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乱云润生第二百七十六回
乱云润生 第四十一章
绍宗丹心救国遭害远遁祖地 滿旗女儿奋拼数载终拥田舍
第二百七十六回
上回说到,赤绍宗在奉天将诸事料理妥当。期间,他专程前往福陵,怀着无比虔诚之心瞻仰祭拜,同时也为创作采风。那福陵气势恢宏,古木参天,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令他感触颇深。之后,他又花了两日时间,继续开启这意义非凡的行程。
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赤绍宗便来到了昭陵。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极与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寝,位于沈阳城北,世人俗称北陵 。它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在关外三陵中规模最为宏大。整个陵寝的建筑规制严格遵循封建等级制度,主体建筑沿中轴线依次铺展,气势恢宏。
两侧附属建筑对称分布,每一处都工艺精湛,共同构成了一个庄严肃穆的皇家陵寝建筑群。赤绍宗走进陵寝,四处参观瞻仰,心中感慨万千。一番虔诚祭拜后,他静下心来,支起画架,试图用画笔捕捉这历经岁月沉淀的独特韵味。日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他身上,他专注地描绘着,仿佛与这古老的陵寝融为一体。
到了中午,肚子饿得咕咕叫的赤绍宗在市中心桃源街找了一家小店。店内陈设简单,却充满了质朴的烟火气。他点了几样家常小菜,匆匆扒拉几口饭,便马不停蹄地赶往奉天省议会大楼。
省议会大楼位于沈河桃源街118号,始建于1906年,历经四年精心建造,于1910年正式投入使用,是全省的最高权力机构。其建筑风格十分独特,典型的巴洛克风格中巧妙融合了西方建筑的华丽与中国传统砖雕技艺。每一处线条、每一块雕花,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让人忍不住驻足欣赏。赤绍宗站在大楼前,目光如炬,仔细端详许久,随后稳稳支起画架,全神贯注地开始写生,誓要将这座别具一格的建筑永久留存于画纸之上。阳光洒在大楼的雕花上,反射出迷人的光芒,他笔下的线条也愈发流畅。
紧接着,赤绍宗慕名前往著名的无垢净光舍利塔参观。舍利塔位于皇姑区塔湾街,始建于辽代重熙十三年(1044年),是奉天历史最为悠久的建筑之一。这座八角十三层密檐式砖塔巍峨耸立,高达约33米。塔身雕刻着精美绝伦的佛像、菩萨像以及飞天等图案。佛像面容慈悲,栩栩如生;图案线条流畅,细腻入微,尽显古人的精湛技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塔湾落雁”是盛京八景之一,此时虽不见落雁翩跹,但古老的塔影在夕阳余晖映照下,显得格外静谧悠远,仿佛在诉说着千年来的悠悠往事。赤绍宗瞻仰过后,创作激情瞬间被点燃,当即挥动画笔,迅速将这美好画面定格在画纸上。余晖洒在他身上,勾勒出他专注创作的身影。
夜幕降临,赤绍宗尚有闲暇,便踱步来到了奉天最繁华的中街。中街热闹非凡,人潮涌动,喧嚣声、叫卖声交织在一起。秋林洋行在中街设有分号,赤绍宗信步其中,感受着热闹的氛围。路过著名糕店铺老鼎丰分号时,那香甜的气息瞬间将他吸引过去。店内,沙琪玛色泽金黄,软糯香甜;绿豆糕细腻绵密,入口即化;芙蓉糕香气扑鼻,口感软糯弹牙。还有造型精美的大八件、小八件等糕点,宛如一件件艺术品,让人垂涎欲滴。赤绍宗满心欢喜,一口气买了四盒,想着带回去与家人分享。
随后,他又精心挑选了四袋糖果蜜饯,袋中的糖果晶莹剔透,散发着迷人香气。在土特产区,奉天榛子颗颗饱满,咬上一口,香脆可口,回味无穷。赤绍宗买了两袋,共四斤。东北木耳质地肥厚,是馈赠亲友的佳品,他购置了两袋。当地的蘑菇种类繁多,榛蘑等香气独特,味道鲜美,他也买了两大袋。这一番采买下来,花去两块半银元,看着满满当当的包裹,赤绍宗心中十分满足。
赤绍宗在奉天逗留了一个礼拜。期间,他在公园作画挣了十二块银元,加上原本剩余的两块银元。这一周各项开销如下:交通、住宿、游览、吃喝花了两块半银元;给大哥绍文夫妇及亲家买礼品花了两块半银元;置办服装鞋帽花了两块银元;购买作画用品及文具公文包等花了一块银元。总共花费八块银元,好在还余下四块银元,足够支撑几个月生活,他心中踏实不少。夜晚,躺在床上,回想着这一周的点点滴滴,他心中安稳,很快便进入了梦乡。
转天,天刚蒙蒙亮,赤绍宗就来到奉天驿火车站。他在售票窗口买了从奉天至千斤寨的火车票,票价半银元,买票时需将中国银洋兑换成日本金票。他小心翼翼地把车票揣进怀里,早九点半,准时登上了从大连开往新京、中途在奉天驿火车站停靠的火车。火车缓缓启动,发出“哐当哐当”的声响,窗外景色如画卷般飞速向后退去。仅一个半小时,火车便抵达了千斤寨抚顺驿火车站。赤绍宗深吸一口气,平复心情,携着行李,大步走出车站,迈向人生新旅程。
1923年的千金寨,是抚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与奉天、哈尔滨、长春、大连并称东北五大都市。这里煤炭工业发达,城市基础设施完备,人口密集,商业繁荣。但繁华背后,有着浓厚的殖民地特色,日人街与中国人街截然不同,形成鲜明对比。
赤绍宗大哥绍文夫妇与亲家父母,住在旧街市铁道北,炭厂二条九号院中。1915年,抚顺县衙署从抚顺城迁至千金寨后,大量工商店铺随之而来,逐渐形成了千金寨中国人旧市街。这条街虽在规划和设施上比不上日人街,但也店铺林立,热闹非凡。街道上,小商小贩叫卖声不断,手工作坊里传出叮叮当当的劳作声,充满生活气息,是中国人主要的商业和生活聚居区。
而日人街于1908年兴建。当时,日本人在千金寨西3公里处打造了颇具欧美建筑风格的新市街,即日人街。这里设施完备,邮电、交通、供水、供电等一应俱全,还有学校、医院、神社、公园等生活配套设施,甚至设有警察署、守备队等统治机构。
中央大街是千金寨的重要街道,以它为界,街东是日人区,街西是中国人区。这里商业活动频繁,店铺、商号、酒楼、茶馆等鳞次栉比,人来人往,是千金寨的商业中心。
此时正值上午十一点,赤绍宗从抚顺驿火车站打听得知,到旧街市铁道北,炭厂胡同只有二里多地。他叫来一辆人力胶皮车前往,仅一刻多钟,便到了炭厂二条九号院门前。
赤绍宗付完车费,手提大包小包走进院内。一眼就看到正在院中央专注做木匠活的大哥赤绍文,他脆生生喊了句“大哥”。赤绍文听到喊声,猛地抬起头,眼中满是惊喜,立刻迎上前说:“三弟,你咋来了,也不提前捎个信儿,我好去车站接你!”说着便伸手去接行李,同时高声招呼:“秀清,爸妈,我三弟绍宗来了!快来接行李。”说完,他情不自禁地与绍宗紧紧拥抱,眼眶湿润。全家人听到招呼,纷纷从屋内走出,热情地把绍宗迎进堂屋。大家一边嘘寒问暖,一边打洗脸水、安置住宿、准备丰盛的中午饭。
绍文家的院子是典型的前店后厂四合院。院门前挂着“罗木匠手艺行”的牌匾。店内雇了四个徒工,管吃管住。院落宽敞,正房堂屋是联三间格局,一边是父母住,另一边是绍文夫妇住;厢房一侧用来招待客人,另一侧是厨房;下首两间房是打工者住处。店内生意不错订单不断,一家人生活平稳踏实。
赤绍宗与绍文家人就餐围坐,详细讲述这几年因投身文化救国活动,惨遭北洋军阀迫害,被杨以德追杀,这半个月惊心动魄的逃难历程。他还提到在奉天应聘东北大学以及与各家报刊联络的事,明确了在东北发展的方向。下一步,他打算先投稿,继续文化救国活动,同时在抚顺周边采风积累素材。绍文也向三弟讲述了关内滿旗老乡在此地谋生的情况,有的开饭馆,有的摆果蔬摊,有的在煤矿打工。绍文夫妇热心牵头,还组织滿旗老乡举办了一场热闹的聚会。
一个礼拜后,由于木工活嘈杂,不利于赤绍宗创作和生活。他感激哥嫂亲家的照顾,婉言谢绝后,在附近花一块银元租了间僻静的出租屋独自居住。安顿好后,他通过隐蔽渠道向渠阳的亲属报了平安。十月以后,赤绍宗正式开启了在关外东北的新生活。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