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黑油山上

作者:大林   发表于:
浏览:2次    字数:1306  电脑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21篇, 月稿:21

  出新疆克拉玛依市区几公里就是茫茫的戈壁荒滩,那里有片神奇的小山丘,后来被当地人称为黑油山。

  不知从何时开始,一种黑油油的粘液不断地从黑油山地下汩汩地涌出地表。日积月累,使凹凸的山丘地表形成了黑色的溪流,并在低洼处不断地堆积叠加。这黑色的粘液就是原初的石油,即原油。

  走进黑油山,空气中弥漫着原油的特有气味。如今,那些自然的原油泉涌,早就被加以保护,并开发成了旅游观光景区。黑油山上有大小十几处油池,原油不停息地自然泉涌溢出,积蓄在油池中,黑亮亮的,都能照出人影。油池里原油涌动,冒着泡泡,形成了一波波的涟漪。你在池边一跺脚,油池里就会涌出更多的泡泡和涟漪。真的,特神奇!游人们见了试了,没有不惊叹的。黑油山的神奇魔幻,使我想到了魔力无边的造物主,想到了能量盖世的上苍。或许就是造物主的造化,就是上苍的恩赐,让茫茫戈壁荒滩之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宝石……

  新疆地大物博,毛主席说它是个好地方。的确,一个克拉玛依就足以佐证。克拉玛依因石油而起,因石油而富。成语“富得流油”,让我们在黑油山,在克拉玛依大油田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诠释。

  当然,克拉玛依是在共和国的怀抱中富起来、强起来的。新中国成立之前,我们中国的版图上早就被西方国家打上了贫油国的标签,甚至连我们的专家也对自己国家的石油勘探信心不足。然而,洋人们万万没想到中国一个黑油山,一个克拉玛依竟然蕴藏着超巨大量级的石油和天然气。

  世上的发现发明往往来自偶然的表象线索。黑油山景区一个油池旁矗立着一尊铜质雕像,塑造了一位骑着毛馿弹着热瓦普的维吾尔族老人形象,老人叫塞里木巴依。当年,他放牧到黑油山上,最早发现了黑油山流油的奇迹。他把那黑粘的液体抹到车轴上车子转动就变得轻快,点燃可以烧饭,可以照明。此后一传十、十传百,黑油山上的黑色粘液神了。当地人用它烧火做饭、点灯照明、润滑车轮,还用它来交换,他们把一罐罐黑色的粘液卖给了西去的驼队,换回了生活日用品。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勘探队找到了塞里木巴依老人,并确定这黑色的粘液就是宝贵的原油。不久后,勘探队在黑油山一带一连打出了二十几口油井。从此,中国最早的石油工业基地建设在祖国大西北戈壁荒滩上拉开了大幕,克拉玛依也就有了“中国石油工业长子”的赞誉。

  从黑油山开始,克拉玛依发展成了一座石油工业城。我们从阿勒泰的布尔津去往克拉玛依黑油山的途中,看到一处处采油平台,还有炼油厂等设施。石油工业一改克拉玛依戈壁荒滩的荒凉景象,铺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大油田图景。白碱滩油田区就是其中的一个亮点。在白碱滩,我们沿步梯道盘旋登上百里油田观景平台,放眼望去,抽油机成千上万,输油管道四通八达。其实,我们视野所及仅是百里油田的一小部分。规模宏大的克拉玛依油田,用一望无际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黑油山从遥远走来,跨越了上亿年的地质年代。克拉玛依大油田从黑油山开启,黑油山是克拉玛依大油田的源头和发祥地。走出黑油山回望那片略略隆起的小山丘,仿佛是一座矗立的图腾。不言不语的黑油山,悄无声息地把自己献给了华夏子孙。没有黑油山就没有克拉玛依,就没有强起来的中国石油工业。游一回黑油山,好开眼界。

【审核人:凌木千雪】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88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