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滴滴出行,8分钟车程,我和老伴从住处来到海口“天空之山”。
据介绍,这是海口市继“云洞图书馆”后,在海口湾建造的第二座滨海驿站。
海口湾,西起海口市秀英港,过万绿园直到新港的湾状区域,北临大海,隔着琼州海峽与雷州半岛遥相对望,东有华彩·海口湾商业广场,周边的主要景点有蓝玉翡翠的万绿园、活力四射的世纪公园、灯光如银河的世纪大桥。相邻的区域内有高尔夫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儿童游乐场等锻练场所,也有丰富多彩的娱乐场所。
位于海口湾畔的“天空之山”,座落在海甸岛的西南角,总建筑面积达3600平方米,整个建筑由延绵起伏的白色圆环屋顶构成,“轻柔如云朵,变幻如天空”,在城市与海湾之间打造而成。天空藏深意,山海皆浪漫。城市的人文景点,正是城市的灵魂所在。“天空之山”,又一处点缀海口的风景。
来到景区,放眼左前方,“天空之山”映入眼帘。我们急步走上靠近港湾的步行道,与前来游玩的市民和游客擦肩而过。小朋友的惊喜欢叫声,吸引着我驻足观看,原来是步行道外的水域,一群野生鱼正在抢食小朋友的馈赠。
越往前走,游客渐多。相携而行的老人,谈笑风生的年轻人,或悠闲自在地散步,或跑步锻练,或取景拍照。绿草如茵的草坪里,大人牵着孩子蹦哒。海边沙滩上,人们三三两两,或举目观海,或漫步闲聊,或坐地小憩。
我和老伴沿着“天空之山”的“山脚”转了一圈,宽广的场地,平整的路面,温柔的海风,清新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
在偌大的图书室内,有几名游客观展。图书室玻璃幕墙上,多处印制着“文明其精神”几个字,鲜红的颜色,粗壮的字体,引起我注目与思考。我想,这大概是建造“天空之山”的初衷吧?“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句话出自毛主席1917年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来到“天空之山”,既可以“爬山”强壮身体,又可以读书美化心灵,可谓两全其美。
“天空之山”因其海口湾入海口北岸的位置,是海口唯一可以朝南看海的地段。人们沿着起伏的屋面,行走在建筑上方,环顾四周,应接不暇。
当我们登上“山道”,较陡的坡度令人颇有一番“上山”的感觉,我不得不用右手拉着扶栏缓缓移步,老伴在身边不时搭上一把,“下山”时更是小心翼翼。站在屋顶最高处,举目向南望去,海口最美的城市建筑带尽收眼底,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千变万化的霓虹闪烁。西边的远处海面上,穿梭于琼州海峡的几艘船只,放射着星星点点的亮光。
“天空之山”不仅是市民和游客休闲游玩的驿站,更是海口市区最佳的夕阳观赏点。在这里,西眺是茫茫大海,能一览无遗地看到海平线,观看最美日落,欣赏滨海迷人夜景。
那天进入景区后,我往前没走多少步,右侧几栋高楼被抛到身后,转头往西一瞅,一团耀眼的火球正在快速坠落。我紧忙打开手机,咔嚓咔嚓地拍下夕阳西下的一幅幅美景,直到它消失在海平线,无边无际的天空中,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那落日的余晖,给人一种含情凝睇的温情,色彩斑斓的云锦,着实让人依依不舍。
“日晚菱歌唱,风烟满夕阳。”当我正在欣赏自己拍照的美景时,一位五十多岁的先生,小跑着赶到我的身边,嘴里嘟嚷着“来晚了!来晚了!”紧接着问我拍到夕阳西下没有。我从手机里点开一幅幅照片给他看,令他羡慕不已。
人们常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既是对夕阳的喜爱与赞美,也是对夕阳的眷恋与惆怅。黄昏因夕阳而绚丽绽放,黄昏因夕阳而完美收官。夕阳的色彩和光线,往往比白天更加柔和、温暖和浪漫。
夕阳给我们带来的不止是绚丽的画面,还有深刻的哲理,夕阳下的景色常常让人们产生深刻的感受和美好的向往。人生如戏,日出日落,物物不灭,生生不息。夕阳西下,旭日东升,这是自然规律,这是时光流转。
日月如梭,生命短暂。我们应该以“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的乐观心态,看待世事万物,把美好的记忆珍藏在心底,让再多的纷扰随着落日沉入地平线,倍加珍惜时间和生命,努力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永葆青春与快乐,让生命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