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邢化忠:后山饺子

作者:宜美   发表于:
浏览:33次    字数:3715  手机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14篇, 月稿:14

  01

  饺子文化源远流长。相传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由张仲景发明。当时,医圣用面皮包裹的药材、羊肉等,来治疗病人的耳朵冻伤。因这种食物的外形为月牙状,故最初称其为娇耳。

  饺子的名称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称呼。三国时称月牙馄纯,南北朝时期称偃月形馄饨,宋代称为角子,元代、明代称为扁食,清代则正式定名为饺子。饺子的烹饪方法多样,包括煮、蒸、煎、烤等,并且在我国各地有不同的风味和做法。

  饺子是北方人的主食之一,好吃又寓意吉祥,除夕之夜吃饺子,就是取“更岁交子”之意。有句俗语“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如倒着”,要说哪的人最爱吃饺子,除了东三省黑、吉、辽外,就数内蒙的大后山了。东三省很出名,无需赘述。何谓大后山?有必要介绍一下,用一句话概括:阴山北麓广阔的农村地区叫大后山。大后山吃饺子习惯煮,煮熟的饺子叫水饺。

  我的家乡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位于祖国北部边陲,南连阴山北麓的武川县、东临四子王,往北走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牧区,再往北走就到了蒙古国。因此这里的农村地区就是大后山的后山,冬季漫长寒冷,极端气温可达零下30摄氏度左右。“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冬至开始数九,数九寒天,如果吃不好穿不暖的话,说句骇人听闻的话,还真能把耳朵给冻硬。即使去了医院,也未必能保住。

  我生在后山,长在后山。山珍海味、鲍鱼龙虾几乎没吃过,对于饺子那是最熟悉不过了。从记事起母亲就让猜饺子的谜语,“朝南飞来一群鹅,扑通扑通跳下河”“朝南来了个秃小子,有头没脑子”——勺子,煮饺子用。为甚这群鹅总是朝南飞来?有时也朝北飞来吧?因为朝北飞来的是外国的鹅,进不了锅。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后山的物质生活匮乏。大、小雪旮旯开始卧食,家家户户要么杀一口猪,至多一百来斤,舍不得全吃,甚至会卖掉一半;要么宰一只羊,三四十斤。我们家兄弟姐妹六人,可谓僧多肉少。为了支应门户,让家里人在整个冬天的所有节令和节日能吃上饺子(冬至、元旦、腊八、春节、元霄节肉多些),母亲把肉剁碎,充分与胡萝卜馅搅匀,和上素油(植物油)、猪油或羊油、调料等,调成香喷喷的饺子馅。如此这般制作成的黄大肚,我们都吃得津津有味。母亲每年总会把现杀的肉省出几斤,腌制在五个罐头瓶里,来年天热时贮放在土豆窖。这五罐头瓶肉是除大哥外,为我们姊妹五个过生日时拌饺馅备着的。因为大哥的生日是阴历的十一月份,剩下我们几个都是夏、秋两季搞不到肉时的生日。仙逝的母亲用心良苦啊!每每提及,她那忙碌的身影总会浮现在我的眼前,情不自禁,潸然泪下……

  在冬至、春节、元霄节等重大节日,母亲会准备两枚一分硬币,一枚包在饺子里,另一枚包在耗子(饺子捏成耗子状,供小孩食用)里,谁吃到谁有福。每次吃饺子我总是有福之人,因为耗子数量不多,都归我吃。等我稍长大一点,已认识到这是小儿科游戏,于是就不让母亲包耗子了。从此,由于我的饭量小,吃到镚子(小硬币)的机率就少,一下子从有福之人沦落为晦气之人。我吃不到镚子不高兴,父亲、母亲吃到镚我也不高兴;哥哥、姐姐们吃到镚子我更不高兴;哥哥姐姐们见我不高兴,把他(她)们吃到的镚子偷偷扎在我碗中的饺子里,被我发现,自尊心受的了伤害,委屈的竟能哭起来,过一会儿又笑了,喜怒无常。

  我真的长大了,上了高中。正月去四姨家走亲戚,吃饺子。四姨也说饺子里包了镚子,谁吃到谁有福。我心想,这与我无关,长这么大除了耗子里吃到镚子,饺子里没我的份儿。奇迹发生了,我从盘子里夹了五个饺子,头一个就吃到了镚子,险些吞在肚里。四姨、四姨夫、姨姊妹们夸的我有些晕晕乎乎,仿佛自己真的是有福之人,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不过,也后怕,万一不小吞下去,排不出去,弄不好还得去医院。倘若医院也没治,那就幸福得惨了。

  02

  后山人大部分是从山西“走西口”迁徙而来,山西二人台歌曲在这里广为流传。山西传统二人台《拜大年》歌词如下:

  过罢大年头一天,

  我和连成哥哥来拜年,

  一进门,把腰弯,

  哥哥拜,妹子挽。

  过了初一初二、三,

  我请连成哥哥吃上一顿饭。

  切葱花花擀豆面,

  你剁馅来我和面,

  不大不小扁食食捏下两平盘。

  ……

  这段歌曲演绎了拜年的风俗和传统,描述了这对青年男女在拜年时的互动,展现了拜年的场景和情感。另外,从歌曲中似乎觉得这段青年男女还未完婚,正处于自由恋爱期。说书唱戏,揭露的丑恶,歌颂的是美好。就不深究这些了,只要拜年时能吃上饺子,后山人爱看。

  上世纪八十年代,甚至到了九十年代,后山、农村嘛,还比较封建落后。男女青年自由恋爱的很少,绝大部分的婚姻都是靠介绍人牵线、撮合而成。不是谁也能当介绍人的,只有那些脑子活、交际广、能言善辨的人才能胜任。后生想讨老婆,先请介绍人吃饭,“是媒不是媒先拿匾食擂”,当然是吃饺子了。介绍人会根据男方的家庭状况,相貌等,以他敏锐的眼光,方圆几十里内,踅摸一家与之门当户对,相貌、智商等般配的姑娘,利用他那三寸不烂之舌征得女方和家长的同意。接下来安排相亲,若双方认可的话,举行定婚仪式。然后还要走探话、下茶(确定迎娶日期)等流程,一切办妥,介绍人就算大功告成。在此期间,介绍人无论到了男方、女方家,都拿匾食擂。完婚那天,迎娶新娘的人要吃上马饺子;第二天随媳妇回门,新姑爷必须吃五味饺子。所谓“五味”饺子,就是酸、甜、苦、辣、咸五种口味的饺子。象征作为丈夫在以后的家庭生活中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要像吃五味饺子一样,要学会包容、承担,夫妻要同甘共苦。

  当年我吃“五味”饺子,说起来难以启齿,事隔多年就不怕献丑了。那天我坐正席,连襟和几个小舅子作陪衬。我是正席嘛,丈母娘先给我端的饺子碗,不多不少正好五个。心想,这不正是酸、甜、苦、辣、咸?哪种口味也不好吃。于是我耍了点小聪明,把这碗礼貌性地让给了连襟,因为他比我大。笫二碗也是五个,再让不出去了,只能归我。吃了两个没吃出异味,见连襟比我吃得还慢,仅吃了一个,暗自窃喜。笫三个我仍像吃前两个一样,先把馅一点一点尝着吃完,仍无异味。没想到“机关”就在第三个饺子的两个角的其中一个里,原来不是五味的其中一味,是花椒、大料、茴香、盐咸或许还有其它调料,一种说不出的味道,被我咽下……结果可想而知,先是看我出洋相,后来满屋子的人哄堂大笑,丈母娘也笑,笑得我脸红勃子粗。事后才得知,其实丈母娘仅包了一个“五味”饺子,被我这个新女婿吃到了,天径地义。

  以上写了个小插曲,言归正传。如此这般,经介绍人牵线促成的婚姻,虽吵吵闹闹多半辈子,但也磨合了多半辈子,最终磨成了恩爱夫妻,到老了谁也离不开谁。不像现在的有些年轻人,自由恋爱,刚开始轰轰烈烈,卿卿我我,没吃几年饺子就感情破裂,分道扬镳,发人深思啊!

  九十年代首播的电视剧《渴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收视率高达98%,差不多全国人都在看。每晚播出时间一到,城市、乡村;大街、小巷几乎找不着人。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工人阶级家庭出生的刘慧芳喜欢上了同厂知识分子家庭出生的王沪生,于是不顾家人的反对嫁给了王沪生,最终感情破裂。刘慧芳善良温顺的性格,受尽了王家的欺凌,忍辱负重,看得让人落泪,同时也令人“愤恨”,总想为她打抱不平。她们家最好吃的饭是饺子,她母亲“韩影”老太太变着花样给包饺子,是不是饺子不如王沪生家的大鱼大肉抗硬,怎就这么柔弱呢?“谁能告诉我是对还是错,问询南来北往的客。”,全国人民都会告诉你对与错。不过,故事还算完美,后来与同样是工人阶级出生,老实巴交的宋大成结为伉俪,哪怕一辈子吃饺子也幸福!扯远了,想起甚就想写甚,就此打住。

  03

  如今的后山,物质再也不缺。拌饺馅的食材不单单是胡箩卜,芹菜、韭菜、白箩卜;青椒、白菜、西葫芦等等,应有尽有。正宗跑坡牛羊肉,不和蔬菜的肉馅饺子更好吃。饺子不仅成了后山人的家常便饭,也是招待客人、亲友聚餐、洽谈业务等等事宜的首选。吃了手把肉,似乎还缺点什么;再吃上一碗饺子,才感觉热乎、舒服、惬意。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的饺子文化也像茶文化逐步走向了世界。受华人影响,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舍掉咖啡品起了茶;学包饺子过春节。写饺子,就想寻找有关饺子的话题。“茶壶里煮饺子”,饺子为甚要在茶壶里煮?不仅仅是能煮熟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不是这句歇后语的N个后半句的黄金搭配。这里肯定有其更深层次的解读,更深刻的内涵,说不定是饺子和茶合二为一的完美文化。华夏文化博大精深,本人才疏学浅,“肚里有货倒不出”。

  2024年11月30日,八方游客齐聚达茂旗百灵那达慕文化产业园。包头市冬季那达慕暨赛马“超村”挑战赛.卧食文化活动火热启幕。连续5天,达茂旗天天上央媒。草原英雄小姐妹助力家乡“达茂草原牛羊肉”驰名全国,走向世界。今后,后山饺子的知名度也会越来越高,闻名遐迩,身为家乡人我感到十分的自豪。

  冬至已过,天气越来越寒冷。走进后山的任何一家,都备下几百斤的过冬肉。元旦、春节即将来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聚在一起,包饺子的,擀面皮的;剥葱、捣蒜的;团团圆圆,和和睦睦;热热闹闹,说说笑笑;这就是家的气氛,家的温馨,家的味道。

  当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饺子就酒越吃越有”。

【审核人:凌木千雪】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29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