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伴儿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到西安旅游。2025年的暮春时节,我和老伴儿终于得偿所愿,于4月17日晚上,在北京西客站乘坐火车,前往西安进行旅游,旅游的时间为一周。
4月18日上午,我们随团顺利抵达了西安火车站,这个旅游团共有30人,都是老年人,年龄最大的就是我们夫妇俩了。
此次西安之旅,玉屏旅行社为我们设计了不少著名的景点,其中大雁塔、兵马俑、华清池、壶口瀑布,以及大唐不夜城等,都很有名。这次旅行,最让我记忆犹新的要数参观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
4月20日上午,我们按照行程安排,前往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进行参观。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北新街七贤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中国共产党在此设立了红军联络处,1937年9月改为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主要工作:开展统一战线工作,输送进步青年去延安,为陕甘宁边区和前方转送战争物资。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彭德怀、叶剑英、邓小平等人多次来此,并指导工作。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9月办事处撤回延安。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下了大巴车,就开始飘雨了,雨点先是疏疏落落的,不一会儿,雨便下得密集了,风也刮得更紧了,将雨丝斜斜地抛向地面。我们撑着的伞,伞骨随着大风在颤抖,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仿佛随时就会散架似的。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就在我们的眼前,首选映入眼帘的是灰砖砌成的门楼,由于阴天的缘故,门楼在雨中显得愈发陈旧。门楣上“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几个大字,已被岁月磨去了棱角,却仍倔强地悬挂在这里。我们收了雨伞,雨水顺着伞面滑落,迅速在地上积了一小洼雨水。我们把雨伞装入塑料袋中,避免在参观中,弄湿他人的衣服。
此时,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雨打树叶的沙沙声。几株老槐树伫立在院中,枝干黝黑,叶子被雨水冲洗得越发明亮。树下积了不少雨水,映衬出灰蒙蒙的天色。我们大家随导游,踏着湿漉漉的青砖,向里面走去。
展览室里陈列着些旧物:褪了色的军装、生了锈的军号、泛黄的照片。玻璃柜里躺着一本日记,纸页已经发脆,字迹却还清晰。那是一个叫李什么的小战士记录的,某年某月某日,“今日又有一批药品运往前线,王同志说这批药能救不少同志”。字写得歪歪扭扭,像是匆忙中写下的。
雨声渐大,敲打着窗棂。我们站在窗前,看雨水在玻璃上蜿蜒而下。恍惚间,似乎听见院子里有脚步声,回头望去,却只有雨帘中摇曳的树影。
拐角处有一间复原的办公室,办公室里有木桌木椅,还有一盏油灯。办公桌上摊开了一张地图,地图上用铅笔勾画的箭头指向四面八方。椅子背上搭着一件旧军大衣,袖口已经磨出了毛边。我们不禁伸手摸了摸,布料粗糙,带着陈年的气息。
雨下得更急了。我们转到了后院,看见一口老井,井沿儿的边上长满了青苔。我探头望去,井水幽深,映出了自己模糊的倒影。据说当年办事处的同志们就是靠这口井取水,寒冬酷暑,从未干涸。
我们准备离开时,雨下得小了。我们站在门楼下,看着雨水从屋檐滴落,在地上砸出一个个小坑。伞上的水珠滚来滚去,终于“啪”地一声落在地上,混入了积水之中。
走出大门,我回头望了一眼。那灰砖门楼在雨后的天光里,竟显出几分生气来。那些曾经在这里忙碌的身影,大约也曾在这样的雨天匆匆进出,带着前线的消息,带着后方的物资,带着那个年代的希望与艰难。
雨停了,风还在刮。我们收起雨伞,沿着湿漉漉的街道走去。
我和老伴儿随着人流渐渐远去了,回到了大巴车上,我透过车窗,最后又看了一眼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不少的感慨涌上了心头……
2025年5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