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散文

王继如:寒露至,秋意深

作者:荣颢   发表于:
浏览:123次    字数:1752  手机原创
级别:文学秀才   总稿:54篇, 月稿:0

  三天前杭州宣布入秋,一眨眼就是寒露节气了。一早看朋友圈,照例有女作家王寒的鸣谢微信,省农商行桐乡支行的职工朗读了她的节气主题散文《寒露:东篱把酒,暗香盈袖》。这个节气由桐乡人来读这篇散文,我的直觉那是天赐之作。王寒的文字温婉而准确,有女性特有的感性与细微。只是这是她几年前的文章,以今年今天的气候物候看,氛围稍稍有了点违逆。

  许多喜欢发圈的朋友今天都有关于什么是寒露和寒露之与白露的科普说法,事情总有例外的,就象俄乌冲突以及美联储加息,许多传统的老方子似乎都治不了眼下的病症。都已经过白露了,江南大地并没有什么白露的踪迹,相反地热得就跟酷暑天没有区别;寒露将至未至的这两天,那就不是凉意寒意的事了,身体弱的可以直觉是寒气逼人,不但短袖短裤扛不住,一般的长衣裤同样显得有些单薄。

  昨天晨早我们老俩口在山庄。早晨起来发现雨下得有点欢,雨霭笼罩着山庄的所有,唯有雨滴落下的沙沙声和击打在雨篷上的蓬蓬声,清脆急促。犹豫了一下回到楼上,不跑步读书吧。读的是宁波青年作家小潘前些时候寄来的,他第一个散文集《纸上红尘》。听着窗外的雨声,读着《在细雨中骑行》,应景得很。文章写他为了赶去杭州给她母亲买药,一大早顶雨骑行去单位的一段故事,似乎写的是晨早,是细雨,是晨早细雨里遇到的人和车,流泻的却是他对自己母亲的深情厚意,由此识见年青作家驾驭文字的功力。读完《去远方》,恰好是一辑,不知不觉的已经过去了一小时,窗外的雨象是停了,赶紧放下书关灯,打开智能陪跑冲进晨曦渐明的山庄里。

  山里的秋雨,总是这样的藕断丝联,看去象是停了,其实并没有停住,只是把雨线拉长抻细,就象浓雾一样,但是又比雾有重量有方向。在这样的雨雾里奔跑,初始感觉并不违和,用不了多久却把衣衫染得湿答答了。跑到大门口遇到来上班的物业阿姨,她大声地喊我,别跑了,湿气太重不好的。想想也是,因此后来就少跑了两公里。

  英雄所遇皆同的是,朋友圈里的浙中龙兄,遭遇了同样的晨跑经历,只是龙兄学养深厚,中医药学、文学、音乐学、心理学、说文解字、易经八卦……全面开花,直奔大师之象而去。更为关健的是他一直是长跑和静坐、冥思与言说双管其中,尤其是偶遇美丽陪跑,绝对是激情四射,雄心勃起。然而昨天早上面对迟到的秋雨,他居然跟凡夫俗人一样地迟疑,一样的心有不甘却又敷衍了事。

  可见世界都是相通的。

  因为昨晚回城里住在钱塘江边上,今天晨早要去江堤上跑。起来明显觉着冷意袭人,赶紧换了短裤,外加一件外衣再出门去。江堤上比山庄里自然要开阔而通气,虽然雨也有,并且是一阵密一阵疏的,雨滴大但没有成片成帘,一个折返7公里,居然还没淋到什么雨。只是气温骤降,即使是6分钟上下的配速,依然沒有出什么汗。

  回家夫人已经把小米粥盛出锅,摆出早餐的架势。可是四下里并不见她的影子。一一激灵,猜想她应该是突然想起,去知味观买糯米藕什么了。说好她今天回椒江去看母亲的,岳母喜欢吃糯米藕。我在心里感叹,女儿是娘的贴心棉袄,应该是不错的。等中午她回到老家,我遥想岳母是会欢欣的。

  等我冲洗完毕,夫人已经回家。问她是不是去知味观了,她笑了。告诉我去知味观买了糖藕、狮子头、醬罗卜等等,都是岳母平时喜欢的。

  上午母亲的主治医师打来电话,通报了母亲的病情。医生告诉我,病人有点不愿意配合治疗,她的老毛病慢性支气管炎很多年了,这一次是因为耽搁了治疗,支气管炎病发感染肺部,并且还有高血压等等老年病並发,年事高身体弱,必须要高度重视。其实医生说的我都知道,她哪里肯听呢。有个成语可以给母亲用,那就是“返老还童”。如果她能够返老还童,好好享受新时代的福,该有多好!听了医生的训诫,有点无措。

  下午去社区党委的路上,与高院士取得了联系,预备约定时间去拜访並商洽能源良渚论坛的筹备工作。在社区见了两位书记,她们说别喊她们书记,叫名字再好。社区党委领导直呼大名肯定不妥,看她们是真的年轻,我就喊你们小姑娘吧。她们跟我交代,关系已经转入,支部也落定,“免过”手续亦批准,一切OK!

  新闻报道,杭州第一朵梅花昨天绽放,地点在余杭超山。仅仅过去一天,今天新闻又说超山梅花与桂花一起开了。

  秋天尚未走过,寒冬已然到来。那么,春天还会远吗?!

  (2022,10,08寒露时节于白塔下)

【审核人:雨祺】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67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抒情散文

查看更多抒情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