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惠风和畅,柳丝飞扬舞春色,山花绽放笑点头。大诗人说,黄河之水天上来,此言不虚,阳春三月,黄河澄明洁净,水天一色,的确有从天而落的意思,观之望之,那首著名的浑厚雄壮的大合唱乐曲旋律一下子激荡在心头,吸引着我不知不觉便来到了坝头。
看到了滔滔黄河,想到了险滩激流,便马上想到了三门峡大坝里那个砥柱山屹立中流。今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我想到了烽火硝烟里的一种精神,一种激励中华民族奋力抵抗外辱,一步步走向胜利的精神。在我们中国,还没有哪一个成语能够像“中流砥柱”一样,包含了博大精深、含义深长的诸多内容,能够融合了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河道航标灯和民族精神于一体,寄情于物,托物寓情,将一种迎难而上、力挽狂澜的精神具象化,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成为了鼓舞人们战胜困难、迎接胜利的强大动力。
“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砥柱一词最早见于《晏子春秋·内篇谏下》。“中流砥柱”这一成语所蕴含的巨大的精神力量,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沿着滚滚黄河东流的方向,追寻着“中流砥柱”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轨迹,一种磁性的力量驱使我来到了位于三门峡大坝南侧的中流砥柱博物馆。三门峡大坝和中流砥柱博物馆遥相呼应,相得益彰,如果说在三门峡大坝里可以用肉眼直观砥柱石傲然耸立的壮美雄姿的话,那么在中流砥柱博物馆里则从心灵里感受砥柱石的深层内涵和精神震撼,可以寻访关于这一成语的来龙去脉,可以求得有关三门峡大坝的所有答案。
中流砥柱,砥柱中流,这是一个正能量满满的成语典故,一提到这一成语,便令人一下子热血沸腾起来。是啊,一种精神被具象化在一块叫砥柱的石头上,成为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巨大精神象征,这早已不是一块普通的河中石头,而是一种自信力、意志力满满的象征和寄托,也是一种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
曾几何时,也不知是何年何月的一天,黄河三门峡谷附近,河水湍急,浪花飞溅,一些船只正艰难前行,眼看着船只要碰到礁石,忽然之间,一位白发艄公纵身一跳,跳入水中,大喊一声“朝我来!”后面的船只按照他指的方位,顺利通过险境,化险为夷。那一刻,这块石头就不再只是幻化成了张公的化身,而是形成了一种凝聚力量、战胜困难和鼓舞人心的精神。从此以后,中流砥柱就成了峡谷中的航标,船只驶过三门以后,就要朝砥柱直冲过去,砥柱前面波涛的回水正好把船推向旁边安全的航道,顺利驶出峡谷。在展厅里,我仿佛看到水雾弥漫,浪花飞溅的黄河水面上,涛声如雷,险情万分,那位名叫张公的老艄公正挥动手臂,引导船只通过险境。
“鬼凿神剜砥柱开,黄流滚滚自天来”。博物馆大门仿照大坝和中流砥柱的形状,主入口采用金属网帘塑造出黄河的形象,其建筑外墙及周边景观则大量运用“夯土”构造手法,以此展现黄河的汹涌波涛与层层沉沙。一走进大门,就仿佛走进了三门峡中流砥柱前世和今生历史进程轨迹的历史巨幅画卷里。大厅里,迎面而来的是“砥柱”群雕,浓缩了黄河三门峡从古到今的治水历史,从大禹治水到禹的传人建设三门峡大坝,从中提炼出了著名的砥柱精神。鱼贯而入,迎面而来的是岩石构成的一道小门,一尊大禹治水的雕像映入眼前,令人肃然起敬,展厅里沉浸式的体验方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砥柱山位于三门峡大坝下方的激流之中。黄河上的艄公又叫它“朝我来”,千百年来,无论狂风暴雨的侵袭,还是惊涛骇浪的冲刷,它一直力挽狂澜,巍然屹立于黄河之中,如怒狮雄踞,刚强无畏,自古被喻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黄河之水天上来!”,神门险,鬼门窄,人门以上百丈崖。黄水劈门千声雷,狂风万里走东海。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东去不回来。昆仑山高邙山矮,禹王马蹄长青苔。”在博物馆里,那拓片上的摩崖石刻,见证着岁月的沧桑,黄河古栈道上拉纤的痕迹,定格着昔日里黄河纤夫苍凉的号子声。“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黄河宁,天下平”成为了千百年来人们望水兴叹的美好愿望。
“我们来呵,我们来,昆仑山惊邙山呆:展我治黄河万里图,先扎黄河腰中带——神门平,鬼门削,人门三声化尘埃!望三门,门不在,明日要看水闸开。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解放后,一批批建设者们用青春和热血铸成了新中国水利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三门峡大坝拦腰截断黄河三门峡谷,实现了高峡出平湖的梦想,中流砥柱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这就是大坝精神。从“自然的砥柱”到“航标的砥柱”,再到“精神的砥柱”,最后到“救亡图存的砥柱”,砥柱精神已经深深地铭刻在人们心中。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千百年来,这块叫砥柱的石头见证着无数惊涛骇浪,浪遏飞舟,见证着黄河三门峡旧貌换新颜的时代变化。中流砥柱博物馆设置了“屹如砥柱立中流”“万里黄河第一坝”“大河安澜幸福来”三个展厅,通过虚拟现实(VR)、多媒体等互动技术生动展现黄河文化,更深刻的了解砥柱精神。三个展厅犹如黄河大合唱的三个雄壮乐章,以实物陈列、图片展示和现代高科技演示的方式,为我们奏响了千百年来黄河三门峡治水历史的难忘篇章。
“银河星光落天下,清水清风走东海。走东海,去又来,讨回黄河万年债!黄河女儿容颜改,为你重整梳妆台。青天悬明镜,湖水映光彩——黄河女儿梳妆来!”走出博物馆的大门,我又朝着相隔不远的三门峡大坝望了一下,“孤峰浮水面,一柱钉波心”,心里一边品味着诗句,一边思索着砥柱精神,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