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春意盎然,大自然的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生命的活力,我乘着春风,前往浙江省衢州市下辖江山市参加全国老年人宣传指导活动。
2025年3月16日下午4时50分乘坐华夏航空公司G2925航班,于19点零5分到达衢州。江山市是县级市,从衢卅到达江山大约一个小时,晚上九点到达江山云帆运动酒店入住。
入住安顿好后,我躺在舒适的床上,脑子突然想起一代伟人的《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说实在的我也是跑遍全国所有省的人,但对江山市是第一次听说,不由得我在网上搜索对江山市的介绍,不看不知道,江山市位于浙闽赣三省交界处,是浙江省的西南部门户和钱塘江源头之一,有着“东南锁钥、入闽咽喉”之称,水是悠悠须江,山是巍峨江郎;丹霞奇貌、峡谷留白、湖似心境,江山美如画!这就是江山,用主席诗词来形容“江山”如此多娇,我自感再贴切不过。
来自全国33个省区市、计划单列市,行业体协,中国老体协以及新闻委员会领导等共224名学员参加,在第一天的交流学习后,3月18日全国老年人体育新闻指导活动的学员开启了一天的采风活动。首站是江郎山,三辆大巴车拉着200多名学员出发前往,车行半个多小时,大巴车缓缓驶入久负盛名的江郎山风景区,望着窗外绿意盎然田野,春的气息已感染着我,车停稳后,我迫不及待地下车,温和轻柔的春风吹拂在脸上,让人感到舒服、惬意。我抬头仰望,哇,江郎山,被誉为“神州丹霞第一峰”的江郎山,俗称:“三爿石”“三石凌空拔地起,壁立千仞刻破天”。他们呈“川字”形排列,形似三根石笋天柱直插云霄。我站在草坪上,眼前一块巨石,上面写着“天半江郎”四个红色大字,吸引着我,巨石后面一棵硕大的樟树,眼前的湖水如一块温润的碧玉,明朗的天空投射在水中,让人不由生出误入仙境的惊喜感,我一边享受着带有清香的微风,一边用手机迅速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听随行的工作人员介绍道,三爿石由郎峰、亚峰、灵峰组成,其状如天柱,势如破竹,孤高魁伟,森立峭拔,横空兀起于莽苍大野,凌驾于群峦之上。郎峰为三峰中最雄浑的一座,昂首磅礴,高耸云霄,仿若高大的通天城堡,峭壁上有明代理学家湛若水摩崖题刻“壁立万仞”四字,尽显其雄伟险峻;亚峰居中,峰形上巨下削,如倒插的一把巨大的宝剑,凌厉棱嶒,锋芒毕露;灵峰卓于天寻,伟峻峥嵘,尖顶朝天,体态浑圆,与郎峰和亚峰壁立相峙,无论是远观其巍峨之姿,还是近赏其奇峻之态,三爿石都展现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独特魅力,令我们前来游学每位老体宣传工作者惊叹。
江郎山不仅以三爿石闻名遐迩,其独特的丹霞地貌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它不仅自然风光旖旎,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江郎山我们不仅领略到大自然的雄浑壮丽与神奇魅力,更能感受到来自内心深处的震撼与感动。这里是心灵的归宿,是自然的赞歌。
在领略完江南山的壮美后,我们怀揣着对下一处胜景的期待,踏上了前往廿八都的旅程。车辆沿着蜿蜒的山路缓缓前行,窗外,绿意葱茏的山林飞速掠过,清新的空气裹挟着春日的蓬勃生机,透过车窗缝隙,丝丝缕缕沁入心间。不到40分钟,廿八都古镇的轮廓便在我们的视野中逐渐清晰起来。导游告诉我们,宋时江山设有四十四个都,此地排名二十八,故得名廿八都,有专家称,廿八都作为代表浙西南明清古建筑群和街区风貌的古代重镇,是我国江南传统村镇和集镇生活的一个典型活标本,它深藏于仙霞山深处,四面环山,隐于苍翠之中,史有“操七闽之关键,巩两浙之籓篱”之称,是“一个遗落在大山里的梦”。
一下车,导游便引领着我们前往文昌阁。文昌 阁是供奉文场帝和魁星的地方,三进三出的文昌阁高高地耸立在镇的北头,气势非凡,犹如雄鸡啼鸣时高昂的头冠。文昌阁过去都是大户人家孩子求学的所在,及外来大师讲学或文化人聚集的场所。一般只有县治才有,但廿八都不是县治所在,足见起于驻军,盛于商贸的廿八都,在当年是多么繁华与重要。廿八都属于商人聚集之地,但他们内心却始终无法摆脱“学而优则仕”的情结,于是一手打算盘,一手握笔杆,充分说明了当地人虽富甲一方,但仍具有尊重知识、注重教育、崇尚科举的良好传统。
文昌阁正门上方牌匾纵向书着:文昌宫。走进宫内,一步一景,一景一情,一情一文,一文一化。文昌殿前抱厦对联为:千古文风光史笔,万年气运胜才猷,气势磅礴,韵味悠长。整座建筑隐匿在一片宁静之中,整体风格古朴而简约,每一块砖石、每一根梁柱,都像是在无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我仰头望向屋顶,精美的壁画映入眼帘,历经岁月的磨砺,依然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导游介绍道,在那特殊的文革时期,这里曾被用作粮仓,幸运的是,人们用报纸将壁画仔细糊起,才使其免遭劫难,这份独特的艺术瑰宝得以完整留存,如今得以惊艳世人。漫步其间,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余温,触摸到先辈们的匠心独运。
离开文昌阁,前行不远,一块巨石突兀地出现在眼前,上面“廿八都”三个猩红大字,在日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醒目。我赶忙站在巨石前,按下快门,记录下这一难忘的瞬间。抬眼望去,珠坡阁横跨在潺潺溪流之上,宛如一条长虹卧波,连接着古往今来的时光。穿过珠坡桥,桥下溪水汤汤,自有一番清远之意。我们踏入了古街。古街的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平整,路旁,清澈的溪水顺着石板缝隙潺潺流淌,仿佛是古镇的脉搏,永不停息地跳动着。正如人们常说的,有水的地方便有灵气,这灵动的溪水,赋予了廿八都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街道狭窄而悠长,在明末清初镇上曹、杨、姜、金“四大家族”名噪一时,经营着油、布、造纸、货行、当铺等诸多行业,这些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大多是四大家族的宅邸。两旁林立着一幢幢百年老宅,它们错落有致,各具风姿,沿着山谷间的枫溪铺展,形成了近两公里长的明清古街,其建筑风格集浙式、闽式、赣式、皖式为一体,是一处原汁原味的古建筑博物馆。这里每一栋建筑都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无数的故事与回忆。在这里,时光仿佛放慢了脚步,尘世的喧嚣被远远隔绝在外,仿佛是一处被世人遗忘的世外桃源。漫步其间,内心也变得愈发宁静平和,让人沉醉在这古朴的氛围中,不愿离去。
廿八都,这个因武而起、因商而兴的边城,历经了血雨腥风,承载了金戈铁马,由小山村转身为大集镇,起承转合之间,从容淡定地接纳了四面八方的文化交融、演变,完成了历史、地理、人文三位一体的有机融合。
离开廿八都的古朴韵味,我们满怀憧憬继续前行,目的地是江山市枫林镇白沙村。抵达白沙村时,眼前的景象瞬间点燃了我们的热情。小小的广场上热闹非凡,人头攒动。跳舞的人们随着欢快的节奏轻盈律动,做健身操的队伍整齐划一,每一个动作都充满活力,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暖阳,灿烂而真挚。我们这些游学学员穿梭在广场间,目睹白沙村群众运动开展得这般如火如荼,不禁心生惊讶与赞叹。
突然我的目光被村口醒目的“中国村志第一村”几个大字牢牢吸引。村党支部书记郑日福为我们娓娓道来:2004年10月10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临白沙村,殷切嘱托要把村志编好用好,把日子越过越好!带着这份期待,我们走进白沙村的村志馆。沿着长长的村志长廊漫步,就像翻开一部鲜活的历史书卷。在这里,白沙村建设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一一呈现,每一张照片、每一段文字,都凝聚着村民们幸福又艰辛的奋斗历程。曾经从山上搬迁下来的小村落,在岁月的洗礼与村民们的不懈努力下,摇身一变成为浙江的小康村,村民收入显著提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还成功出版了《中国白沙村村志》,成为中国大地上第一个公开出版发行的村志,这无疑是白沙村发展历程中的一座耀眼丰碑。特别是村上从1985年开始,每年春节,村里都组织村民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会,从举办具有农耕特色的村运动会,到建设多功能室内外健身场馆,再到承办200多场大型体育活动,白沙村党支部带领全村男女老少投身到体育运动中,把乡村体育运动,变成了向人们展示白沙村文旅产业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每年吸纳10多人来白沙村团建、研学和度假,成功实现了文体活动向文旅产业的跨越,村民生活也因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而更加富足。
来到广场,村里自产的土特产摆满了摊位,品类丰富、琳琅满目。大家一边好奇地参观欣赏,一边感受着白沙村的富足与活力。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大礼堂。宽敞明亮的大礼堂,空间开阔、设施完备,进一步见证了白沙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江山市枫林镇白沙村,不仅是经济富足的小康村,更是充满活力的体育村。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白沙村一手抓生产发展,一手抓群众体育运动,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在村里蓬勃开展,村民们不仅充分享受着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更通过体育锻炼提升了生活的幸福指数,让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
“江山”一词,在中华文化中,更是寄寓着中华民族的血缘根脉、精神魂魄。“江山如此多娇”不仅指代江河山岳自然景观的壮美,更是我走进江山市的感受,“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则更昭示着对“民为邦本”文化基因的守正创新。
走进江山,一晃马上返回,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三天研学,即将结束,回忆三天的交流学习,收获满满,中国老体协主席雷军同志“凝聚宣传力量,赋能老年体育新发展”的主题报告,副主席温文同志的“讲好银发体育故事唱响新时代强音,开创老年体育宣传新格局”的工作报告,以及山西、陕西、山东淄博、浙江衢州经验介绍,深受启发,受益匪浅。也使我也深刻地认识到老年体育宣传工作的重要性,目前我国老年已经三亿多人,我市也达75万人,作为党和政府联系老年人的桥梁和纽带的老体协,在新时代任务任重道远,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老体工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这个伟大的事业中去,不仅要抓好组织体系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老体活动,更重要地把好活动宣传出去,让更多老年人参与到老体健身中来,从而达到为政府分忧,为家庭解愁,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指数。
2025年3月20日写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