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2日跟团前往伟人毛泽东的故乡韶山,浴着微热的晨光上了大巴,导游深情地和我们聊起了毛泽东,他说:“毛主席是我们湖南人,我对主席有很深的感情!他是真正的伟人,满门忠烈,主席的六位亲人——堂妹毛泽建、妻子杨开慧、小弟毛泽覃、二弟毛泽民、侄儿毛楚雄、大儿子毛岸英,都为国捐躯,他没有哭;唐山地震,死亡二十多万,他悲恸地哭了;周恩来总理病逝,他伤心地哭了;在四川境内的二郎山畔,警卫员胡昌保被敌机轰炸而死,他心疼地哭了;银幕旁,毛主席看到五星红旗伴着高昂雄壮的国歌冉冉升起,他喜极而泣……
在导游沉浸式的演讲间,车子已抵达韶山,我们一行先到毛泽东广场,瞻仰主席的铜像。主席身着中山装,手执文稿,面带微笑,望着远方,眉宇间盛放着辽阔、慈悲、信仰和力量。雕像高6米,寓意主席6位亲人为了民族的事业而慷慨就义;基座高4.1米,寓意主席执政41年;通高10.1米,寓意“十‧一”国庆节;铜像周围种植56棵松树,寓意56个民族紧密团结在主席周围;瞻仰大道面积长183米,寓意着主席的身高1.83米;宽12.26米,寓意主席的生日是12月26日。
瞻仰大道两旁有对称的六处小景观石,题刻着毛泽东的诗词。我对其中一首感触颇深,“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王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主席为了“敢教日月换新天”,三十二年没回故乡,但故乡韶山常常出现在他的梦里,像婴儿与母亲割不断的脐带。三十二年后,主席回家了,“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派祥和而安宁的景象,呈现于他面前。
这位农民的儿子带领中国人民经过14年的革命斗争,终于赢得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敢教日月换新天”!无独有偶,刘邦也是农民的儿子,奋斗了7年,当上了汉朝的开国皇帝,回故乡江苏徐州沛县时作《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一样的豪情,不一样的情怀。
毛泽东有万丈豪情,也有千般柔情,在爱妻杨开慧惨遭敌人杀害后,他写下了“霞光褪去何凄楚,万箭穿心不似这般苦”悲怆而深情的诗句。
我们的团队顶着滚烫的烈日,三五成群,顺着瞻仰大道朝前走,一路上频频遇见大嫂,热情地招呼买扇子。我买了一把,10元,上面印着毛主席的头像和诗词。尽管是酷暑,气温已达到38℃,天空中没有一朵云,没有一丝风,只有毒辣辣的太阳,路旁的树木无精打采地站在那儿,知了一个劲地叫个不止。游客们还是川流不息,个个汗流浃背,由于他们对毛泽东的崇拜与景仰,不停地买带有毛泽东头像的扇子、胸章、修饰品等,大包、小包,塞得满满当当。
一刻钟的工夫,行至毛泽东的故居,门额为邓小平同志题写,故居坐南朝北,大小房屋共20间,土木结构,南方农宅形式,室内悬挂着青年毛泽东和他父母亲的照片,室外码放着农具与柴草。这普通的农宅里,培养出了新中国第一代伟人!来瞻仰毛泽东故居的人更是人头攒动。导游说:“如果想进入故居院内参观,须排队三个多小时。”很多游客为了不虚此行,在毒日头下站三个多小时,汗如雨下,连午饭也没吃,他们对主席怀着怎样的情结啊!
故居的右前方是一片荷塘,“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后方是山脉,葱茏如黛,正以一种葳蕤、蓬勃的姿态告诉主席:中国这条巨龙已经腾飞!
伟人毛泽东的故乡韶山,是中国人民心中巍然屹立的精神圣地,承载着中国人民对毛泽东的无限景仰之情,充满了气贯长虹的时代气韵,厚植着中华民族卓越的基因,激励着中国人勇毅笃行、踔厉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