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散文

黄莉||绿满初夏

作者:盛林仙儿   发表于:
浏览:56次    字数:1355  手机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57篇, 月稿:0

  喜欢绿色山野,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我家在橘州罗江畔,少时见惯了江水悠悠,渔舟唱晚,却难见山岭。因此假期得了空,便到处爬山。

  刚认识老张那会,看过他村子周围的环境后,觉得村名雅致而又名副其实:山心村。村子青山环抱,风景优美。

  只是村子位于林尘和丽岗两镇的交界,远离圩市。那时交通不便,尽管田地较多,群山之中还有个天然水库,但村民们种植单一,农业发展比较落后,只求得温饱,生活并不富裕,许多人选择外出打工,闲置了大片土地。

  翻看旧照片,不难发现村子今昔相比之巨大变化。近年来,因为有国家扶持,不但通往圩镇的道路修了,环村路修了,排污渠修了,甚至连田地间的田垄都硬底化了,灌溉农作物的水渠也硬底化了。村子自从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后,更加干净整洁,绿意盎然,宜居舒适,向往已久的自来水也装上了。

  去年,一个好消息让人精神振奋,由于国家补贴,加上村领导的好策略,村里最后一片闲置土地也承包出去了,山心村,彻底绿美起来了。

  村西边片区的土地,承包老板种的是沃柑。这种柑皮薄肉多,鲜甜可口,挂果期长,好几个月柑林里都能看到像小金灯一样的柑果在绿叶间闪亮。人们赞誉沃柑是个行走的果汁库,吃进嘴里,甜在心里。

  村南的土地种的是时令蔬菜,一畦畦的绿,一块块的滴金流翠,“茄红椒绿篱沟浅,上架黄花似蝶穿。”说的就是村南的菜地吧。

  村东的田本来是沼泽地质,难耕种,被金精火眼的承包老板量身定制,挖成鱼塘养鱼了,鱼塘左边建栏养猪,右边养青蛙,承包老板忙得不亦乐乎。

  那些土地都是离村较远的,而离村近的庙山垌、大瑶山、佛子岭、圆岭等片区的土地,则是最后一批承包出去的,也是面积最大的,大概一百五十亩左右。承包老板全种了桑树,养蚕基地建在圆岭。原来,我家在圆岭的三分地变成蚕宝宝的公主房了,在其他田垌种上桑林的土地有好几亩。

  上个周六,我沿着像白练一样穿梭在田野上的桑林大道,一路向北,亲近桑林。这条桑林大道是上个月才完工的,绕桑林一圈,接通村子的东西南北。从来不曾想过,有一天我能走在汽车道上去田间地头看农作物,不禁心潮彭拜。一路上,目之所及皆是桑树,枝叶繁茂,生机勃勃,绿得酣畅淋漓,仿如一片片小森林。桑叶自带清香,是蚕的粮食,蚕吃桑叶吐丝结茧,蚕丝应用广泛,价值很高。而桑葚此时已染上了白红紫几种颜色,可谓姹紫媽红。葚果也是个宝,有食用和药用价值,能乌发养颜,滋阴补血,养肝明目,能抗衰老,提高人体免疫力。

  路上,遇上邻居阿娟和阿芬等人,几个人刚从桑田下班回家。她们是管理桑树和蚕室的工人,是正式员工,领月薪。采桑叶等工作,有其他工人帮忙完成。

  看着她们说笑着离开,我能感受她们的愉悦:初夏的清晨,薄衫轻鞋,踩着蝉声出发,傍晚,浸染着红霞,牵着黄牛回家。现在,村子里没有闲人,承包土地的农场主们,如沃柑园,菜园等,都从村子里招工。

  看完桑林,后来去看了蚕室,凭记忆找到我家土地的位置,在窗口看了里面的蚕宝宝,思绪万千。和其他工人聊了会,大家都感慨着:曾经交通闭塞的村子,贫穷落后的我们,何其有幸,今天,也成了小地主,不仅能领地租,还能在自己村子里工作,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持续收益,大家幸福感满满的,心里万分感谢帮我们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领导人。

【审核人:凌木千雪】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65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田园散文

查看更多田园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