故事时,觉得自己被骗了:如果一个人白天有那么多时间去抓萤火虫,那何必晚上看书呢?而为了证明某种完全没有必要的努力,事倍功半,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脑子进水了。

  萤火虫的样子其实很朴素,普普通通的虫子,邻家小妹般的简单而干净。如果在白天遇见,甚至会有意无意去忽略:它不像瓢虫有着绚烂的色泽,也不像蜜蜂有着田野所散逸出的神秘香味。萤火虫不难看,但绝对没有让人惊诧的模样,它就是普普通通的混迹于昆虫之中,它的所有的光芒在于腹部的光源,而这,只有在黑暗中才能看见这自带的光芒,就像有些人的有些品德,多数时候是不会显山露水的,只有在特定的压力下才会凸显。黑暗是萤火虫的催生物,没有夜色,就没有萤火虫的空间。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隔着无数的时空,唐代诗人杜牧在《秋夕》中这样写过,秋夜如水,这种感受却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的。

  在童年的看见中,这种光芒是神秘的,因无知而产生的深邃幻想,这就像在那个年龄的我,每当万籁俱寂,而碰巧偶尔有睡不着的时候,我会把夜色想成无边无垠的大河。我没有想到海,是因为当时我还没有见过海,海只是一个虚无之词,它跌入到我们的口中时,就变成一种具体而沉重之词,它像是一具躯体。

  白天硬朗的光中,在一些草叶上,我们可以看到萤火虫,看起来有些柔弱,弱不禁风的那种,但事实上这些小虫有其独特的生活方式。比如萤火虫的幼虫,水栖的螺类、贝类和水中的小动物,以蜗牛、蛞蝓为食物,有些种类还会捕食蚯蚓和昆虫等小动物。

  蜗牛、蛞蝓,哪怕是蚯蚓,从体型上对萤火虫来说,都是巨大的,这种反差让它的胜利非常传奇,这是值得讲给孩子听的:萤火虫有着天生捕猎的智慧,蜗牛的腹足会分泌一种粘液,它爬过的地方就会留下痕迹,而萤火虫幼虫利用自己的嗅觉可以发现蜗牛。在捕食过程中,萤火虫先爬上蜗牛的贝壳,用它的3对足将其紧紧抓住,尾足也牢牢吸附在蜗牛壳上,然后用它针状的上颚攻击蜗牛的触角并注入麻醉液,直至蜗牛失去知觉。然后它分泌消化液于蜗牛肉上,再用它的上颚夹肉,使消化液能充分地将肉分解成流状的肉糜,然后犹如我们享受那种蜜桃,用吸管吸入自己的肚子。

  这种生存之道是不是很完美?如果去研究的话,也许需要非常复杂的演化进程才能诠释清楚,但有趣的是,当我去抓这些萤火虫成虫的时候,它们只是喝水或吃花粉和花蜜,完全是一派谪仙人的风采,和它的幼虫时的行为大相径庭。在成长的过程中,它完成了看不见的蜕变,这不同于形体上的改变。

  萤火虫最多的地方往往是在水沟或水塘的边缘,它出没在垂柳的绿丝之间,我伸手去捉的时候,像是要去捉住一个梦。有时,萤火虫会垂直掉落,落在草叶上,但它忘了,它美丽的灯盏暴露了它。我们去捉它的时候,一不小心,也会跌落到水中,然后,湿漉漉地爬起来,那点湿也并不当回事,我们的叫声也如灯盏点亮。

  而更多的时候,是在夏秋之时,我们追随着那一闪一闪的光,用扇子或者轻纱做的网兜去捕捉它,把它们装入玻璃瓶中,像装入到人生的记忆之空茫中。

【审核人:凌木千雪】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77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