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在股东大会上发表“格力不用海归派,因为海归派里的间谍不好分辨”的言论,在自媒体中掀起轩然大波,董明珠本人也陷入舆论漩涡,饱受批评。这背后,绝非简单的用人观念分歧,而是暗藏着复杂的利益博弈与观念碰撞,值得我们深入剖析。
“不用海归” 并非空穴来风
董明珠在格力企业内部做出“不用海归”的决策,并非毫无根据的偏见,而是源于格力过往的惨痛经历。
格力集团公司内部曾先后发生过4起留学生泄密问题,给公司带来过巨大损失。比如,研究院曾有一位拥有海外知名院校硕士背景的工程师,在参与新型高效直流变频压缩机研发时,将核心技术泄露给某海外企业。该技术涉及能效提升、噪音控制及材料创新等关键领域,致使格力直接损失东南亚市场约12亿美元订单,大量客户流向日本企业大金、三菱等。格力子公司智能装备公司的海归高管王某,涉嫌窃取自主研发的“高精度数控机床”技术,企图通过非法拷贝和云端传输向境外出售,后被警方查处。还有一名具有海外科研背景的热力学研发中心前员工泄露核心参数,导致格力在欧洲市场损失2.3亿元政府采购订单。
这些真实发生的事件,让格力在技术安全上遭受重创,也让董明珠对海归群体产生了警惕。加之格力集团涉及军工、边防、基建等关乎国家机密和核心数据安全的业务,早在2021年,格力电器就宣布将向军工国防领域拓展,其中涉及航母、高原等特殊军用装备。在这样的业务布局下,为确保技术安全,格力在用人上采取保守策略,优先选用本土人才,减少海归任用,有其内在的逻辑考量。企业选什么人、用什么人、培养什么人,本就是企业内部的自主事务。
批评者的立场与多元视角
董明珠的言论一经曝光,迅速引发众多媒体人和舆论领袖的批评。胡锡进认为,董明珠在股东大会上公开表示因怕出间谍而不用海归肯定是错误的,这种思想不应在社会上宣扬,他多次要求董明珠出来道歉。他指出,中国对外开放必然存在各种风险,包括“间谍混进来”的风险,但社会需要有能力在驾驭风险的同时,把门越开越大。像华为、大疆、比亚迪、小米、联想、腾讯、字节、阿里、京东等中国优秀的大公司,都大量使用海归甚至外籍人员,美的在家电领域当下销售额是格力的2倍多,在国际化方向颇有建树,也使用了大量海归。它们面临的“间谍风险”不比格力小,却未因这一问题被绊倒,反而在全球市场打响中国品牌。
部分媒体怒斥董明珠“污名化海归,既无知又短视”,认为她的言论忽视了海归人才在中国科技和创新领域的重要贡献。例如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科技巨头的成功,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海归人才将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带回中国,为本土企业注入活力。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些批评者认为董明珠的言论与国家对外开放、吸引人才的战略相悖,可能会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以及人才多元化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而从批评者的群体看,主要是一些所谓的网络大 V、少数地方媒体、部分海归群体及家长和某些从事海外留学的中介和培训机构,可以说董明珠的言论直接触及了他们的利益。
理性看待安全与发展的关系
需要明确的是,董明珠的言论是在企业内部的股东大会上发表的,虽有过激之处,但她所代表的企业对技术安全的担忧绝非无足轻重。
在当前中美科技博弈的大背景下,核心技术安全已成为全民共识。华为、中芯国际等企业被“卡脖子”的教训历历在目,技术泄密可能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格力在这方面有惨痛的教训。因此,企业在保障自身核心技术安全、数据安全方面,有权利也有责任采取必要措施。格力坚持自主研发,研发团队本土化率高达100%,拥有超过10万项专利,通过本土化创新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这种模式有其成功之处,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一种可参考的路径。
当然,海归群体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做出的贡献也不能忽视。企业用人时,理应摒弃片面思维,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甄别体系。在严守技术安全底线的基础上,深度挖掘海归人才潜藏的巨大价值。譬如,部分企业专设安全审查部门,针对新入职员工(含海归)展开详尽背景调查,并组织全面的安全培训。如此一来,既能广纳天下贤才,又可确保企业核心技术无虞。
从社会层面看,舆论也应避免极端化解读。媒体在报道此类事件时,要全面客观地呈现各方观点和事实,引导公众理性思考,而非制造对立和舆论狂欢。董明珠的言论不应被简单地批倒批臭,而应成为一个契机,促使企业、社会和政府共同探讨如何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平衡技术安全与人才引进,实现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国家需从技术层面着力,全方位强化对国外敌对势力和间谍的防控体系建设。当下,海归间谍数量呈不断增多趋势,这已成为严峻的现实问题,而企业在对人员进行甄别时面临诸多困难,同样也是不争的事实。一旦间谍活动得逞,其对企业造成的后果往往是难以估量的,可能致使企业核心技术泄露,多年研发成果付诸东流,在市场竞争中瞬间丧失优势,甚至危及整个行业的安全与发展。
基于此,国家层面不仅要持续强化保密教育,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宣传活动、培训课程,提升全民尤其是海归群体的保密意识,还应采取一系列必要的技术防护措施,如运用先进的网络监测技术、加密技术,构建坚实的信息安全壁垒。
此外,有必要对具有海外背景的留学生展开必要的审查和跟踪,在其出入境环节、学习交流过程中,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管机制,及时察觉潜在风险。同时,在企业层面,要进一步加强对企业核心技术的保护和防护,完善内部保密制度,对接触核心技术的人员实施严格的权限管理,同时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核心技术数据进行加密存储、传输,从多个维度保障企业核心技术的安全。
真金不怕火炼
董明珠作为格力的灵魂人物,在企业发展历程中展现出诸多令人钦佩的特质和卓越贡献。自 1990 年加入格力以来,她从一名普通的业务员逐步成长为公司的掌舵人,凭借的是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1992年,初出茅庐的她个人销售额就突破1600万元,占公司总销售额的八分之一,展现出非凡的销售才能。此后,她力推“先款后货”的营销策略,改变了行业内长期存在的赊销乱象,为格力建立了稳健的财务基础。
在企业发展战略上,董明珠是自主创新的坚定倡导者和践行者。2005年,国内空调市场陷入激烈的价格战,众多企业为了短期利益纷纷削减研发投入,而董明珠却反其道而行之,执意将年利润的 5% 砸进压缩机实验室,放言 “宁可降价卖 100 万台空调,也要攒够钱造自己的芯片”。在她的带领下,格力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率常年保持在营收的4%以上,2023年研发投入更是高达 130 亿元。
如今,格力空调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超95%,拥有超过10万项专利,在空调技术领域取得了众多领先成果,将格力打造成了全球知名的家电品牌,为中国制造业赢得了国际声誉。2025年4月27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在技术创新、绿色制造及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卓越表现,荣获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这或许正是对格力最好的肯定。
在社会责任方面,董明珠也积极作为。格力电器在捐资助学、支持灾区重建等公益事业上从不缺席。董明珠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在两会期间积极为社会热点问题建言献策,如提出修订电子商务法、严厉打击“造黄谣”等网暴行为、优化个人所得税税制等建议,体现了她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特别是在经济下滑的当下,企业面临众多困难,但格力去年接收国内大学生 7000 余人,今年接收了 5000 余人,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机遇。而反观某些网络大 V 和所谓的经济学家,始终把自己放在所谓的“道德”制高点上,制造社会矛盾,挑起阶层对立,他们的社会贡献和责任又体现在哪里?对于有真才实学的海归人才,绝不会因董明珠的一句话而去妄加菲薄。
董明珠“不用海归”的言论背后,动了谁的“蛋糕”?屁股决定脑袋,动机体现价值,判断一个人或一群人的是非曲直最终要看其目的性。面对这场舆论风波,我们要跳出情绪化的争论,理性地去分析某些人的动机和目的,也就找到了认知问题的关键所在。用不用海归是企业内部的事情,防止间谍破坏则是全民的义务。