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散文

转角遇见春

作者:温玉玲   发表于:
浏览:15次    字数:1391  电脑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28篇, 月稿:28

  1.困局

  国家新政双休,周末留校变成孩子们自己的意愿。高一少年挟着自由的风撞进家门,书包里漏出的欢呼惊飞了窗棂上的灰雀,他恨不得让全世界分享他的欢喜。周六早,我望着老师发来的留校同学们全神贯注自习的视频,再看看儿子指节在游戏按键上翻飞如蝶,低头看看月考不理想的分数,数九寒天般的焦虑突然涌上喉头——何尝不知道休息的重要性?但那些伏案疾书的身影,仿佛都在无声丈量儿子与孩子们渐行渐远的距离,焦虑在这一刻如同膨胀的气球。忽然想起元丰三年的苏子瞻,是否也这般目送汴京同僚的朱袍掠过黄州城头?《寒食帖》中那句"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道尽多少被时局抛离的惶恐。几千年后的今天,我竟然能深深地共鸣了。我的心情如同这初春的乍暖还寒,无所适从!

  2.寻春

  出去走走吧,也许郊外已是姹紫嫣红!大自然估计能小小疗愈我焦虑的心。我决定去骑行!自行车轧过柏油路的声响格外清脆。骤降的气温带来绵绵的春雨。雨丝斜斜地打在我的脸上,冰凉!我机械地瞪着踏板,任由冷风灌进冲锋衣的缝隙,把未说出口的责备都冻成冰碴。那是我不愿意定义儿子最后的倔强。作为母亲,一定是他最坚实的后盾。那也是一位高中生妈妈最后的理智。我深深吸一口气,在微雨里一点一点整理自己浮躁的心。

  3.转念

  陡坡像道横亘的叹息墙。湿漉漉的链条咬住齿轮发出呜咽时,我索性跳下车推着走。泥水在运动鞋上画出抽象纹路,鬓角散落的发丝与雨线纠缠,每一步都在与某种执念角力。莫名想起苏轼,困境又能怎样?没有乌台诗案后的被贬黄州,又怎么有后来的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临江仙·夜归临皋》《赤壁赋》(《前赤壁赋》《后赤壁赋》,那些不朽的名篇,都是先生在困境里的创作,以豁达心态将苦难化为艺术成就。何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抬头,虽不见阳光,但天已放晴!

  4.逢花

  山势将尽处,赤霞忽然光彩了双眸。一栋老砖房残破的院墙上,三角梅正倾泻成紫红色的瀑布,带着野性的艳光漫过篱笆,在春雨里灿烂地展现它的生命力。水珠从花瓣滚落时,我恍惚看见儿子婴孩时期抓周抓住的那朵绢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未必都在精心规划的花圃里。也许,如儿子自己讲,他有自己的学习计划,为什么不给他多一点的相信和时间呢?在成为他自己的路上,一切的经念都不足以代替成长,体验才是他生命的本真!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自己内在的成长节奏 ,就像自然界的植物,有的春天开花,有的秋天结果。信任在亲子关系中是极为重要的心理纽带,当我们相信孩子,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就等于为他们的内心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力量,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充满勇气,在探索世界时满怀自信。相信我的孩子只是暂时的落后,困境也只是一时的。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让他在自己的节奏里去书写自己的人生,相信他总能给我很多的惊喜!

  放下恐惧和执念吧。

  5.顿悟

  “不如且放青山在,转角忽逢春意浓。”归程特意绕行江堤岸,竟又遇见一片盛开的木棉。人生诸多陡坡何尝不是天赐的观景台?当我们松开攥紧既定路线的掌心,春光自会攀着指缝,绽放意想不到的温柔。松开攥紧缰绳的手,任少年如“纵一苇之所如”的扁舟,或许转角就能遇见他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手机亮起儿子消息:“妈,回来时帮我收个快递——新买的五年高考真题到了。”

  阳光从阴云里透出了缕缕的光,照在温柔的春天里!

【审核人:凌木千雪】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90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抒情散文

查看更多抒情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