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池寒冰:《同步悦读》初探

作者:普华   发表于:
浏览:39次    字数:1725  手机原创
级别:文学秀才   总稿:49篇, 月稿:0

  本人微信朋友圈里,常驻着一位特殊的好友——《同步悦读》。其之所以特殊,是因为该好友并非法律意义上的自然人,而是一面向全球发布的新时代微媒体。

  结识《同步悦读》之初,我也似曾有过一闪念:为什么人家的大号唤做《同步悦读》?是不是在宣示其办刊宗旨?但我很快意识到,这个解释权其实并不在我。更何况,轻易解读、猜度名人方家具有其深刻思想内涵的心智是不妥当的。想当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忆秦娥▪娄山关》词中老人家“自以为颇为成功的两句话”——“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不就愣是被郭沫若先生解读错了吗!后经老人家亲自点拨,郭老师才始认识到“我错了”,并自我解嘲说“解诗之难,由此可见”(见于毛泽东1962年对郭沫若《喜读毛主席<词六首>》的改文)。同理,对于《同步悦读》的尊姓大号,本文亦不便妄议,无法扯得太远,只能结合自己的一丁点儿切身感受成就一家之言,算是对《同步悦读》的初探吧。

  同步?谁与谁同步呢?大概率是(写)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沟通,是“写”与“读”的同步吧。没有写哪里会有读?写与读本身即是一对心心相印息息相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孪生兄弟呢。

  许多年前,聆听北京的刘锡庆老师传道授业的写作知识,什么文章的主题与结构啦、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啦、形散而神不散啦等等,现如今全都一股脑儿地还给老师,早已忘记得干干净净,但唯有刘老师的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即:总而言之,你得写!这一句话7个字的箴言使我深切体会到:写,是硬道理;不写,半点马列主义都没有!

  我曾为老单位起草过年终总结,草拟过起诉书,写过关于某某某某的请示,写过关于某某某某的报告……可是,忽然某一天一纸退休文书竟一夜之间把我数十年的武功废得一干二净!

  面对新形势,需学新功夫。

  天赐良友!我有幸结识了《同步悦读》。《同步悦读》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同步悦读》之于我的极大鞭策就是:劝写!

  我悉心学习领会着《同步悦读》关于为其写稿投稿的建议极其征文活动的若干要求,开卷有益!记得全民阅读日那天,我捧起一杯清茶,忽然就有了为好友《同步悦读》试写点儿什么的念想。可写什么呢?有道是“街谈巷议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我望着眼前的一杯清茶命题:《茶歇》!不曾想,鬼使神差,一篇千字随笔《茶歇》竟然一气呵成。我把《茶歇》径直发给《同步悦读》的主编白夜先生。不一会儿,白夜先生回复:近日推出,静候!那一刻我真的很激动,我第一时间真的想说:白夜万岁!然而,激动的心,颤抖的手,真正发出的回复却是:白夜真好!

  《同步悦读》的另一魅力所在是:劝读!

  有道是,天下第一等好事便是读书。但是,读书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读者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如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诸葛亮读书(只)观其大略;再比如“满纸荒唐言”的《红楼梦》须读3遍才能真正“解其中味”,这也是一种读法等等,兹不赘述。《同步悦读》劝读的方式方法却是别具一格的。悦读而非阅读,一字之差,似错非错。读,并快乐着!我阅读,我快乐!“悦”是特色,“悦”是亮点。《同步悦读》劝读所要追求的正是这个效果!

  《同步悦读》从不腻歪腻歪地聒噪什么书中自有那啥啥啥,而是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诠释其以读促写、读写相长的哲学宣言。《同步悦读》用实际行动不间断地奉献给读者一批批文风清新、文字优美的作品,其中还不乏一些老同事、新朋友的大作。尤为值得称道的是,许多美篇以身边凡人、寻常小事的形式揭示人性的真善美,字里行间告诉人们,生活看似普普通通,其实确是美在其中!这些美文可读性超强,读之,如沐春风;读之,老友新朋仿佛就在身边。

  《同步悦读》以其独特的魅力劝读,在读写之间架起一座金色的桥梁,其善莫大焉!

  不得不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自媒体泥沙俱下。现实中的确有的自媒体戾气过重,一言不合就撕逼开打,其言其行距离善良文明、克己复礼、知书达理的民族文化传统渐行渐远,令人生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和强烈反差的是:《同步悦读》一身正气!《同步悦读》用心血和汗水逐梦青春,劝写劝读,劝善劝学,难能可贵,令人敬佩!

  末了,还想多说的是,前面说《同步悦读》万岁的话并非纯属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蕴含着一种由衷的祝愿:

  愿《同步悦读》永葆其旺盛的青春活力!

  愿《同步悦读》生命之树常青!

【审核人:雨祺】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50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