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南京保卫战一千壮士
在一九三七年的寒冬,
南京城,那被乌云笼罩的城!
日寇的铁蹄如恶兽,疯狂奔涌,
十二月十二日,死亡的阴影重重。
国民革命军八十八师的脚步匆匆,
却有一千勇士,毅然留下坚守!
他们明白,此去是死亡的黑洞,
但为了同胞的撤离,为了那一线的希望火种。
看啊!那每一个身影,都如松柏般凝重,
在枪林弹雨中,挺直不屈的脊峰。
他们的热血,似奔腾的长江汹涌,
向着侵略者,无畏地冲锋。
子弹呼啸,炸雷般在耳边轰鸣,
鲜血染遍了南京城冰冷的土地,殷红。
一千壮士,一千不屈的魂灵,
在历史的长河中,奏响壮烈的黄钟。
而张谊,那留下姓名的工兵连长,
他是这千人群像中的一束光。
在黑暗的时刻,他的名字如星闪亮,
引领着我们,铭记这伟大的悲壮。
今日,我们站在和平的阳光之下,
怎能忘记那战火纷飞的年华?
这一千壮士的英魂啊,
永远在我们的心中,绽放着不朽的花!
满江红·祭南京保卫战一千壮士
寒岁金陵,阴霾布、倭奴犯阙。城欲坠,一千雄志,断垣凝血。弹雨枪林彰勇毅,舍生取义承刚节。莫回头、浩气满乾坤,心如铁。
山河恸,仇未雪;英士志,何曾灭?看忠魂伟魄,九州同切。纵使捐躯身赴死,敢教敌寇心摧裂。忆往昔、浩叹祭英魂,情难绝!
一千座无名的碑
南京城墙在炮火中剥落
一千个名字
坠入泥土深处
成为砖石的裂痕
张谊
一个被历史偶然记住的符号
在硝烟中
他听见一千次心跳
在胸膛里
敲响最后的战鼓
他们用身躯丈量城墙的高度
直到黎明
将最后一滴血
注入石缝
今天
我站在这里
数着砖石上的弹孔
一千个无名者
正从裂缝中
长出鲜嫩的青草
咏黄埔军校
在珠江的波涛之畔,黄埔军校巍然矗立,如一位历经沧桑的智者,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荣耀。这里是英雄的摇篮,是梦想起航的港湾,无数热血青年在这里铸就了不朽的篇章。
晨曦中,军号声划破宁静,学员们步伐坚定,目光如炬,他们肩负着民族的希望,怀揣着报国的理想。夕阳下,战旗猎猎,历史的烟云中,东征北伐的号角、抗日驱倭的呐喊,声声入耳,震撼心灵。
黄埔军校,不仅是一座军事学府,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苦难与辉煌,孕育了一代代英勇的将士。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望黄埔,那些热血与信念,依旧激励着我们前行。
薪火相传,正气长存。黄埔的精神,如同不灭的灯塔,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在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我们继续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华章,让先贤的梦想,在我们的努力中变为现实。
十九路军,不屈的战歌
在那风云激荡的岁月,
淞沪的天空被阴霾掩遮。
十九路军,似醒狮腾跃,
无畏地站在民族危亡的界河。
他们的衣衫或许并不崭新,
他们的装备或许略显简陋。
可他们的眼神,坚毅如刃,
胸膛中燃烧着炽热的战斗火。
蔡廷锴、蒋光鼐,旗帜般的存在,
振臂一呼,热血将士齐集。
面对侵略者的凶猛炮火,
毫不退缩,以血肉筑起壁垒。
闸北的街巷,化作战场的熔炉,
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不屈。
机关枪的怒吼,手榴弹的轰鸣,
交织成反抗侵略的激昂旋律。
勇士们冲锋,向着枪林弹雨,
心中唯有家国的安危。
哪怕敌人的火力如暴雨倾盆,
也浇不灭他们抗争的决心。
那一场场激战,是勇气的宣示,
让侵略者胆寒,让世界惊视。
十九路军,用热血书写历史,
在民族记忆里刻下永恒的名字。
如今,岁月流转,山河焕新,
但他们的精神,如不朽的星辰。
激励着我们,在复兴之路上,
无畏艰难,永远向着光明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