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荆河日记•老 师

作者:李品刚   发表于:
浏览:109次    字数:1050  手机原创
级别:文学秀才   总稿:49篇, 月稿:0

  笔者打算学书法的时候,其实是没有打算学草书的。为什么?因为草书离民众太远,不说一般的读书人,就算像我这样的知识分子(国家排价),也有些讳莫如深。我学书法,定的方向是平民化,即取平民化的审美方向。有人说,你懂审美吗?这点你放心,你可以拿诗歌、散文、小说以及一般文体来现场检验我。至于书法,依据审美相通的原则,也可以说个一二。当然,术业有专攻,我现在不是在学习书法么?那么,我怎么又扯到“老师”这个话题上去了呢?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嘛,当然是规律,这是一般的教书匠很难达到的一种学问和人类发展规律的最高境界。“惑”,是那些疑难杂症,没有真正搞懂学问的人,也缺少“解”的能力。至于“授业”,那也是一种本领。我们通常说,教师领进门,学好在自身。问题是,你能不能把学生领进“门”,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首先,你有没有以“一桶水”对“一碗水”的业务优势?其次,你有没有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人格魅力?其三,你有没有把学生“领进门”方式和方法?你是在“门内”了,但学生在“门外”呀!且不说前路漫漫,能够把学生“领进门”,这就是你的本事了。

  今天听了千尺学堂李泊达老师讲的一节草书课,豁然开朗。当然,这一节不是专门讲草书的,只是像鲁迅先生那样“带”了一笔,就燃起了我对草书艺术的兴趣。我当然知道,草书是书法的最高境界。只有草书,才能尽情挥洒书家的抱负胸怀。前面我说的不学草书,并不等于我不欣赏草书。只是不想下笔去学它。那么,泊达老师又是怎样撩起我的兴趣的呢?他当然引的是唐代书家孙过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不学楷书,草书就没有根底;不学草书,楷书就不能算真正的翰墨(艺术)。也就是说,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你说,你想学书法,能够绕过“草书”么?绕不过去的。当然,作为一个优秀的书法教师,除了具备渊博的学识之外,还必须具备“领”的实际本领。他的现场讲解,让我知道了草书的运笔轨迹。原先,我最头疼的,就是不知道草书的每个字,究竟是怎么来的。比如,那个双人旁,怎么就变成了类似一个“土”旁?哦,原来,用那一个短横,代替了两撇。还有一个“心”字,怎么就写成了三点。尤其是笔与笔之间的衔接,没有老师的剖析(分解),靠自己的眼睛和“悟”,要弄清楚,那是很费气力的。所以,“领”的本领,就是老师的学识和经验。

  牛顿,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同时,又是一个最糟糕的老师。他当老师的时候,不是老师放学生,而是学生放老师,最后,他成了一个孤家寡人。当然,我们不能求全责备。我这里要说的是,教书育人,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

【审核人:雨祺】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75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