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孩子都爱图画书,我们称之为小人书的那种。去学校的路上有两个小人书摊。一个摆在人行道旁,经常有新书和比较厚的故事书拿出来。另一个摆在屋里,种类较少,而且很薄。我最喜欢人行道旁的那个书摊,放学回家时总要在那里流连。但是我没有钱啊,怎么办。至少要有两分钱才能看厚一点的故事书,我却连一分钱都没有。
于是我像别的小孩一样,星期天到糖果店门口去站着,仔细地用目光搜寻地上,看看有没有人将零钱掉在地上。站了一上午,收获不小,果然捡到两分钱。
中饭后,我兴冲冲地叫上两个女孩去书摊了。我们选了一本最厚的彩色小人书,三人坐在一块,由我在中间拿着书一页一页地翻。这本书的书名叫《孤魂鬼影》。啊,太惊险太刺激了!看完了还意犹未尽,又重新翻了一遍。终于过了一把瘾,但还没过足。
忽然,我发现细妹坐到一个女孩身边去蹭书看了。六六说那本书她已经看过了,就把位子让给我。我就也在那不认识的女孩身边坐下了。女孩看得快,但她愿意同我们共享,于是大家就多看了几遍。即使多看几遍,书摊老板也没意见,她很理解我们这些守规矩的小姑娘。终于看完了,连图画下面的字也差不多都读懂了。这本书同样精彩,是《水浒传》系列中的一本,讲花和尚鲁智深的故事的。
细妹眼睛溜来溜去的,发现一个新人来书摊了。她是住在我们街上的,同细妹有点熟。当这个人选好了书坐在长条板凳上时,我和细妹就自然而然地坐到了她的身边。这个女孩也不反感,反而有点自豪,因为她有钱,可以看图书。但女孩看书很不耐烦,她随便乱翻,我和细妹还未来得及享受呢,她已经将那本书翻完了。
“你们两个人看吧,我再找别的书去。”她说。
我和细妹乐坏了,拿着那本书细细地读了起来。那是一个美丽的悲伤的故事,书名叫《追鱼》。尽管我俩都已看过同名的电影,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激情和想象力。多么好看啊,我们看完了一遍,又重新翻了一遍,这才不情愿地将它放回了书架上。
“你们家里人是在报社做事的吧?”老板微笑着问我们。
“是啊,我们爸爸妈妈都在报社上班。”细妹抢着回答,她在吹牛。
回家的路上,我问细妹为什么要说谎。细妹说,如果她不这样说的话,老板就不会让她和我多看书,因为占了她的座位,她的钱就赚得少了。
我没有追问下去,但我心里一直在想,占了座位同父母在报社上班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我又幼稚又迟钝,一直没能想清那个问题。不过后来我和细妹赚了点零钱,我们差不多将那个书摊的好书全看完了,有的是自己出钱,有的则是蹭着看的。
神秘的风景
我住的地方,是报社从前的破旧的宿舍。我们家也算穷吧,因为父母赚的钱少,家里小孩多。我们的宿舍房不是直接面对街上,而是要穿过一条短短的狭窄的小路通到街上。这条小路的两旁拥挤着低矮颓败的平房,平房里住着比我们更穷的人们:拉平板车的,做搬运工作的,送煤工人,等等。夏天的傍晚,这些人家总是将饭桌搬到唯一的这条通道上来吃饭,大概是由于屋子里面实在是太热了吧。但是天一凉他们就不在外面吃饭了。
有一阵,宿舍里的小孩子们都迷上了夜间的捉迷藏的游戏。游戏的场地是我们大家的公共厨房。厨房在宿舍的最外边,它的外墙紧挨那些穷人的矮屋。当游戏中躲藏的一方将所有的灯都关上之后,空旷的大厨房还是有点吓人的——那些凹陷之处的阴影,那些晃动着的细小的月光……寻找的一方走进黑暗的大厨房时总免不了有点害怕。
轮到我和细妹成为躲藏的一方了。我们决心攀上厨房的那堵断墙,让他们没法找到我们。那种攀登颇有点危险,要踩着别人家的灶台爬上去。我和她小心翼翼,像猴子一样攀缘,终于站在了断墙的上面。这时厨房里的灯已经全灭了,“敌人”就要进来了。
“嘘,你看!”细妹向我耳语道。
原来在我们的脚下,是洼地里的一间小小平房。平房的墙同我们厨房的墙叠在一起了。看着下面的情景,我们心里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感觉。
那一家人正在默默地吃饭。小电灯微弱的光仅仅照亮那张方桌,其他的家具全隐没在黑暗中。除父母之外,有四个小孩;桌上摆了三样菜,都用很大的盆子盛着。我们可以闻到呛人的辣椒气味。桌子太高,两个小的每次要夹菜时就站起身,用一个汤匙到菜盆里去舀。可以推测他们的晚餐(多么晚啊!)绝不是什么美味,只是一些价钱便宜的小菜。他们一家人吃得那么聚精会神,绝对不会想到他们头顶的黑暗中有两双眼睛在观察他们。要是知道了的话,一定会很愤怒。出于误会,他们总将我们这些住在宿舍里的人们看作富人。
游戏还在进行中,这边厨房里一片寂静,那边小平房里也是一片寂静。我和细妹站在高处,像外星人一样观察着这种怪怪的双重空间。这家人终于吃完了。他们要将饭桌腾出来,小孩们要在饭桌上做作业了。他们多么麻利,一会儿就摆满了四个人的课本和作业本。
在厨房这边,灯亮了。像预料中的那样,他们没有找到我和细妹。
几十年过去了,厨房那边的神秘风景在我脑海中依然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