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修改学生的榜样故事《爱花护花的校长》,觉得不错,便发给了“橘州文学”公众号黎贵主编,今早一打开手机,照例补充每天的“精神食粮”——“橘州文学交流群”早已热闹非凡。
黎贵主编在群上说:“为在师生中营造浓厚的写作氛围,公众号拟设一个‘下水作文’专栏,专推送老师写的‘下水作文’,在这方面,邱德老师已走在前了,他教的班级每个单元作文,他都会带头先写一篇,我认为此做法非常好,值得我们老师仿效。”黎主编此言一出,跟帖赞同者众。
借着监考小测之际,看着教室绿意盎然的绿植,我的思绪不禁飘回到上周五。
记得那是课后服务时间,我正在辅导孩子们作业。突然,“校长好!校长好!”我循着声音抬起头,李校长站在教室后面,一边笑眯眯地和孩子们打招呼,一边指挥孩子们搬绿植。
几分钟后,绿植又搬回来了,只见它的底部多了一份“特别的礼物”——矿泉水瓶,瓶中还盛满了水。有几个孩子窃窃私语:“咦,绿植底部怎么多了东西?”“底部的东西对绿植有什么作用呢?”“里面还盛有水哩”……对绿植仅有表面认知的我,也和孩子们充满好奇。何不和孩子们一起对绿植来个探究之旅呢?
于是,我请刚才听到李校长说话的同学复述到李校长的话——绿植有些叶子枯黄了,但他有办法补救。
原来李校长巡班进到我们班教室,细心地发现,上个月在最美教室评比活动中,家长捐的这些绿植,虽然孩子们认养了,也每天坚持浇水,但依然有几盆绿植的一些叶子枯黄了。这些盆栽因为没有“底座”,水浇多了,水会顺着盆底的小孔流出来,弄得书包柜上面到处都湿漉漉的;水浇少了,绿植又“渴”,“喝”不够,加上现在秋天,天气干燥,这不,自然就有了黄叶。
“那么,李校长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呢?哪位同学猜到了?”教室里鸦雀无声,孩子们陷入了沉思。
搬绿植回来的一个孩子说:“老师,我知道!我跟着校长搬绿植到他办公室,看到他先是拿空的矿泉水瓶在绿植旁比划了一下,然后拿剪刀剪开一截,把底部的半截让我取来一点水,最后再套进绿植盆里,才让我们搬回来。”
“老师,李校长还一边解释说,因为这些植物吸水性很大,放多少水它都能存活,但是如果不放水,它就会枯萎。而且这些矿泉水桶已是废品,把它剪开套在植物下面,盛上水,不仅可以帮植物起到保湿作用,还能废物利用。”另一个同去的孩子补充道。
“噢!真是一举两得啊!我们怎么就没想到呢?”孩子们这才恍然大悟。
“李校长爱花护花,废物利用。这不就是活生生的榜样故事吗?只要我们细心观察,榜样故事何处不在?”看到孩子们因绿植探究之旅而把谜底揭开高兴的样子,我趁机引导他们以此为素材写下榜样故事。
李校长的办公室里摆满了各种植物,从常见的绿萝到珍稀的茶花,每一种植物都生机勃勃,仿佛能感受到他的关爱和呵护。
教育如同养花一样,需要耐心、关怀和正确的方法,才能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李校长的爱花护花精神不仅影响了他自己,也深深感染了师生们。这种精神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爱护自然、尊重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