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深秋的日子里,洪师傅告诉我,他要出书了,是本19万字的小说。
说这话时,他口气极平静,但是,我却为之激动得泪水盈盈。接过打印成册的《市府车队》,我神情凝重,良久无语。
洪师傅大名叫洪方军。因为与我父亲年龄接近,再加上生性耿直、厚道、热情,平常又对我像孩子一样倍加关照,所以我极尊敬他。尽管他以“打工者”的身份与我一起工作了3年左右,我始终不敢直呼其名,都是毕恭毕敬地称他为洪师傅。
关于洪师傅的身世,我知道的不多,只晓得他从小很苦,没有读过几年书,19岁时,曾挑着橘担,从临海的北岸乘渡船到椒江南岸,再从椒江走到黄岩卖。他说,他之所以能断文识字,是当兵时在部队学的。
在我的印象中,洪师傅的文化程度的确不高,他自己也曾说过,搞创作多半是受我的影响和“鼓励”。但仅仅两年时间没见到他,他竟写出长篇小说,而且居然要发表了,不难想像,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勇气。
交谈中,洪师傅说:“创作《市府车队》的整个过程简直就像着了魔。”凌晨披衣起床,一直写到深夜,有时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长夜难眠。即便是吃饭的时候,也常常自言自语,说些作品里的人物对话,吓得老伴多次以为他患了精神病,要将他的手稿烧掉。
洪师傅还说,书写成后,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书稿寄给了出版社,没想到很快就有了好消息:春节前出版,并问洪师傅要不要稿费。激动中,洪师傅大喜过望,赶忙说,只要不用掏出书钱,稿费就兔了。紧接着,就在出书合同上签了字画了押。当时,他只知道普通百姓出书要自己掏钱,哪晓得还有这等好事。
事后,他有点后悔,说,即使按最低稿酬算,也有二三万元。他家并不富裕,要是富裕的话,他也就不出来打工了。他的两个女儿正是用钱的时候,大女儿在国外留学,小女儿在读研究生。这时候,老伴反过来劝他:算了吧,心态要平一点,你现在没变成精神病,我已经满足了。
将《市府车队》带回家后,妻先看,接着是丈人看,最后轮到我看。这是一部反腐倡廉、带有纪实性质的小说,把腐败分子由丑恶变成狰狞的嘴脸反映得淋漓尽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惊心动魄,人物形象塑造得有血有肉,针砭时弊,读时震撼人心,读后回肠荡气。不过,客观地说,这部书也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比如结构上不够严谨,情节上有些松垮,悬念设置上不够合理,特别是叙述语言过于平直,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马年初八新春上班第一天,我收到了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市府车队》。洪师傅的小说正式出版了。这是我今年收到的第一件礼物。我虽然是一个平民百姓,但我将时时翻阅此书,以期起到镜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