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战友,为人低调。我说要为他写篇文章,他说千万千万不要。我尊重他的意愿。
我们都是农民的儿子,退休后,老伴在城里带孙子,他就回乡下,把3间瓦房翻新得亮堂,前面围了个砖墙,院子里一垄一垄,是他用角尺量身定做的小菜园。
他最喜欢闻泥土的味道,那种芬芳的气息里,能清楚地感知到一年四季。他像个老农,把握节气,如数家珍:立春种豆角,雨水种生菜,惊蛰种辣椒,春分种茄子,清明种黄瓜,谷雨种丝瓜,立夏种西瓜,小满种大葱,芒种种红薯,小暑种包菜,大暑种芹菜,立秋种白菜,秋分种香葱,霜降种菠菜,大雪栽油菜,大寒小寒,好好歇歇。
我小时候,向往城里繁华;现在,却怀念田野蛙声悠扬。人呀,真不知道该怎么才好。他说得一套一套,很在理。钱多钱少,吃饱穿暖就好;官大官小,安全着落最好;有了健康,比什么都好。他种的蔬菜瓜果,不用农药,不施化肥,吃着放心,味道走心。多余的也不卖,每周驾两次旧的代步车,这家给点,那家送些,其乐融融。
这两年,我健康出了点问题,他就经常给我分享。人,最好的生活环境,就是脚下有泥土,能看到各种植物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情景。他觉得真正接地气的是:赤脚踩土地,吸收蕴含的地气;吃上柴火饭,来自自然的芳香;冬闲晒太阳,健康又益寿;远离烦忧,心平能愈三千疾。我细细思量品味,觉得字字句句,都有深刻的道理。
那次去他小菜园,他种菜的画面,使我想起儿时我家门口的园地。我家老屋后面的青石板下,有一条双乳山流下来的沟,清澈的水,叮叮当当,流过园地,流入门前的大水库。春天里,那些不安分的小鱼小虾,时不时往沟里游,我就在园地的小沟里抓鱼摸虾。
园地是用一根根竹子围起来的,藤蔓缠绕在篱笆上,黄得金灿灿的,是南瓜花,蜂蝶就在花间飞舞,它们各取所需,忙得不亦乐乎。种的是青菜,紫的是茄子,红的是辣椒,还有长得很茂盛的空心菜。最有意思的是向日葵,盘子那么大的花,跟着太阳转,1天内,从东向西,吸收阳光的明媚。第2天,调头向东,等待晨曦后的阳光。我试着种了一小垄西瓜,
底肥施的是羊粪和兔粪。养兔子很好玩,它就关在草屋的笼子里,吃东西时,红红的小嘴小鼻发出嗒嗒嗒嗒的声音。听大人说,施有机肥料长大的西瓜,沙瓤甜蜜。当藤蔓上结出第一个小西瓜时,尾部开着一朵黄黄的小花,青果上还毛茸茸的,我情不自禁地每天都要轻轻触摸它,觉得非常可爱。可是,不久,它就连花带果凋零了。后来,爸爸告诉我,瓜果小的时候,不能老看老摸,否则,它害羞不长,很快就夭折了。
我儿时喜欢园地里种瓜,是一种本能的喜爱。他喜爱小菜园,表面的知觉,看着相似,其实,本质和内涵,都得到了升华。
一个人,有过丰富的阅历,有过翻山越岭的经历后,心中想要的东西,才是最本真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就是写在你、我、他的心坎上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