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朋友约我去小酌,说要品尝一下茅台,便带看欣喜的心情漫步走去。看到家门前的野桃花已经吐出白色了,道边的青藤也开始发芽了,仿佛是一夜之间长出来的。因为昨天下午我到海边散步时还没有发现,不过那边的兰花快要开了。道边两侧的银杏树已经泛绿了,叶子马上就要长出来了。
在我的理解中,春天是以草长花开为标志的,节气中的立春那不算。春天就像一个人的青少年,朝气蓬勃地拥抱着世界。但春天毕竟是植物的幼年时期,要经历春寒、风雨、干旱以及各种意想不到的电闪雷鸣,所以过于天真是不行的。必须把根深深地扎入地下,从大自然中吸取各种养分,才有长高长壮的资本和抵御灾害的能力。
我今天又想到一个问题,人生的下半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没有人告诉过我,那就让我来划分。我觉得就应该从退休时算起。
有一次我和领导聚会时说了一句话,我说我要争取再活一万天。其实我是没有认真计算的。过后我还真算了一下,说得有点猛了,那得90岁,估计够呛。不过也没什么,即使活不到90岁,80岁左右也行啊。
在人生的下半场,心态往往更为重要。因为此时,我们的身体机能处于退化的状态,所以承受挫折的能力可能会有所下降。如果不能树立一个良好的心态,那么就要用加倍的时间,去消化不好的心态所带来的烦恼。莎士比亚说:“一个人思虑太多,就会失去做人的乐趣”。作家胡夫兰德曾说:“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情。”所以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就得学会释放压力和负面情绪。
退休后最好做一个快乐简单的人,但是所谓简单,并非是什么事情都不考虑,而是只在意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不要在意发生可能性很小的坏事和无能为力的事情,避免给自己施加太大压力。
在叔本华看来,人生烦恼的根源有两个,一是痛苦,二是无聊。怎样才能摆脱痛苦和无聊呢?叔本华给出的答案是,学会思考。他认为,思考是人类快乐的源泉。叔本华认为,世界上有两类人,一类热爱思考,一类不爱思考。
不爱思考的人,喜欢“向外部世界寻求快乐”,比如吃喝玩乐、下棋打牌,逛街购物等。喜欢把目光聚焦在生活琐事上,这导致他们的思想很肤浅,当外部条件消失时,不爱思考的人就会感到精神空虚。
爱思考的人则不同,他们习惯于“向内心世界寻求快乐”。因为思考过程在头脑中进行,不必依赖任何外物,当金钱、地位和名誉都消失时,这种快乐也不会消失,因此这种快乐是最纯粹的快乐。叔本华发现,热爱思考的人有三个特点,一是热爱知识;二是享受独处;三是欲望较少。精神世界越丰富的人,对物质的依赖程度就越低。他们不会被物欲所奴役,因而身心更自在。
到了人生的下半场,不要总想着“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那样会使自己消沉下去,总以为自己来日不多,总担心那天出现意外,而要抱着春天的心态,朝气蓬勃地生活。像毛泽东所说的那样“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也如叔本华所说:“世界是自己的,和他人无关。”青年人和老年人都可以生活在太阳光下,美好的旅游资源不分老幼都可以共享。像彭德怀所说,朝阳和夕阳都是红彤彤,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刘禹锡在人生的下半场就有春天的心态,他在“酬乐天咏老见示”一诗中写道:“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翻译过来就是:人谁不害怕衰老呢?衰老之后又有谁来怜惜?身体消瘦衣带常常变松,头发稀少帽子自然就歪了。因为爱惜眼睛而不看书,经常艾灸是为了适应年老的身体。经历的事情多了就更加明白事理,见过的人就如同见过山川的各种形态一样。仔细想想这些都是值得庆幸的,明白了这些道理后就会心情畅快。不要说太阳到达桑榆之间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晖照样可以映红满天。
在人生下半场,我们可能在体力、脑力等方面有一些下降,对一些高科技东西的使用,不如年轻人们。但是,我们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多年积累下来的人脉,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晚年是人生的第二个春天,依然可以充满光彩。刘禹锡以客观辩证和充满信心的人生态度,一扫对于衰老身体的无奈情绪,以豪迈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晚年生活的信心和乐观精神,鼓励人们不要因为年老而消沉,要积极地面对人生的黄昏阶段。
我们所熟悉的褚橙,是褚时健在白发苍苍的70多岁时种出来的。他的前半生,也可谓是风光无限,但是,所有富贵和名声在失利后烟消云散。这个时候如果换作别人,就感觉人生已经没有什么希望了。
但是,褚时健却逆风翻盘,成为“中国橙王”。所以,在人生的下半场,我们仍然可以有所作为。
60岁是人生下半场,人的预期寿命是120岁,按现在平均寿命79岁来说,也还有20年的人生高光时刻,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美好生活才刚刚开始。
岁数只是一个符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人生的价值不是用年龄来计算的,而是以贡献来衡量。“
叶帅80岁有诗曰: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一位老人,经历了岁月的洗礼,看过了世间的种种,在黄昏时分,不是感慨时光的流逝,而是充满喜悦地歌颂这黄昏之美。
满目青山夕照明。夕阳的余晖洒在青山上,那是一幅多美的画卷呢,充满了生机和希望。这可不是一种“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的”的悲观景象。
徐向前元帅的贺诗道:“吕端当愧公一筹,导师评论早有定。当年英,劲倍增,八佚犹似四十前。射虎屠龙宿有志,二三鬼神一扫光。”这就是以贡献论英雄。
在叔本华看来,减少欲望,心灵自由,才是真正的幸福。想要拥有幸福的后半生,还要做到三点。第一,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更高的精神追求能带来更大的幸福感。第二,不断鼓励自己,就是肯定自己的价值。第三,为世人留下精神财富。
2025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